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产业集群研究走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占仓 《经济地理》2006,26(5):737-741
从19世纪末马歇尔研究产业区,到1970年代末别卡提尼研究新产业区,至1990年波特正式提出产业集群,国外产业集聚研究跨入新的研究阶段。波特产业集群的观点,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思考经济、评估地区的竞争优势和制定公共政策的一种新方式。同时,国外初步形成新产业区学派、区域创新网络学派、新经济地理学派及战略管理学派等四大流派和四种分析模型。研究走势表明,产业集群理论已经引起发达国家高度重视,集群效应全球化更加明显;产业集群良好的发展机制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喻言  庞舒 《经济研究导刊》2008,(19):202-203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以华容县纺织业为例,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华容县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新型城镇化为主要视角,使用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城市数据和空间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识别了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效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其中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2)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说明在中国产业集聚的负外部性大于其正外部性。(3)随着产业集聚度的提高,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效率的影响会显著提高。无论是OLS回归模型还是空间计量模型,文章的结论均具有稳健性,因此新型城镇化效率的提高在提高创新投入的同时需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4.
曹休宁  李冬平  林特 《经济地理》2006,26(6):992-996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以浏阳花炮为例确立了一个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产业集群对浏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发展思路和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This article models industrial new orders across the European Union (EU) countries for various breakdowns. A common modelling framework exploits soft (business opinion surveys) as well as hard data (industrial turnover). The estimates show for about 200 cases that the model determinants significantly help in explaining new orders' monthly growth rates. An alternative estimation method, different model specifications and out-of-sample and real-time forecasting all show that the model results are robust. We present real-time outcomes of a 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 indicator on industrial new orders at an aggregated euro area level. This indicator is largely based on national new orders data and on estimates yielded by the model for those countries that no longer report new orders at the national level. Finally, we demonstrate the leading content of the ECB indicator on euro area new orders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6.
产业融合变革是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新工业革命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合推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产生。产业融合发展正成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有序演进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对产业融合发展机理和融合变革驱动力的分析,探索产业融合变革的新路径,为我国在新工业革命与互联网融合情景下的产业变革提供新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传统上作为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其表现为:传统的自然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力在日益减弱,经济全球化与外资的推动成为产业结构的主导因素;信息化发展和科学技术体制化给产业结构调整以强烈影响;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环保产业成为产业结构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路径:一是通过制度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扫除内部障碍;二是通过完善机制形成产业结构内部的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消费升级效应,剖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逻辑机理,并利用2007—2018年中国27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配置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不稳健,消费升级表现为遮掩效应;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城市异质性,在沿海城市和大中规模城市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市场化程度越高,其促进作用越显著。研究结论对更好地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针对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结构实际,以北京市为例,从耗散结构角度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结构系统的困境,以及造成北京市产业结构失衡的熵增因素,提出产业结构生态化是特大城市未来产业结构演化方向。基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结合耗散结构理论,提出通过引入含有负熵流的生态化政策与技术,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等,引起城市产业结构涨落,形成新的稳定结构,是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的重要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由于能够便利地获取外部资源而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协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应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通过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协同创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思想。本文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机理、路径,推动我国地区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以提高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创新水平,以晋江体育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阻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带动该地区整个体育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升级,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所提出的政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及其他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进行理论溯源,提炼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例,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我国三次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即强化基础性创新研究,加大对行业共性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及金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特征的基础上,从新能源各细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通过分析我国风险资本介入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风险资本介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产业集群的概念、双锥模型,同时对新产业集群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新产业集群指在特定的实体或虚拟空间内,大量具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及相关机构所组成的开放性的利益共同体;在双锥模型中,着重用理论演绎和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新产业集群的各要素即实体企业、咨询机构、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及公务机构的功能及如何相互作用,形成良性的竞争与合作环境,进而进行持续创新;最后,提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新产业集群概念,深入论述动力机制,探讨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如何相互作用,并需要寻找现实案例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本文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探讨了二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相对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高级化则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可预测的周期性波动方面,而它们的影响机制却截然不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来源,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有助于抑制经济波动。总体上,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要远远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应在强调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同时,积极突破制约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的限制条件,有效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充分发挥产业转型与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新城区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为了探讨新城区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及突破方向,以厦门市集美区为案例,研究集美区的经济发展特征及产业升级存在的问题,认为未来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以及国际直接投资等因素对我国新城区产业升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集美区产业升级面临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下降、技术创新能力弱等发展困境。未来集美区产业升级的重点在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导向转向市场导向以及加强本地产业链的网络联系。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新能源产业现状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后15年左右,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供暖/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挑战传统能源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新能源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目标,对我国低碳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从新能源储量、制造业基础、能源及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辽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然性。通过对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研发费用不足导致的技术力量薄弱,产业政策缺乏竞争力、地方财政难以承载国家产业政策上。根据辽宁省发展阶段的特点,对新能源产业政策提出建议并规划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把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建成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以及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7.
新型工业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平宇 《经济地理》2004,24(6):784-787
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具有战略地位。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走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针对东北地区的传统思维,阐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在于区域创新,即新体制、新结构、新资源、新技术、新开放和新战略。老工业基地改造要采取综合对策:立足传统工业优势,深化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强国内外合作,重点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城市功能的完善结合起来,重点改造大中城市,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实现老工业城市的再生;发挥东北地区的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把乡村工业化作为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改变区域工业化的“二元结构”,在城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乡村工业化中统筹安排“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issues raised by the industrial policy debate are as much political as they are economic. There is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without substantial reform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efforts to administer a rational new industrial policy would soon degenerate into the type of inconsistent morass of special-interest-generated policies which industrial policy advocates rightfully criticize as our de facto set of industrial policies.
This important political dimension has been overlooked by many industrial policy advocates. An important exception is Robert Reich, who has proposed a new centralized industrial policy agency in hopes that the battle of conflicting interests would promote greater aggregate efficiency. We argue that on theoretical grounds, however, such centralization might either increase or decrease efficiency. The competition of the military services under the Defense Department gives us a close analogue for study. Unfortunately, however, our review of efficiency in defense policy suggests that this would be a very poor model on which to base a broader industrial policy. To promote substantial increases in defense and industrial policy efficiency appears to require that much more fundamental institutional reforms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9.
新型工业化与湖南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文  陈国生  杨丽萍 《经济地理》2005,25(6):873-875
目前湖南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发展新型工业继续完成工业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型工业化对湖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然后对当前新型工业化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就今后新型工业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实现,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则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本文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相结合,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新模型,将其用于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寻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规律,旨在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