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收支开始出现赤字且赤字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中美贸易的强互补性、美国对技术出口的管制、亚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贸易转移效应”和现有不够完善的贸易统计方法是美国对华贸易收支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入世后的过渡期里,美国对华贸易可能仍会延续收支“赤字”;过渡期后,美国对华贸易收支将在动态平衡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思源 《魅力中国》2011,(8):318-31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美贸易不断扩大,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也越来越大。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本币贬值,来扩大本国产品出口,抑制对华产品的进口,改善对华贸易逆差的局面。本文通过对中美贸易现状,以及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问题并不是导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因此,美国企图用人民币升值来改善其对华贸易逆差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美国应从自身经济结构出发,积极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下美国对华贸易救济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爽 《特区经济》2009,(7):81-83
中、美两国贸易量的扩大,导致贸易摩擦不断,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本文通过美国对华贸易救济发展态势分析,深入探究其贸易救济动因及历史背景,并针对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完成,美国即时地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其中的重点是强调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三原则,要求中国在解决全球贸易失衡中扮演世界贸易组织发达成员的角色,要求中国市场对美国厂商更加开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责任论”与“威胁论”一样,不但不会弱化美国对华歧视性贸易行动,也不会解除高新技术出口与纺织品服装进口限制,反而会遏制中国发展。  相似文献   

5.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周刊》2009,(29):26-26
美国对华贸易不卖国债改卖技术两位在奥巴马政府扮演重要角色的华裔部长,比原定计划提早了两个月联袂访华。这既反映了二人的心情,也反映了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6.
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重创美国经济的同时,美国政权经历了布什政府向奥巴马政府的移交.奥巴马政府因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巨变,其对华贸易政策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了解、分析其政策,对中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及战略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文章阐述了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内容及特点,并比较分析了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摩擦并未因中国加入WTO而得到缓解,相反却向更深层、更宏观、更关键的层面发展。这表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并不受具体事件或外在机制的影响。美国贸易政治的实质是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三方之间的博弈和平衡,而本文就中国加入WTO承诺履行、知识产权、反补贴、特保措施以及人民币汇率等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中的重大议题展开分析,重点剖析美国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在各个议题上的不同立场,探索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选择的政治和经济根源,并进而预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美国两党在对华贸易政策上表现出明显的政党分野,总体而言,美国共和党比民主党更具积极性和灵活性,而民主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较为明显。同时,由于地理区位、产业结构和华裔人口规模的不同,美国各州之间也呈现出对华贸易政策主张的差异性,并通过代表地方利益的国会议员行使提案和表决权利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动向。为深化发展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应重视和加强与美国国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与美国各州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尤其是开拓与美国内陆各州之间的经贸关系,争取更多的来自地方上的友好力量。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荣林  马海 《亚太经济》2006,27(5):59-63
本文以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为基础考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形成机制,分析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订中各利益集团的影响。认为:出于政治经济两方面的考虑,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将以保持稳定的经贸关系为基础,但迫于国内的集团利益和政治需要,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国应当从总体战略和集团战略两个层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尽管白宫的经济年度报告再次将2016亿美元对华贸易赤字作为敦促中国采取更灵活汇率政策的理由,却不能完全抵消来自美国内部制裁"中国不公平贸易"的政治压力。日前,又一份对华贸易调查报告《美中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段》出笼。这份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有关对华贸易关系的全面调查报告,对中国的措辞进一步升级:"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学徒期’已经结束,美国将让中国为不平等的贸易做法负责。"由此预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又有新变。  相似文献   

11.
美国商务部对中国适用反补贴税法违反司法判例制度,同时也缺乏国会立法授权.在中国进入WTO后过渡期、美国调整对华贸易政策之际,中国政府应当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纠正美国对华适用反补贴税法之"不当做法",捍卫我国在WTO体制下的正当贸易权益.  相似文献   

12.
这一研究揭示:围绕着支持对华贸易和限制对华贸易的斗争,美国两党的意识形态对立。这一对立在罗斯福新政以后形成,反映着工商界与劳工界的利益冲突。共和党的社会文化保守主义相结合的新贸易自由主义与民主党的社会文化自由主义相结合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党派对立具有一贯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剖析了目前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当前环境下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中国之所以要修改长期以来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对外经济政策,首先是由于美国的敦促,因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6,(18):14-15
一段时期以来,有关中国以廉价商品充斥美国市场,造成劳动岗位大量流失的指责声不绝于耳。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主席胡锦涛恐怕不得不就此事向美国人民做出解释。然而在经济学家看来,中国不过是充当了美国高失业率及对华贸易逆差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美贸易纠纷也日益增多。美国一方面将贸易政策与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相结合,采取了诸多针对中国的“贸易管理”手段,另一方面也从各个方面加强与中国对话,在人民币汇率、中国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与美国国内经济转型、贸易政治化紧密相关。作者从美国产业地理与结盟游说角度考察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定中的国会因素,分析了美国产业地理分布(位置、范围和集中度)如何通过选区代表(众议员)、州代表(参议员)构成对国会的政治影响力,国会的制度性因素(两院制结构和规则)如何支持或制约美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福布斯》2月3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他的确认任命听证会上向参议院表示,奥巴马总统“相信中国在操纵货币”,发出可能采取更加强硬的对华贸易姿态的信号。  相似文献   

18.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基础——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期美国政治经济的变迁引起人们对美国贸易政策走向的忧虑。作者构建了国际体系与官僚政治决策结合的研究框架,以中美贸易为例,分析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基础。根据该分析框架,美国贸易政策以自由贸易为主兼顾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在布什任期内乃至更长时间内将处于更加显著的位置,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经济评论》2006,(15):16-18
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日益扩大,华盛顿对此发出阵阵刺耳的抗议声,其中一个声音引起特别强烈的政治共鸣:中国的不公平竞争正在让美国制造业走向灭亡,还“偷走了美国的就业机会”。这种看法如此普遍,仿佛已成为事实,然而,它几乎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快讯》2009,(29):26-26
美国对华贸易不卖国债改卖技术;日本自民党3648人集体“退党”;世界老龄人口将超过儿童人口;金融危机让新加坡高收入者倾向储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