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保留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并完善了逮捕条件。但两种强制措施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为降低逮捕羁押率、减少指定监视居住的滥用现象,从而保障被采取强制措施者的合法权益,司法实践中应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严格控制指监措施转换为逮捕的范围。随着指定监视居住发展成为变相羁押措施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的逐步施行,指定监视居住的未来走向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通过前,社会各界对指定监视居住议论较多,一些法学专家甚至对此进行了公开批评,担心犯罪嫌疑人的人权难以保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通过后,从学界和公检法司的研讨情况看,基于控方和辩方的不同角度,对该法条中的许多问题理解不一。正确理解该法条已成为维护刑事司法公正领域中的重大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监视居住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较早建立的一项强制措施,具有其独特的适用价值。新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将这一强制措施作为修改的重中之重,基本上重塑了监视居住制度。正确理解新刑诉法关于监视居住相关规定内容,明确适用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应把握问题,充分发挥监视居住在刑事诉讼中的效用,对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于1998年10月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但至今未报经全国人大批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人权保障的理解及宪法中的相关规定与该《公约》存在重大差别:对人权来源的认识和规定不同;对"人民自决权"的理解存在差异;关于"平等权""迁徙和选择住所的自由""无罪推定原则""人人有权享受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结社的自由"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我国应该加强人权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力度;完善我国宪法法律关于人权保障的相关制度和机制,逐步推动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媛 《大众商务》2010,(10):241-241
尊重人权和保护人权现已成为国际法和世界各国国内法的基本准则之一,成为现代法制社会的一个根本目标,其中对劳动者的人权保障则是通过劳动法律的立法及实施来实现的。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人权保障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灵活性等特点,但是在立法理念、制度体系上仍然存在某些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人权保障乃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虽加大了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力度,但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应赋予刑事被害人较完善的知情权、上诉权等权利,建立司法审查、国家补偿等制度,进一步保障刑事被害人权利。  相似文献   

7.
尊重人权和保护人权现已成为国际法和世界各国国内法的基本准则之一,成为现代法制社会的一个根本目标,其中对劳动者的人权保障则是通过劳动法律的立法及实施来实现的.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人权保障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灵活性等特点,但是在立法理念、制度体系上仍然存在某些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邵宇 《全国商情》2009,(16):119-120,139
刑事辩护制度作为现代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民主、人权及法治的状况,为现代各国立法所确立.我国尚处于法治的建设阶段和律师制度的发展阶段,律师进行刑事辩护困难重重,律师人权保障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权益屡遭侵犯.本文列举了我国刑事律师在人权保障方面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分析了产生这些困境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加快我国司法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保释制度作为一种国外刑事诉讼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权利,保证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人权公约对审前羁押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态度,主张犯罪嫌疑人应在释放中等待审判。文章旨在通过将保释制度与我国实行的取保候审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现阶段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借鉴保释制度以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熊时升 《企业家天地》2007,(12):188-189
本文针对现阶段职务犯罪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指出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我国检查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就完善职务犯罪侦查中的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没有一个体现宪法精神与原则的刑事诉讼法,所谓公民的宪法性权利不过是一纸空文。2012年的刑诉法修改成为我国继2004年人权入究后,人权保障进程的又一次飞跃!本文意图从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出发,为进一步保障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在促进我国人权进程的基础上,更快更好的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中国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刑事司法实践来看,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尚存在不足之处,与无罪推定原则相违背,审前羁押制度改革完善的出发点是将其准确定位为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例外性的措施,在对其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从刑事拘留、逮捕、监视居住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相应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无罪推定原则是人权保障的符号,它的确立是衡量一国法治的一项重要标志。当前职权主义模式下的我国刑事司法暴露出了侵犯人权的种种弊端,未来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应注重对人权的保障,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完善无罪推定原则不仅需要挣脱传统法律观念的束缚,更需要一系列科学的配套规则的确立。  相似文献   

14.
刑事强制措施与公民权利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的刑事强制措施在综合英美及大陆法系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以司法令状主义为其特点,注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应当采取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刑事强制措施不服的申告权以及变更刑事强制措施申请权,对被超期羁押的申告权,对超期羁押行为进行治罪,扩大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设立取保候审脱逃罪、监视居住脱逃罪等方法,完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保留死刑制度,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罚,广大民众关注死刑的适用,媒体热衷于死刑案件的新闻报道。从刑事法律的角度解读死刑案件的新闻报道,从真实死刑案件的新闻报道着手,分析新闻报道的现状,分析死刑制度沿革,寻找他们之间存在的共同价值取向——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深入发展,包括沉默权在内的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制度,不断在各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得以确立。我国已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而公约的“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与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义务”是相悖的。针对沉默权人权标准国际化趋势,应对沉默权在我国的设置作出应然思考与实然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既是社会和谐及刑事法律制度不断进步的要求和标志,亦是着眼于刑事各方而建立的一种均衡制度,本文从事实和规范的角度以及公平正义和人权保障论的角度,分析了建立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地以犯罪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犯罪率的剧增,积案也日益增多,司法机关面临的压力随之增大。同时,《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作用得到体现,控辩双方在庭审中的对抗程度愈加激烈。随着与联合国人权保障公约的接轨,被告人权益的保障要求将会增多,对控方的要求也会更高,使得司法机关控制犯罪的难度加大。在我国目前司法资源短缺、控诉风险逐渐加大,缺乏疑案解决机制,存在重复追诉等弊端的现状下,建立控辩协商制度是必要的。而且,我国移植辩诉交易制度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念和制度上的支撑,因此在我国建立控辩协商制度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上,人权首先是一个政治概念。在逻辑上,政治人权是其他人权的核心和基础。中国的法治建设,在观念上要加强和突出政治人权的宣传教育,破除一切不利于现代政治人权建设的观念;在制度上要以宪法适用为目标,加强政治人权的宪法保障;在人大制度建设中,要加大政治人权内涵,并以政治人权为中心,完善以政治协商为特点的中国社舍主义宪政,以宪政建设推动政治人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历史上长期是刑民不分,诸法合体,在审判方式上一直采取纠问式,对人的权利尊重不够,人权立法少之又少。新的刑事诉讼法改变了以往的立法模式,我国的宪法修正案也第一次将“人权”写了进去,这些都顺应了世界上对人权的保护潮流,也满足了我国人民对人权保护的要求。在所有的人权立法中,刑事诉讼法素有“人权宪法”之称。文章拟就从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含义,论述了一些有关沉默权方面的看法,对我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