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产学研是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发展到协同阶段.我国产学研的协同效率较低,不足以实现产学研结构的有序化.互惠性思想和方法是激活产学研协同的动力源之一.实证检验发现:互惠性合作及交互效应对产学研项目质量、市场适应性、投入产出匹配均存在着显著的促进效应.我国产学研应走互惠性协同之路,大力培育互惠性文化、学习西方互惠性经验、以互惠合作来解决契约不完全问题、以互惠来驱动诚信合作、摒弃合作中的极端利己主义、灵活地执行合作制度和规范,才能突破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基于RIS框架下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对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与绩效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RIS框架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是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等多种异质性知识主体协同创新的新型组织形式。创新网络具有协同特征,创新网络结构是创新网络的核心内容。区域创新系统是具有一定网络结构属性的知识生产系统,可以将区域知识创新活动分为知识创造与知识转化两个阶段,构建了知识视角的两阶段创新网络作用机理模型。在分析网络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对创新绩效的驱动机制分析框架。本研究构建的创新网络作用机理模型能够为今后区域创新网络知识流动与转移、网络治理等相关机理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创新绩效驱动机制分析框架则可以为创新网络结构对创新增长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简洁 《当代经济》2016,(25):119-121
本文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选取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评价指标,并且基于DEA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具体的评价模型,对现阶段我国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比较了各省直辖市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差异.从而提升产学研合作各方的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经济加速.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从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切入,利用371份联盟网络企业调查数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结构方程和层级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协同能力可由企业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四类主体构成的二阶四维变量表示;联盟网络嵌入正向影响企业协同能力和创新绩效;协同能力在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刚性负向调节协同能力与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结论可为嵌入在产学研联盟网络中的企业如何与外部主体有效合作以提升创新绩效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许刚全  杨雯冰 《生产力研究》2020,(10):109-114+156
文章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提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框架,结合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对创新绩效的正反馈特征,分析两者的因果关系,并且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因果图,系统流图以及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应用价值。结果显示:模型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影响创新绩效的实际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的拟合程度,通过调整政策力度,分析不同政策强度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子系统绩效的变化趋势,验证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和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旨在丰富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体系,以期为政府决策制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梅文文 《经济师》2015,(5):68-70
伴随着国家及地方创新资源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创新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原理,以2004—2011年29个省际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绩效及其空间差异。研究表明:我国整体创新绩效处在较低水平,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各影响因素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理想,基础设施建设和竞争程度对于区域创新绩效呈现负相关。充分利用创新资源、改善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发现成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后,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市场导向,还需要科学新发现导向,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不完全是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三方机构问题,而是指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方的功能的协同与集成化。现代的技术创新与过去的技术创新的重大区别是,过去的技术创新处于工程师时代,而现在的技术创新则进入科学家时代。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节主要在科学发现或创新的知识孵化为新技术的环节。在研发新技术过程中,企业家和科学家交互作用,体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是大学作为创新中心同企业共建创新平台的合作,是利益共同体。政府在其中起着引导和集成作用。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运用2002-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省际或各地市数据,应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与数据包络法度量协同创新度和创新绩效,构建了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影响的计量模型;应用空间计量技术对区域一体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珠三角外,长三角和京津冀协同创新活动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区域一体化程度越高,区域内部创新绩效分布越均衡;“企业自身投入”与“政府资助”等内生要素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和提升创新绩效的主要动力。因此,应促进区域内部生产要素自由、合理流动,实现创新资源有效溢出,提升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加深区域一体化程度,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如何影响知识扩散的问题,基于拓扑结构视角,运用节点数N、边数L、结构洞S、中心度C、平均距离D等社会网络指标测度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并运用企业新增专利IPC分类号数(△IPC)和企业自主专利数(IAP)测度区域知识扩散效果。然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对知识扩散影响的多因变量回归模型,并基于广西2000-2013年电子信息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IPC和IAP具有相似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构,知识扩散内部测度具有一致性;②中心度C与知识扩散(△IPC、IAP)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小;③边数L、节点数N、结构洞S和平均距离D与知识扩散(△IPC、IAP)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理论,以医疗器械产业的龙头企业——河南驼人集团的产学研项目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模式,基于产品使用终端、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主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的主体,并运用战略-知识-组织模式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关系,基于创新链、知识链和创新螺旋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过程。该研究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9家生物制药企业协同创新现状的调查数据,验证了企业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关系数量、关系结构、关系强度及成员间信任度对其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及研究机构无论在关系数量还是在关系强度方面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都是最为显著的;生物制药企业需要加强与供应商、中介机构和同行业企业的网络联系,并重视提高与政府、金融机构及行业内外其他企业的联系频率;在网络结构方面,企业应着重成为大学、研究机构、同行业企业、客户及金融机构的中心,并加强对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内外企业、中介机构、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依赖性;合作通过企业介绍的数量主要影响绩效中的技术标准制定,企业与客户间相互信任也对企业技术标准制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协同创新网络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建构了以知识协同为途径、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创新主体为网络节点的协同创新网络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和规律。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谷歌、阿里巴巴、浙大网新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3.
