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基础经济,实现中部崛起的基础条件就是要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但由于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观念制度和其他因素的制约,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滞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部地区应以现有优势资源为依据,打造特色产业,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支点,加强东引西联,扩大对外开放;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建设,把发展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入手,研究了中部地区流通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对存在的不足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产业升级发展对策和措施,如更新流通观念、调整流通布局、优化流通发展环境、整合中部流通资源等。  相似文献   

3.
在近1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尤其2006年中央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指导意见以来,以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东部跨越为标志的区域经济轮动发展取得突出成就。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凭借区域整合带来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得以形成。以此为起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  相似文献   

4.
<正>一、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概况湖北、河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是我国中部边界相连的六个省份,在区域发展中形成了举足轻重的中部区域经济体系。中部城市大多沿长江、京广线所形成的“十”字形构架,国家高速主干道,汉水、湘江、赣江等水运干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所形成的网络状交通线路,呈集聚形态分布。这些城市的发展,对整个中部甚至全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外资向内陆转移已成趋势。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构建人力资源分布的不同指标,从动态的绝对变迁和总体的相对水平两方面定量测度了我国中部地区人力资源集聚的状况,并通过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省份人力资源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FDI每提升1%,中部地区优质人力资源的比例将提升0.57%;说明外资的区域转移对中部地区人力资源的集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中部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区域差异化,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且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产出弹性高于东西部地区。因此,有效增加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会打破中部地区发展瓶颈,改善发展环境,还可以带动西部经济发展。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对中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使要素资源在更大的地域平台上流动,创造更高的价值,更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中部地区的自然现状,经济现状等,发现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自然禀赋比较优势,致力于探讨活跃的土地流转市场对促进中部地区潜在的自然禀赋比较优势转变成为现实的竞争优势的积极性作用,并且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视角论证影响中部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分布的因素,以及基于加快土地流转进程而提出的农村发展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为加快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步伐,消除二元社会结构,实现"中部崛起"这一宏伟目标做功。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部地区的经济现状,通过分析发现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自然禀赋比较优势。但我国中部地区并没有把这些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崛起。接着以波特的竞争力分析范式为框架,从要素条件,市场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及政府的作用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我国中部地区所存在的障碍性因素,最后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探究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与目标.本文采用Super-EBM模型测算了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效率及其分解值,并且从整体层面、区域层面和省级层面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该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状况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整体层面,中部地区整体的高质量发展经济综合...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STATA计量软件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从总体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占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三大区域看,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其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小,中部和西部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比较大,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及中西部地区水平;从三次产业贡献率的比重看,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中部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STATA计量软件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从总体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占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三大区域看,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其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小,中部和西部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比较大,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及中西部地区水平;从三次产业贡献率的比重看,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中部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是以特定区域作为经济发展的集合体,是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东部沿海和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较早,区域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长江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的发展要落后于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因此,如何使区域经济形成一体化发展,既可以使区域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又能够发挥各地区的区域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湘鄂赣皖四省的数据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长江中游地区市场整合加以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快、更好的实现区域资源的配置与优化,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原地区位于我国的中心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分布相对集中,在粮食生产、人口数量、文化底蕴、自然条件和经济总量方面在全国发展中地位突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原经济区的建立能够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促进我国经济总体目标的尽快实现,可以在中部平原构筑连通其他周边重要经济区的纽带和桥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意义,中原经济区创意经济的特点,产业结构,以及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设想几方面论述了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中部崛起需要产业支撑,现代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中部崛起具有直接的带动作用。中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比较优势和条件,包括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和区位优势、发达便利的交通网络与持续增长的运输基础投资、科技与人才的相对优势以及不断深入的对外开放程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针对中部地区的现实,中部地区应尽快采取相应策略促进该区域统一物流市场的建立,破除地方割据和垄断,继续加强交通、通信及其综合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培育专业化的物流主体,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区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府协调机制,加速中部崛起步伐。  相似文献   

15.
刘芳 《商》2012,(14):78+76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发燕尾服,为了实现中原经济崛起,就必须加快金融业的发展。随着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近年来,上海、大连、西安等20多个大中型城市都在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以期获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郑州和武汉同处于中部地区,是中部金融中心的有力竞争者,郑州市如何在这场竞争中获胜,是关系到河南省整合中部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和锡尔指数分析辽宁省14个城市经济差异的变化,将区域经济差异按照沿海、中部和辽西北进行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的分解。研究表明:1990-2008年,辽宁全省经济差异呈扩大趋势,但未超过国际警戒线;区域内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部分,辽宁中部地区对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均有较大贡献。因此非均衡发展模式仍有一定的空间,三大区域经济战略的提出将有效促进地区发展,但辽宁中部城市群整体实力的提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中部地区区域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协同关系,采用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对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中部区域物流业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胡俊超 《商业研究》2006,(23):117-120
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中部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其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其实,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仅具有潜在优势,而且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协调作用,因此必须基于地区经济协调来发展中部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9.
由于起步较晚,长株潭区域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严重,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化水平低,这与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稳步快速推进的大环境极不协调。加速该地区物流资源的整合,对于提升长株潭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推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根据长株潭区域物流的具体运行现状,对适合该地区的三种物流资源整合模式进行了探讨,全面分析了整合该地区物流资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冷传明 《商业时代》2012,(23):140-14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部农村地区出现了具有各地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其产业并非集中在高技术产业领域,没有技术与人才优势。但他们适应能力较强,显示出十分强劲的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中部农区产业集聚区是成长于特定区域的经济现象。区域文化在中部农区产业集聚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剖析了区域文化的内涵,结合河南皮毛加工产业集聚区发展历程,详细地分析了区域文化对中部农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