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才》2000,(7)
耿乐的父亲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人约是导弹专业”,他说。父亲很喜欢画画,这也影响了小时候的耿乐,他那时候最喜欢看着爸爸在画画时往调色板里挤颜料。由于诞生在“文革”时期,父亲和祖父都有“问题”,所以耿乐生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没见过爸爸,当爸爸后来从遥远的云南回来时,小耿乐看着他叫“叔叔”。“其实我小时候是很快乐的,爸爸对我很好。在我小学时的暑假,有  相似文献   

2.
父亲李鹏     
耳闻目染之间,父亲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我一直说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有两点,一是他的品质特点,我觉得他对信仰、对信念都坚持和执着,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信仰和信念,但是在父亲的一生当中,对自己的信念非常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总会处理好这件事情;  相似文献   

3.
《中国总会计师》2007,(5):79-79
如果父亲不是荣毅仁:许多人认为,如果没有荣毅仁这样富有、有名望的父亲,如果不是借助父亲荣毅仁的影响,荣智健根本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荣智健本人却不这么看,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从  相似文献   

4.
<正>涂培培,女,本刊实习生,一 个有个性而且极具防守与进攻意 识的美女,中华同学很高兴他有 这样一个老乡在编辑部(大家不 要以力中华是一个登徒子,其实 他与他的太太的婚姻还是很稳固的) 涂培培——本人乃家中独女,自 幼就是父母的心肝,他们的掌上明珠,向来是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由此也成就了我一贯娇纵、任性的性格,家里 家外都是一副大小姐脾气。 父亲是单位的一把手,我心目中成功的企业家,兢兢 业业为共产党打了三十多年工,如今虽已两鬓染白,却是 无怨无悔。年过半百的父亲在家对我是一位百依百顺的慈  相似文献   

5.
别人为什么要帮你?理由是因为他喜欢你。他为什么喜欢你?因为你在他面前,能让他感到很舒服、很自在、很优越、很有成就、很有自信……周星驰深深地了解这一点,所以——他成功了! 一般人是如何获得自信的?是通过比较:你比较好,所以我就没有自信;我比较好,就变成你没有自信。而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同、得到自信。所以,周星驰演的角色,10部片子有9部都是演一个常被嘲笑常被欺辱的人,演一个最被人看不起的人,能让所有人都觉得“我一定会赢过你”  相似文献   

6.
故事一:做给他看 于江川35岁儿子5岁 我做部门主管已经很多年了,自认为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有许多年轻的下属,都非常愿意和我聊天,共同讨论问题。有的员工,更视我为职业偶像,经常向我请教如何成就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小小成绩的话,我想一定缘于父亲对我的影响。是他,培养了我肯于钻研、视工作为享受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仅凭崔广福的微博上那张面部棱角分明。即使笑逐颜开也略带几分威严的照片,你无从判断他的真实性格。在艺龙,他见人便会点头微笑。他说话语调平和。思路清晰。信息量极大。儒雅谦和的外表下。却深藏着一颗喜欢挑战和变革的心。在艺龙大刀阔斧的变革甚至让他背上“清除异己”的恶名。对此,他很坦然。他说:“我的父亲是农民,他有一句话对我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恒 《秘书工作》2007,(8):13-14
《秘书工作》杂志社的同志约我写一篇文章,向读者讲讲我父亲胡耀邦注重工作效率的故事.写这篇文章很有意义,因为父亲的一生是讲究效率的一生,与时间赛跑的一生,也是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一生.他惜时如金、科学合理、不拘一格、高效快捷的工作方法,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问:您的父亲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答:几十年来,我父亲一直都致力于从事为老百姓谋幸福的神圣事业,为了实现老百姓的共同富裕,他竭尽全力,奉献出了生命的全部能量。对神圣事业的无比热爱,才使我父亲永不停止追求的脚步!“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事。”这是我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这句话不但深深地影响了我,而且激励了许许多多横店集团员工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奋力拼搏。问:您如何评价自己的父亲?您认为他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我爱我的父亲。他是一位优秀的父亲。之所以优秀,是由于他把时间都用来从事为老百姓谋幸福的神圣事业,…  相似文献   

10.
我于1941年1月出生在福建诏安县梅州乡。兄弟姐妹七人,我排行最小。父母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只能凭钞票的颜色区分不同的票额。父亲很勤劳,天没亮就踏着晨露下地了;中午人家歇午,他还在锄草、拔草;日落西山,人家都在纳凉、闲谈,他却仍在地里忙碌。在父亲的眼里,从早到晚,都是劳作的好时光。父亲对子女的要求也很严格,每到假期,总安排我随他早出晚归,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会计梦 小时候,我家的小客厅经常围满了人,而且一批又一批.来的都是本地的渔民,他们知道我父亲精通会计,捕鱼归来都要找我父亲帮他们算账,父亲总是欣然应允.我看着父亲熟练地拨打着算盘,清脆的算盘声就像一曲美妙的音乐.很快父亲便把他们船上的账算得一清二楚.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小渔民很有意思,他戴着一顶旧毡帽,胖胖的身材,说着口音特别重的闽南话,他那天分到了一千元.只见他把钱往兜里一塞,数也不数.大家叫他把钱点一点,"你们不会骗我的",他把"我"字拉得很长,高高兴兴跑回家向他老婆报喜去了.  相似文献   

