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立华 《活力》2012,(2):5-5,9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开局起步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  相似文献   

2.
关注今年以来GDP增速有所下降的人们,可能忽略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的事实。一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为1255、131.2和1114.1万吨,分别比2010年同期减少1.63%、0.73%、1.74%、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206.7万吨,同比增长6.17%。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发展,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继续增长。污染减排指标由化学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中国1998~2007年期间六类区域污染指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区域污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污染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与人均GDP之闻存在正相关关系;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工业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与人均GDP之间存在N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4.
今后五年,吴忠市将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转化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具体举措。力争到2012年.GDP达到270亿元。实现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000元和5000元;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减排30%。  相似文献   

5.
资讯     
《城市问题》2015,(3):101-103
31省去年GDP含金量排名发布据《中国经济周刊》及其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统计,31个省份在2015年地方两会上公布的2014年的GDP数据中,有24个省份GDP过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比值,被权威专家认为更能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自2009年起,《中国经济周刊》及其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已连续6年发布根据各省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数据计算出的比值,并将这一比值视作GDP含金量(即单位  相似文献   

6.
据《北京展报》报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GDP为39.7983万亿元。这意味着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去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增长14.9%。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速双双超过GDP的增速。  相似文献   

7.
今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争创全省经济强市和迎接建市十周年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项目兴市”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带动市域经济大发展。今年1至6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预计数)27.35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48亿元,同比增长28.1%;完成财政总收入17539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99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78万元,增长12.34%;城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4456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51元,增长6.3%。当前,我市项目建设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项目数量多。我市现有重点项目88个,比去年增加15个。其…  相似文献   

8.
江苏和甘肃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保护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省份 ,甘肃是西部欠发达省份 ,两省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特征 ,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可发现东部与西部地区各自的比较优势 ,为双方的协作互补和相互借鉴探索切合点。本文对两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单位GDP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SO2、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与去除量、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投资、工业废气排放重点行业等指标进行了重点定量比较分析 ,得出了相应结论 ,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径向距离函数与DEA方法,本文分别从效率与生产率两个维度建立区域经济增长的大气环境绩效模型,实证考察2006~2013年中国30个省份以及八大区域大气环境绩效的空间分布、动态演进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而判断各省份大气污染防治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大气环境效率普遍较低,区域差异显著,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大气环境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变化起到阻碍作用。通过构建静态绩效—动态绩效的“四分图”模型,发现各省份大气环境绩效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特征,先进省份与落后省份的绩效差距在扩大。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显著特点是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东部、中西部的发展在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特征更加明显。东部地区经济份额不断扩大,人均GDP提高较快,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是区域经济份额不断缩小,人均GDP提高相对较慢,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这种二元结构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