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琳  陈科  王静 《中国西部》2015,(4):72-75
<正>羌历新年,理县薛城古镇,羌族儿女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欢聚一堂。游客们不仅可以走进羌寨农家,逛逛寨子、品品美食,还可以与当地老百姓一道感受羌年祈福、祭羊神、跳花灯、舞龙狮、羌族赛歌等独特的民风民俗……其中,古羌婚礼是此次"花儿纳吉赛歌节"的重头戏。请跟着记者的镜头,在一场传统的羌族婚礼中,过一次理县特色的羌历年新年吧!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2011,(13):85-88
羌区旅游最重要的是宣扬羌区美丽悠久的历史文化,以羌文化为载体,做好开发与保护。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文化传承源远流长,羌文化虽在地震中遭受损毁,但是仍然吸引着外界人的目光,流连忘返,身处羌区依然乐不思蜀,久久回味。  相似文献   

3.
郭娟 《魅力中国》2014,(23):91-91
一、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概念的提出 “藏彝”民族文化走廊这一概念最早由费孝通先生提出,这个概念的提出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但无论从地理上还是文化上,古往今来,羌族的存在都是不可忽视、不可缺失的。从族群上来说,该走廊内的各民族均与历史上西北羌人有族源关系,从地域上来说,岷江上游羌族所居地域为藏彝走廊南下开口处,羌族在该地区形成了其独特的尔玛文化,且羌语为“藏彝”为走廊内四大语支之一,故我们可以从保存着非常深厚的古羌文化基因的羌学的角度,结合藏彝及其它民族传统文化可以提出“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4.
焦虎三 《中国西部》2014,(15):62-69
<正>羌族和汉族一样,对婚嫁之事十分重视。羌族的婚俗文化融入了本民族的风情与信仰,婚嫁习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最能代表羌族民俗风采的一张文化名片。为了喜上加喜,使婚礼更加热闹与喜庆,羌族同胞大多选择在羌历年举办婚礼。婚礼仪式上,羌人必须要向新郎、新娘挂红,"红"是一条长约3公尺宽约20公分的红色布条,"挂红"就是将这块布条挂到新人身上。这种尚红习俗,是羌族传统习俗中最高的礼仪。  相似文献   

5.
推进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建设是民族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路径。四川省理县桃坪镇是中国典型的羌族聚居地,坐落着以"千年东方古堡——桃坪羌寨"为代表的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羌族建筑文化聚落。文章归纳了桃坪镇羌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征,分析了新时期桃坪镇正在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趋势可能带给桃坪旅游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桃坪镇新的空间规划、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和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茂县,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茂县历史悠久、古羌文化浓郁,拥有羌乡古寨、黑虎羌寨碉楼群,以及全国唯一的羌族博物馆。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世人的眼球。但由于地质环境脆弱、交通不便等原因,茂县多年来一直顶着贫困县的帽子。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也是"十三五"的重要任务。今年,便是茂县贫  相似文献   

7.
黄琳 《中国西部》2012,(31):54-57
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有着丰富且独特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可谓“生于大山,发展于大山”,总是与那片神奇的土地紧密相连。作为羌文化集中区,阿坝在羌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羌文化究竟有哪些神秘之处?需要我们继续发扬的意义何在?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西部》杂志对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厅级调研员陈兴龙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正>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的记载。根植于社会生活的羌族多声部民歌是在他们长期农耕生产、生活的群体方式中逐步形成发展而来的。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其文化的传播也仅靠口传的形式,因而羌族多声部民歌也就成为了羌族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2009年,松潘县的羌族多声部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羌族多声部民歌主要分布于松潘  相似文献   

9.
王琴  杨雨鑫 《魅力中国》2014,(7):268-268
羌绣是羌族美丽的民族符号,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羌民们在袖口、衣领。衣摆或是鞋子、头帕甚至窗帘、枕被上绣着美丽的绣花,用各种不同的针法将生活中的种种图案绣出,既展现了美的艺术,又反映了民族文化。本文以茂县、汶川羌绣的开发调查为例。分析目前羌绣的发展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更好地开发利用羌绣,更广泛地宣传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钟玮 《开发研究》2015,(1):129-132
羌绣手工艺是羌民族悠久历史和社会文化的承载物。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羌绣手工艺发生的转变是复杂的。对汶川羌族刺绣手工艺的历史渊源、生活文化特征等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羌绣手工艺的意义变迁与呈现,思考羌绣手工艺在当今生成为一种生产活力、文化活力作用于现代生活的积极意义。通过"一针一线"羌绣品牌的个案分析提出挖掘羌绣潜在文化价值,创新生活文化的多元需求以及在都市文化有益的补充与健全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进而创新性地实现现代价值转换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距离成都一百多公里有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山川秀丽,有地貌奇特的叠溪海子,有山水相连的九鼎山;那里人文资源丰富,有古羌碉楼,有营盘山文化遗址;那里自然景观雄奇,有松坪沟4A级风景区,有宝顶沟自然保护区。那里就是茂县,是全国最大的羌族核心聚居地和羌文化核心保护区,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全国羌族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羌都"。  相似文献   