12.
手有一盏灯     
做村主任的父亲说手里的大红印章是一盏灯,是一盏会发光的灯。小时候,每当父亲在家里盖印章,我便雏燕儿似地爬在他身边眨着大眼睛了,还常抢在手玩耍,父亲总很吓人地吼我:“儿啊!瞎玩不得,这是灯,是一盏灯……”那年我患了场大病,去县城医院,得赶二十多里的山路。迷糊中,我听母亲说:“就把那疙瘩放家吧。”父亲说:“带着,这是一盏灯,灯能避邪呢!”他把那疙瘩地装进兜,很小心,真想不到,进县城医院治病须有村里证明信,那是治病的“通行证”多亏父亲随身带了红印章,在写有几行字的纸上盖了。大夫说,若不是有盖印章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有很多青年朋友问我,说现在的社会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我就对他说,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很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不也走到了今天吗?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现象,但我告诉你,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如果你  相似文献   

14.
17岁的时候,浙江台州青年李书福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自行车,“如果再戴上一块手表,出门就很有面子了”。21岁时,身为照相馆小老板的他成了万元户,“在当时是很了不得的事情”。27岁时,用他自己的话说,“两三百万肯定是有的了”。今年,汽车大亨李书福43岁,据称是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他说这是他打开财富大门的金钥匙。“我很小就开始挣钱了。”李书福把自己的创业史一直上溯到孩童时代,“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在村子里给人放牛,拉风箱,放牛一天能挣三毛钱,拉风箱可以挣到五毛。”他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头脑很灵…  相似文献   

15.
父亲为我们弯一辈子腰。我弯腰,是向天下的所有父亲乞谅和致敬!父亲是三天前的下午来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择菜。他像犯了错的孩子,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里受到创伤,欲安  相似文献   

16.
父亲     
父亲是个胆子很小的农民,这是我少年时的记忆。20世纪80年代之初,穷乡僻壤里的小山村吹进了改革的春风。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对上级要求把当时为集体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分到一家一户感到很“惧怕”。一向对上级唯唯诺诺的他,在“怕变”中一连召开了三次大队小队干部会议,想依靠“集体决策”来确定分与不分。但老天似乎是与他玩笑,31个与会者的表决居然是15:15,  相似文献   

17.
清风 《乡镇论坛》2010,(6):41-41
古文里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禅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许多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人的一生至少要用宽容心原谅三个人。  相似文献   

18.
同父亲对话     
父亲给我终生的印象是骨架高大的身躯,穿45码鞋的脚,蒲扇般的大手。他的哥哥、弟弟和两个姐姐都是同样的高大。全家人在村中都是出名的“番人。儿时玩耍时,小伙伴们打了架,就互相喊对方父亲的名字,以示污蔑,哥和我的耳边时不时响起“大汉、“大汉的喊叫声,以至于上学以前我一直认为这就是父亲的名字,其实只是西岐人对大个子的谑称。父亲的威严和沉重的生活压力,致使我的童年生活缺少父女间的亲昵。我对父亲的惧怕直到他生命的结束。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大哥买回来两只兔子,一只白绒绒的“红眼睛,一个安哥拉的“青紫蓝。父亲在…  相似文献   

19.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的责任田开始有五口人的,那时父亲是民办教师,我们姐弟三人都在上学,所以,田里的活儿全靠母亲一个人干。后来,父亲转为公办教师了,哥哥夭折了,姐姐出嫁了,我也上了大学。家里的责任田最后只剩下母亲自己的。母亲的身体因为劳累过度落下了些毛病,父亲从学校回来,给母亲捶腿揉肩,心疼地说:“等我退休了,就跟你一起侍弄这几亩田。”1998年,父亲检查出患了食道癌,不久后去世,母亲扶着他的尸体号啕大哭:“死老头子,你不是说要帮我侍弄那一亩田吗!”在场的人无不落泪。父亲死后,我和姐姐都想接母亲来城里住,她不愿意。…  相似文献   

20.
父亲在乡镇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余载,儿时的我看着他在五六人的小单位每日按时上下班,常常通宵达旦写材料,不畏严寒酷暑上山下乡;对误会他的人他以德报怨,评职称先进时他先人后己,为镇上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在镇子里几乎人人尊敬。幼小的我心里暗暗决定,长大后一定要如他般,尽力为他人做事。我父亲是五零后,有着那个年代人特有的忧国忧民和正直无私精神,受父亲的彩响,加之我生在农村,长在乡镇,目睹了普通百姓的艰辛,更有一种为他们振臂一呼,谋取利益的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