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是贯穿于经济发展史或商业发展史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因此,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也贯穿于整个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经济周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诱因,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周期理论也就呈现出不同的视角和分析重点。在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流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经济周期理论纷呈,而关于经济周期的实体经济诱因和虚拟经济诱因的探究无疑是理论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把握这条线索有助于我们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周期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以来,杨小凯等人将古典经济学中用分工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论述发展成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堪称是贸易理论领域的一次革命。它与传统贸易理论的不同在于所依托的经济学框架不同。它在一定程度上将贸易理论整合到统一框架下,收正传统理论的错误,将国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统一起来,解决递增规模报酬与竞争市场相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斯普尔伯提出的中间层厂商理论将厂商理解为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中间层组织,从新的角度时厂商的形成和运作市场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在他看来,中间层厂商理论是时以往各种厂商理论的一次概括和综合。尽管如此,他的理论中仍有许多内容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古典区位论理论分析框架仍然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这影响了其理论对现实区位选择的解释力度和实际应用,对公共设施区位选择问题的研究则在新古典分析框架下把区位选择主体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公共部门。  相似文献   

5.
X效率理论是20世纪下半叶在对新古典经济学效率问题的质疑中提出的一种解释效率的理论。受理论抽象和研究方法的局限,该理论不仅未能像其创始人期待的那样对新古典理论进行全面的替代,而且未能纳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在对同一问题的解释上,新制度经济学从对新古典经济学假设条件的现实解释中成功地得到发展,并很快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从事后的角度对X效率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进行比较分析,对于中国在转轨过程中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许多方面都有理论创新,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新发展。其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完善新体制,二是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三是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政府规制俘虏理论与对规制者的规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首先评析了政府规制俘虏理论,这一理论为政府科学地制定和实施规制政策提供了理论前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无意创租、被动创租和主动创租三个方面,分析了政府规制中的创租与寻租机制。政府的规制行为首先表现为依法行政,而从程序上加以规范容易对规制行为加以控制。所以,章最后主要从行政程序化的角度,提出了确立和强化对规制的规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经济和谐理论的发展脉络。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在十九世纪就提出了经济和谐的思想,后来的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也对此有所贡献,但他们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述和实践。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不仅从理论上研究了经济和谐理论,而且在实践中进行过试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和谐理论,对指导我们的工作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混沌理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制度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对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汇式的“保护带”所做的批判不同,混沌理论由于其基本特征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间存在矛盾而对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的“硬核”(包括均衡、偏好稳定以及理性选择)提出了挑战。当然,钭混沌理论的出现看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式的“起飞”的观点还无法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方法论,有观点认为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范式为基点。卖际上,该方法属于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主要表现:一是修正的经济人假设;二是非零交易成本假设;三是新古典经济学分析工具的继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经济学和组织学的交叉视野,透视公民社会这一新兴的组织形式和经济现象,探究其宏观和微观的成因,认为以非营利组织为核心的公民社会,作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后出现的“第三只手”,以其特定的管理方式、组织属性和组织结构,降低了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政府领域和市场领域外的第三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对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组织角度审视公民社会,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思路和重要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博弈论、经济仿真与实验经济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介绍了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Vernon L.Smith)的在实验经济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就实验经济学与博弈论、经济仿真这两个当前经济学发展的前沿课题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虽然给人类经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显其局限性。本文通过对经济学发展史的回顾,总结了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假设的荒谬性和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局限性;分析了由于具有主动性的人参与到经济系统中而产生的个体的主动性、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整体发展的不确定性、信息和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等复杂性特点;介绍了复杂系统科学的发展,分析了复杂系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最后探讨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假设的分析 ,证明组织的充分存在理由 :组织是经济人实现其目标的手段 ,组织理论应该成为新古典经济学假设的前提。首先 ,对新古典经济学假设进行全面分析并找出其不足。其次 ,分析组织存在的意义以及组织理论对新古典经济学假设的支撑和前提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会计演进与经济发展是互动的,从会计理论的发展史来看,会计理论已经和正在受到经济学理论的影响,会计理论也愈益从经济学中寻求支撑,并将之转换为会计学理论的基础理论架构。本文通过多角度地考察经济学对会计理论的影响,更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与会计演进的密切关系和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一、会计理论研究应力求避免就会计论会计的倾向,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使其具有更广大的研究背景和更开阔的研究视野。二、在不断加深、拓宽会计研究视野的同时,会计学者还应该更多关注研究具体问题,尤其中国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学思维方式及其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思维方式是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关键所在,也是现代经济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解和接受经济学理论知识,更要去体会、思考、欣赏和掌握经济学思维方式,要在社会实践中灵活自如地运用经济学思维去解决现实问题,并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进行理论创新.现代经济学思维方式由其独特的思维视角、思维视野、思维模型以及思维形式等构成.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经济学家们不断调整思维视角,扩展思维视野,发展和完善思维模式,从而使经济学思维更贴近活生生的社会经济实践,更生动、准确地反映现实中人的选择行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其思维方式不断演进的过程,它表现为理论解释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分工理论引出的流通命题在我国新一轮的转型经济背景下具有新的理论内涵,而演化经济学相关理论符合现代流通业发展对动态的、系统的流通理论创新的诉求。通过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手法,立足于流通过程在生产力、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之间的作用,深入探究了流通组织演化之“新奇”的产生,以及其作用下的流通产业组织演化传导机理。从分析中得出流通组织变迁实际上是一个自然选择过程,在常规演进动力下流通组织变迁的滞后性导致了流通产业的“路径依赖”和多业态均衡,这将为流通链两端的进一步变革造成积压性阻力。在此基础上为目前我国流通组织升级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法和经济学的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既有从法律视角对法和经济学的研究,又有从经济学视角对法和经济学进行的研究,不同视角的研究拓宽了法和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基于规模经济理论的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等特点,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规模经济是汽车制造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按照规模经济的原则组织生产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是产生良好经营绩效的基础.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我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状况,提出提升汽车产业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是一种制度,是作为社会所采取的用于解决稀缺资源使用冲突的一种方式而产生的,市场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是因为其能够比战争等其他方式更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界定明晰而稳定的个人产权是使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市场不是一种以普遍和谐为基础的制度。新制度经济学这种市场观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有着深刻的差异。它揭示并弥补了后者的许多不足或局限性,有助于人们对市场形成更为完整深入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