12.
寒冷的12月,一个在陕西凤县广为流传的消息,让不少当地人感到兴奋,“在当地居住三代以上、或能证明自己有羌族基因的凤县汉族居民,可以申请更改民族成分为羌族。”与此同时,在这个目前仅有80多户羌族家庭、300多羌族人口的小县,一场“抢救羌文化,打造羌族故里”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13.
王琴  杨雨鑫 《魅力中国》2013,(31):106-107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羌族民俗及民俗文化的抢救和保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课题组从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对羌族集中聚集的汶川、茂县、理县、北川等地区的羌族民俗和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对其民俗及民俗文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独具特色的羌绣、旅游等产业.提出政府需要重视羌民族文化的传承,尊重羌族民俗文化习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为羌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琳  印国玲 《中国西部》2012,(31):52-53
羌族是一个提倡和谐、注重融合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羌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和传承,同时也对其他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地震,羌族文化遭到了巨大打击,但是其一直秉承的和谐精神和大禹文化却永远留存。作为大禹精神的守卫者,羌族有哪些独特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内涵,羌族文化将如伺继续发扬光大?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西部》杂志专访了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焦虎三 《中国西部》2014,(15):42-47
<正>在羌族社会中,这是一群身份特殊的人群,在生计上,他们和大多数羌族一样,或耕作或放牧,是完完全全的农民,而在羌族的神性空间中,他们又是掌握宗教经典,沟通神、人与鬼的灵士,是充满法力与神秘色彩的巫师与祭师。在羌族地区,依不同的羌语发音,他们被通称为"释比"或"许"。在羌族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他们也是一群熟记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科技、医学、音乐、舞蹈等丰富知识的人物,是羌族传统文化与悠久历史的传承者。他们有一套独特的服饰、法器和师承方式,有十分繁杂众多的口诵经典,其性别基本全为男性。  相似文献   

16.
杨然 《中国西部》2013,(11):92-101
如同萨满,来自远古的古羌释比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把羌族称为"一个向外输血的民族"。自大禹治水,夏禹而来在历史衍化过程中,古羌族人,迁徙的脚步自甘肃天水而下,依岷江河谷穿行,最远延伸至了长江中下游。沿途同各区域土著民结合繁衍,大象无形般,将自己的民族性消化到了其他民族之中。我们足以认为汉族人是流淌着古羌族的血液的。古羌民族,因其自居高贵,村落坐于山巅,高  相似文献   

17.
<正>汶川,一个知名度颇高的地名。素有"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美誉的汶川,是华夏始祖大禹的出生地,是全国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是国家羌文化生态体验区。汶川也是个多元文化荟萃之地,大禹文化、羌藏文化、熊猫文化、大爱文化等交相辉映。"十三五"是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今年汶川就要提前摘  相似文献   

18.
羌族的云云鞋是羌族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其宗教观念的体现,更是羌人智慧与审美文化的象征。在那单纯的形式中,负载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说,羌族云云鞋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同时,云云鞋也从其图形、色彩、文化等方面诠释出了一种质朴的视觉感受。对羌族云云鞋的视觉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不仅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如同萨满,来自远古的古羌释比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把羌族称为"一个向外输血的民族".自大禹治水,夏禹而来,在历史衍化过程中,古羌族人,迁徙的脚步自甘肃天水而下,依岷江河谷穿行,最远延伸至了长江中下游.沿途同各区域土著民结合繁衍,大象无形般,将自己的民族性消化到了其他民族之中.我们足以认为汉族人是流淌着古羌族的血液的. 古羌民族,因其自居高贵,村落坐于山巅,高耸入云端,故又被称为"云朵上的尔玛族".对云峦的美好眷顾,是姑娘们含情脉脉低头织出的"云云服",纳好的"云云鞋".而对山峦的崇敬依恋,便是羌族汉子们羌鼓震山,回荡不绝的虔诚豪情.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2013,(34):90-95
羌绣,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有着悠久的历史,被人们美誉为“云端艺术”。“5·12”汶川特大地震使羌文化受到重创,重建中,羌绣作为羌文化中最具典型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抢救和保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