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一直是经济增长领域的重要课题。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其乐观偏差行为可能会通过高估企业收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行为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亦可能通过压力效应提升管理层的职业忧虑进而阻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本文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分析师乐观偏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分析师关注程度的基础上,分析师乐观偏差的提升会显著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说明分析师乐观偏差对管理层产生业绩压力的作用较大。本文为理解分析师乐观偏差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推进市场监管规范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同质化测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要素投入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决定了不同时期要素质量的差异。在生产函数中,把所有时间的要素投入不加区分地作为“同质”投入品是不合理的,其结果是测算TFP增长率时产生系统偏差。为了消除这种偏差,有必要对各个时期的要素投入品作同质化处理。  相似文献   

3.
前沿生产函数,要素使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叙述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将利用前沿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进行分离,其中包括一项技术效率的变化率;第二部分将结合数学推导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率。  相似文献   

4.
5.
李志杰 《价值工程》2023,(25):20-22
作为衡量企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很多电网企业用于测算生产率与整体经营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省级供电公司作为各省域的供电经营管理主体,其全要素生产率的优化对于提升供电效率、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以国网江苏电力为研究对象,将MTFP模型应用于测算其全要素生产率,以辅助提出通过MTFP数据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生产技术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结构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因素,为了实证检验企业异质性条件下人力资本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制约与促进,文章以我国199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人力资本模型的构建,将人力资本分为四个类别,考查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类型企业中,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更高;四个维度的人力资本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效应的是知识人力资本、技能人力资本、基础人力资本的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明显制约效应的是制度人力资本积累。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假设具体的生产函数形式。文章以上述分类方法为基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总结了不同方法在测算中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评述。最后,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9.
王沙沙  周勇 《企业导报》2012,(22):129-130
本文根据C-D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建立了新疆的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并利用新疆1991~2010年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新疆总量生产函数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函数,新疆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代表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保持在57.13%左右,但其与发达国家的80%~90%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要保持新疆经济长期持续增长,还需要大力提高新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各要素调整比例不同的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中国各省份考虑能源环境情况下总的非效率和碳排放非效率进行测算,并计算了碳排放的非效率占整个非效率项的大小。结果表明,各省份总的非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北京、上海、广东这三个省份各年都处在前沿面上,碳排放的非效率不是各省份非效率的主要原因。此外,计算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增长情况,并进行分解,得到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研究发现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占总的指数部分较大,且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多数是正的,对总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上升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发现,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上升的贡献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Trans-log)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以湖北省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作为实证,对农户家庭经营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做了系统分析。实证分析结论如下: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看,农户的微观经济行为与农村的宏观经济表现是一致的,其中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则一直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直接动力,然而规模经济的作用并不明显,农户相对于生产前沿(最佳实践者)的技术效率差距扩大与分化则严重阻碍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基于异质性企业的内生技术选择视角和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大样本数据,考察了国际服务贸易成本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更低的贸易成本与更高的生产率及更快的生产率增长相联系,且该效应主要体现在生产性服务部门,但服务贸易成本下降的效应系数远远低于商品部门;对中国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不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其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并未带来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增长的提升,而商品部门的表现与跨国经验结果一致,我们将该现象称为“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成本的生产率效应悖论”,对此提出了3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规模报酬可变还是规模报酬不变,分别定义了一般等效益面生产函数和典型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由一般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的离散型分解式可以测算一个生产单元的纯技术进步,以及纯技术效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由典型等效益面生产函数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分解为典型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率之和。进而由具有明确几何意义的离散型分解式分别测算典型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效益面生产函数与分解式的几何意义还说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变最终是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共同推动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嵌套CES生产函数的多要素Morishima替代弹性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构建一个包含资本、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多要素CES生产函数,给出了该生产函数下不同要素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的系统估计方法。研究方法:利用来自于WIOD-SEA数据库的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以及本文提出的估计方法,估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技能劳动力、非技能劳动力和资本三种要素之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并分析了要素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对不同要素间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行业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亦即Hicks替代弹性均大于1,而资本对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Morishima替代弹性亦即Hicks替代弹性呈现异质特征,但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对资本的Morishima替代弹性是大于1的。研究创新:将Klump等(2007)提出的“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引入到嵌套CES生产函数中,提出一种估算多要素Morishima替代弹性的系统估计方法。研究价值:可以分析要素替代弹性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分析劳动力与资本的收入份额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推导出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本、劳动力、中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性技术进步贡献度之和;索洛余值在数值上等于中性技术进步贡献度与偏向性技术进步贡献度之和,也等于资本生产增长率与劳动生产增长率的加权和,其权数分别为资本和劳动时变产出弹性。研究认为,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有利于促进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率测度的问题,研究了用神经网络来测量TFP贡献率的方法和用随机前沿面来测量TFP贡献率的方法;指出了这两种方法在测算中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运用随机前沿面模型构造出随机前沿面神经网络来测量TFP贡献率,从而实现了利用随机前沿面神经网络模型进行TFP测度贡献率。全部计算过程都通过了编程计算,收进我们自己的软件系统DASC。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标:考察不同区制下外生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非对称性效应。研究方法:引入两状态的Markov区制转换过程建立MS-DSGE模型,并基于MS-DSGE模型的Markov区制转换动态因子模型的表示提出了估计MS-DSGE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极大似然估计EM算法。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的估计方法具有良好的有限样本性质和收敛性,参数估计量具有渐近正态分布。实证分析发现,应持续施行扩张性政策以刺激经济稳定增长,对冲挤占效应以及稳定物价水平。尤其,当经济处于“衰退”区制时,政府应实施及时有效的调控政策刺激经济运行区制的转移。研究创新:与Bayesian分析方法比较,本文提出的估计方法避免了对数线性化MS-DSGE模型的随机奇异性以及对先验分布的设定和观测变量选取的非稳健性。研究价值:提出了一种估计MS-DSGE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超越对数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公式修正与估计方法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超越对数函数要素替代弹性估计方法进行专门研究,修正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公式错误,梳理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各类替代弹性定义,综合考虑数据易得性、估计可靠性、定义合意性以判定各类估计方法的相对优劣。研究发现,受困于共线性难题,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计算替代弹性效果不佳;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计算替代弹性更具优势,影子替代弹性凭借出色的理论性质与强稳健性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标:考察经典方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时是否因加成定价或规模报酬效应而出现估计偏差。研究方法:基于放松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的增长核算框架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并在分别估计加成定价率和规模报酬率基础上对古典索洛余值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加成定价效应是造成古典索洛余值与全要素生产率偏差的重要原因;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可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经济冲击的影响。研究创新:基于扩展后的增长核算框架估计了中国、韩国、日本和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古典索洛余值是否存在估计偏差以及偏差的主要来源。研究价值:分离新古典索洛余值中的加成定价和规模效应,可以有效降低经验研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偏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标:多水平模型是经济计量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对高层次结构数据进行多水平发展模型的构建研究,以期探索嵌套数据的高层次模型建构理论和方法。研究方法:综述了多水平模型研究现状,构建了高层次数据结构发展模型,对比分析了四、三、二水平发展模型的拟合效果,实证分析了农户收入嵌套数据。研究发现:发现了四水平发展模型参数估计显著性更好,模型拟合效果更优。研究创新:凸显高层次嵌套结构数据的多水平发展模型的优势和特点。研究价值:为经济社会领域复杂数据定量化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