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将知识溢出的不同类型纳入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中,分析了1993~1995年与2005~2007年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环境下的知识溢出以及集聚所产生的竞争与垄断环境下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内知识溢出对两个阶段的创新绩效均存在一致、正面的影响,多样化的集聚结构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2005~2007年较初期有显著的提高,且弹性系数也由负数变为正数,竞争性市场结构比垄断性市场结构对创新有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1978—2015年国务院及各部委单独或联合颁布的1521条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在对政策文本量化处理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政策文本的主题关键词及其演进的知识图谱,并对不同阶段的焦点主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创新发展、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和公共创新服务5个方面,具体表现为29个关键词;政策演进经历了起步探索期、缓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重点突破期4个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政策重心;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合作路径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持续支持的热点主题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1—2010年中国创新活动的数据,以校企联合申请专利数表征校企协同创新产出,以政府支持力度、产业结构特征、人力资本条件和市场制度4个间接指标反映创新环境,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创新环境对校企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创新环境的4个要素对校企协同创新产出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总体来看,校企协同创新能力受外界创新环境要素的影响,国家创新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校企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该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采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6》的分析数据,对全国区域创新环境的四个分量进行经验讨论,对影响创新绩效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市场需求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正影响,但影响相对有限。因而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优化创新环境,采取行政、金融支持等手段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效率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余冬筠  魏伟忠 《技术经济》2010,29(10):44-48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区域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从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模型、指标选择和具体评价方法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评论。  相似文献   

18.
从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的视角,利用2007—2010年中国2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知识溢出对我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溢出和企业员工平均R&D投入共同决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具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并通过海归人才流动和跨国企业人才流动两种途径对中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相互加强的效应;产业FDI强度与产业内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质量是创新驱动的高级要素,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激励的重要保障,如何加快人力资本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两者高度协同,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人力资本质量模型,使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测算出2000—2019年中国31个省市区(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人力资本质量,并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探究了人力资本质量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绩效,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2)知识产权保护是人力资本质量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但该机制仅表现在知识产权保护与人力资本质量高度协同的地区;(3)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知识产权保护与人力资本质量高度协同时,地区倾向于选择自主创新来获取技术进步,能有效促进区域创新绩效;当知识产权保护与人力资本质量低度协同时,地区更倾向于通过模仿创新来获取技术进步,但无法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研究成果为中国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科技创新强国提供决策参考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李剑力 《技术经济》2011,30(2):23-30
利用251家企业样本数据,将组织结构特性作为权变调节因素纳入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考察中,构建了一个调节效应分析模型,利用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两种重要途径,二者平衡有助于绩效提升、不平衡有损于绩效提升;组织结构特性不同,其对两种创新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不同,其中,组织分权化对探索性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组织正式化对开发性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组织联通性则没有显示出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