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于深化财税改革提出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的要求,这一表述,是建立在过去中央全会文件中已形成的“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要求的基础上,但与之相比,具有更明确的要点、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十八大报告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必须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进一步完善预算体系与预算管理体系;加大支出结构的调整;加快完善税收制度。同时,要深入探讨开征环境保护税。  相似文献   

3.
刘珮露 《商》2013,(7):181-182
自1994年分税制实行以来,一直遵循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在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事权下放,财权集中,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因而自十七大以来,提出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但是如此强调财力会带来什么弊端呢?本文在了解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背景下,分析了事权、财权、财力应该如何划分,事权以横向划分为主,在事权确定的提前下,合理的分配财权,然后再通过转移支付平衡财力。因此,与事权相匹配的基础应该是财权,财力的匹配是财权与事权匹配所追求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财力与事权匹配起来,而必须重视财权匹配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区经济差异的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区经济差异建立均衡的财政体制,首先要合理划分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在实现地方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基础上实现中央财力与事权的匹配,最终实现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的总体匹配。建立地区均衡财政体制的目标模式应将地区经济划分作为财政体制设计的基础,针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的体制模式,对政府事权"分块"可对"共有事权"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倪志龙 《现代商业》2008,(18):181-183
财政转移支付在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其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的作用还极为有限,因此,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6.
于井远 《商场现代化》2010,(24):222-224
党的十七大才正式提出了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论断。本文正是在公共财政均等化的角度下运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理论,在教育方面进行了探讨,不仅政府间在经济发展上讲究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而且在教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列举了充分的数据来说明我国现在的教育投入不足,和国际上相比较分析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制度性原因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飞 《商业时代》2005,(23):45-45,50
农户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中心的改革推行以来,限制我国农户经营提升的制度障碍及体制锁定影响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因此,应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废除二元户籍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财税制度。  相似文献   

8.
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不仅有助于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开发区的改革开放窗口作用和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体制的完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也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基础,必须本着"绩效为本"的理念,建立差别化的、有利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财权与事权相对等的地方财政体制,以促进整个县域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纠正目前流行的政府间收支权责配置原则的理论偏颇与欠科学之处,为构建合理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和进一步改革、完善财政体制提供正确的指导规范.本文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转型,流行于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权与事权统一"原则已不再适用,但代之而起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原则也是欠科学和不全面的,且对其中的"事权"概念存在误解.按照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和对"事权"概念的正确解释及解决我国分税制改革后政府间财政关系矛盾的现实需要,科学、全面的政府间收支权责配置原则应当是"公共服务职责划分清晰,事权财权与出资责任相匹配,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降低的同时其职责却在不断扩大,由此导致了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出现了较大的支出缺口。在现行的制度框架内,地方政府有意无意的选择了"土地财政"来弥补这部分缺口。随之导致了对房地产业的冲击。关于"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税体系,完善土地"挂招拍"制度,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企业居民投资渠道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升 《财贸经济》2012,(6):36-42
完善地方税体系是未来财税领域重要的改革内容。对地方税体系的存在与否一直存在着理论的争议,本文在系统澄清地方税体系理论依据的同时,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由此提出完善思路:应逐渐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的税政管理权;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的财力,调整和优化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划分;深化分税制改革,遵循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原则,逐步确定各级财政的主体税种;科学、合理改革地方税种,完善地方税制。  相似文献   

13.
徐义夫 《北方经贸》2014,(2):61+63-61,63
财政助推城市化进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推进城市化不能等同于加强城市市政建设;推进城市化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建立健全财权、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城市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处理好城市化、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城市政府财政职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地方融资平台面临以下问题:融资平台与地方财政关联度高,易引起地方财政风险;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易引发金融风险;地方融资平台运作不规范,缺乏内外约束,信息不透明。本文建议:对融资平台实施差异化管理,政府重点投向公益性项目;发行地方政府或市政债券;发展公用事业投资基金,构建多层次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完善地方政府外部约束与监督机制,提高财政信息透明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使得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15.
债就是负担,乡镇负债就是农民的负担。若减少负债,就要建立合理的乡镇级财政管理体制,科学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必须建立在财权与事权相对等、收支范围和形式清晰、权责关系明确的基础上。改进工作措施和方法,使农民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如何避免城镇化被“房地产化”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局部地区过度依赖房地产业,过高地价推高房价,城市扩张大建空城的现象,影响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在探讨城镇化被"房地产化"的危害的基础上,提出如何避免城镇化陷入"房地产化"误区的建议:一要避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二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房价管控,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推进公租房和保障房建设,实现农民工的"安居梦"。三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减弱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使城镇化建立在多元坚实的产业基础上。四要转变大拆大建的房地产业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建设效率,实现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人民群众公平享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拥有自由选择权,保障城乡居民具有相同的基本生存权和基本发展权。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仍然要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逐步合理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标 《财贸研究》2003,14(3):86-89
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国有股权形成动机,围绕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剖析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家必须拥有剩余控制权;同时,剩余控制权必须与剩余索取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19.
国家"十五"发展纲要就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时隔多年,回顾财税体制改革过程,分析财税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探寻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思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降低的同时其职责却在不断扩大,由此导致了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出现了较大的支出缺口。在现行的制度框架内,地方政府有意无意的选择了"土地财政"来弥补这部分缺口。随之导致了对房地产业的冲击。关于"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税体系,完善土地"挂招拍"制度,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企业居民投资渠道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