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农村和家民问题关系我国国民经济的全局,农村信用社问题不仅属于金融领域的问题,而且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民增收、受精发展和农村稳定息息相关,对农村信用社发展中一些战略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既是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的中国,经济、技术、信息与科技发展迅速,不仅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也让农村开始跟上了步伐。目前,金融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内的国有银行、私人银行和外资投入的金融机构等,这些金融机构对处于发展中的农村信用社都有一定的威胁。提高信用社整体的竞争力是其能否在金融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些年来,农村的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国家和社会中各界人士的重视,这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是再一次发展,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好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特殊群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重要,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主要资产是信贷资产,也是主要的收益来源,信贷资产质量如何对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持续恶化,如何提高资产质量将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大难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对深化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在广东省金融系统和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总量大,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存,贷均占广东省金融机构存,贷款的1/6强占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的比重也都近1/6。二是在广东省,即有经济发达,城乡一体化的地区,也有偏远落后的农村山区,有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的衔进典型,也有大量问题严重的农村信用社,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不仅关系到广东农村金融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广东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对全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会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增加支农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发展农副业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农村信用社过渡体制的弊端不断暴露和积累,历史的问题和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农民、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经营陷入了困境之中。分析其原因,虽然有社会环境和自身经营等主客观因素,但产权不明晰是最根本的原因,因此明晰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是当前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谋求自身发展,首先要有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撑.但是,农村经济落后,农村资金匮乏,农民收入不高,农村信用社遇到筹资环境差,贷款风险高,权益维护难,业务发展慢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需要政府、农村信用社和农民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指出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大了信贷支农力度和广度,树立了支农主力军的形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10月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各项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已成为支持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竞争日趋激烈,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也面临严峻考验,职工队伍素质偏低、资产质量低下、亏损严重等内部因素及当地经济条件落后、社会信用状况差等外部因素都严重制约着信用社的健康发展.认真分析这些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佟焱 《金融纵横》2005,(6):41-43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事关农村、农业和农民经济发展的大局,这次国家“花钱买机制”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产权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架起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桥梁。但目前我国农村生产水平仍然较为落后,各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农村信用社在社际之间经营状况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颖 《中国金融》1996,(10):14-16
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薛颖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巩固和发展的基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提高服务质量,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和改革的机遇.农村村信贷风险较大,信贷管理以及相应业务人员是素质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调整发展的人才培养以及电子化建设以及提高信贷风险管理实现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实现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和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村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缺少商业银行的农村市场的情况下,为我国的"三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本身的运作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往农村信用社主要是由政府供给、控制以及管理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化改革也是必走之路。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成为了重难点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社主主要是为农村社员和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信贷支持和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通过近五年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联系城乡经济重要的金融纽带”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农村信用社在开展信贷营销创新与突破方面已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银行支付结算服务是市场经济各个主体资金清算的中介,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枢纽。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收缩农村地区业务,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农村资金结算的主渠道,农村信用社在运用支付结算手段支持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在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功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条件,已成为提高金融服务“三农”水平,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迫切的课题。这里结合对白城市的调查情况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金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的种重要金融形式,几十年来在我国农村经济泊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应用的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信用社整体上已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大环境,发展步伐缓慢。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严峻形势,标本兼治,认真解决好农村信用社职能定位和经营方向、行业组织体制模式的选择、机构网点调整及市场退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扶持等问题,使农村信用社真正发挥“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情况正在逐步好转。农村信用社大额授信的额度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操作和管理不规范造成的潜在风险也在逐渐显现,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农村为服务主体的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新业务发展的需求来看,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仍处滞后状态,这主要体现在电子化建设起点低、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率低、网络化程度低等方面。以我县农村信用社为例,直至2003年才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资金支付结算的重要渠道,在支持“三农”产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农村信用社所存在的支付结算难、结算手段落后、结算环节多、汇路不畅、资金在途时间长、票据抵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经营的竞争发展,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拓展中间业务、提高业务竞争力和强化经营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挎包”精神是什么,是老一代农村信贷人员数十年间,身背挎包.走进农村干家万户,上门为农村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奉献精神,是农村信用社自上世纪50年代成立以来,“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优良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正是依靠”挎包”精神,农村信用社才与农村的老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奠定了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基础;也正是依靠“挎包”精神.让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在改革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