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我国股票市场2007年1月1日~2010年5月31日的期间已完成且可确定定价基准日的176次定向增发为样本,进行了日平均超常收益率、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公告效应和内幕交易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非常严重的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2.
徐玉霜 《当代会计》2021,(5):121-122
定向增发是向有限数目的资深机构(个人)或投资者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投资产品,也称"定向募集"或"私募".其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途径,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形成股价的波动现象.文章研究了Y公司定向增发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将2017年2月27日作为事件日,以Y公司的定向增发案例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在定向增发事件窗口内超额收益率的变化,以此判断出Y公司的定向增发事件与股价呈反向的影响,市场反应不积极.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票定向增发期间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截面回归分析,发现个股在定向增发期间收益率主要受到市场的系统性因素影响,而增发作为公司的特殊事件也显著影响个股收益率,增发期间个股收益率还受到业绩的影响,与其资本结构无关。最后本文对定向增发的规范与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股票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的短期公告效应和较长期的增发实施后一年内的市场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在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比公开增发更加积极且显著。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实施公开增发还是定向增发,都能带来正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且统计显著;但定向增发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会在更长的时间周期内明显超过公开增发。这种对象选择的市场效应差异背后是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参与各方行为逻辑的变化。对金融监管的启示在于,通过市场建设保证利益兼容要比纯粹限制对象范围更能降低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证监会提高申请增发新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要求后,满足更加严格增发新股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后的股价收益率要显著高于同行业、同规模未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而且其相对于行业一般水平的超额资产盈利能力在发行新股后仍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而在增发新股政策相对宽松时期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发行后的股价收益和会计业绩并不突出.这表明增发新股政策的变更能够筛选出优质的上市公司,并能有效配置资源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定向增发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相比于其他再融资手段,定向增发发行对象有限,盈利要求较为宽松,且支付手段更加多样,因此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定向增发主要分为资产收购型和项目融资型,而政府也将其视为解决证券市场二元流通制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自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定向增发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权益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年—2007年实施定向增发的深市上市公司董事会预案公告日前后超额收益变化的分析,发现增发规模、机构投资者认购比例是影响预案公告后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在定价基准日之前20个交易日内定向增发公司股价弱于市场表现,存在负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8.
毛艺蓉 《当代会计》2021,(4):117-118
上市公司有多种再融资途径,定向增发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公司的发展和股票价格都会受其影响.文章以某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国际")2016年定向增发事件为例,采用事件研究法计算该事件前后的超额收益率,并以此分析了此次事件的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A股市场跌宕起伏,2011年更是再现08年金融危机时的"股债双杀",挣钱难成为众多投资者头疼的问题。不过,笔者发现,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资金平均收益十分丰厚,过去5年的平均年超额收益高达80%以上,获利高,投资胜算大,受到机构和"有钱人"的持续追捧。如果说伴随着股市的低迷,直接融资市场不进反退,那么可以说,随着对直接融资市场的重视,增发,定向增发下的投资逻辑值得研究,只因直接融资正当时。目前A股市场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笔者认为,投资定向增发正当时,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跨越高高在上的门槛,获得参与定向增发高收益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定向增发折价、股价效应和业绩效应等对定向增发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监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控制理论、股东控制权理论和机会窗口理论。西方多数国家的定向增发股票均为折价发行,而且折价幅度通常高于公开增发和配股,而定向发行股票的短期公告效应通常为正。长期业绩表现则不甚理想,具体的表现和幅度依不同的投资者类别、不同的增发规模等而存在不同。本文认为,我国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短期股价效应及增发折价上,将来还应采用较大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真实动因、新政策对定向增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定向增发行为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定向增发折价、股价效应和业绩效应等对定向增发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监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控制理论、股东控制权理论和机会窗口理论。西方多数国家的定向增发股票均为折价发行,而且折价幅度通常高于公开增发和配股,而定向发行股票的短期公告效应通常为正,长期业绩表现则不甚理想,具体的表现和幅度依不同的投资者类别、不同的增发规模等而存在不同。本文认为,我国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短期股价效应及增发折价上,将来还应采用较大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真实动因、新政策对定向增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定向增发行为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相比公开增发、配股等再融资形式而言,定向增发具有程序简单、费用低廉、发行制度灵活等特点,近年来定向增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融资方式。人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定向增发折价问题上,文章从定向增发发行机制来揭示定向增发存在的玄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和定向增发项目融资后的成长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总体上看在定向增发两年后,定向增发项目融资的上市公司成长性要显著的高于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同时研究也表明,在定向增发后两年,控股股东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和项目融资其成长性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注入资产从控股股东的动机来看,不仅存在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掏空”的可能性,也可能是政府出于国有资产重组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4.
苏琪 《会计之友》2012,(28):79-81
文章对Y公司定向增发的情况从发行价格、发行对象及发行目的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进而对案例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该公司定向增发的原因,从定向增发的短期股价表现、对公司财务状况及对股东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此次定向增发的财富效应,得出本次定向增发对各方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最后对Y公司定向增发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透过对Y公司定向增发的案例分析得到启示,并希望通过持续关注为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提供有效的数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6年至2009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定向增发折价发行与大股东利益输送的问题。研究中发现,大股东认购比例和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水平成正比,上市公司折价越大,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越大。  相似文献   

16.
定向增发也称非公开发行,指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发行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出现了定向增发的热潮。定向增发涉及新老股东的利益分配,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定向增发的经济后果背离了其初衷。大股东参加高折价的定向发行为其提供了坐享廉价股权的机会,发行定价自然成为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郝文 《财会通讯》2008,(12):50-5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及其现状,结合2006年至2007年有关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实际情况,发现定向增发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再融资手段。在介绍定向增发融资方式的概念、种类、特点,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动因的基础上,指出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隐患,并提出了完善定向增发融资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市场时机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发行价格的影响.经验结果表明,当证券市场处于股市下行周期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程度相较于股市上行周期时要大;在股市上行周期,大股东借助增发折价进行了更多财富转移.这一研究为政府监管部门如何进一步放松股票发行的审核程序,突出证券发行的市场价格约束和投资者约束机制,强化保护公众投资者权益,提供了重要的监管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存在的问题 定向增发是指非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机构)发行新股,不会增加对二级市场资金需求,更不会改变二级市场存量资金格局。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入该机构的特定能力,如管理、渠道等等,对象可以是老股东,也可以是新的投资者。上市公司对定向增发情有独钟,因为与普通增发相比,定向增发具有审核程序简单、发行成本低、信息披露要求低、发行人资格要求低的“一简三低”特征,极有可能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利于上市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定向增发并不局限于单纯融资,还与整体上市、资产注入等市场热捧的题材相连。  相似文献   

20.
鸿剑 《英才》2007,(10):45-45
9月17日,证监会网站同时发布六项文件,分别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等行为进行规范,对近期市场热炒的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定向增发等概念做出了适时反应。其中,为防止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过程中出现内幕交易而出台的Ⅸ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新规”)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