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土地利用制度的变革是土地使用者在一定价值体系的指引下所进行的创建土地利用制度的行为,在一定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展开,以一定的伦理思想和伦理精神为考量。土地利用制度的伦理道德维度是土地利用制度得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源头。以人为本、社会公正和生态保护是土地利用制度伦理的三大关键维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地伦理的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人类在土地利用实践中折射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土地伦理观是从以人类为中心的利已主义,转变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人地共荣发展观.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生态原则和健康原则.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建设策略主要有:(1)树立生态意识、合理利用土地;(2)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3)逐步完善土地法规.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规范人类行为的科学决策依据。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平昌县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以平昌县2006~2010年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为依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区域差异模型,对该县2006~20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平昌县耕地、园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面积在增加,其他农用地、水域、自然保留地在减少;自然保留地和林地面积变化幅度相当大,变化面积分别为-2005.92hm2、937.96hm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年变化率达0.53%;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达245.18,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各乡镇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6-2005年土地利用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选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相关模型,对鄂东南丘陵地区崇阳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人口、经济发展和政策是崇阳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南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短时期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改造的显著表现形式.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南县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土地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南县1983-200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RS和GIS技术对武汉市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对LANSAT TM影像进行处理和解译,获取反映武汉市1987年、2000年和2011年三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通过应用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对武汉市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研究,并总结了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以裸地、林地、草地为主。1987-2011年,裸地和水体的面积持续下降;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耕地和草地面积先增后降,林地面积先降后增。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研究区土地要素类型转化较为频繁,主要表现为裸地转林地,林地转建设用地,草地转裸地和林地,水体转裸地和建设用地。武汉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条件、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政策因素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是这种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宜宾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分析宜宾市在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确定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采用分级赋与指数法;在GIS支持下,利用各期现状图叠加分析和DEM模型分析确定空间变化;得出研究区域人类活动强烈,土地用途变化大的结论;应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建立舍理的土地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地利用类型从低生态位层次向高生态位转变的自组织行为。对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生态位进行控制与协调,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态位势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作用的强度。通过对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相关分析,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土地的特点与其经济区位而对土地进行利用、开发与改造的社会经济行为,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阶段特性,过去多注重于第一产业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现在,它难以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及特点,以产业结构分类为基础,按土地利用所服务的产业部门,提出了一套新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共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有4个类型,分别是第一产业用地、第二产业用地、第三产业用地和后备产业用地;并在这些层次之下进行续分。该分类体系具有层次多、类型全;土地类型编号科学,便于记忆、理解;有效方便地衡量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使用方便,应用面广,易于被国内各个不同部门接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监测是掌握土地资源数量、进行土地利用评价的重要依据。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提取金堂县2001、2007、2010和2013年4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应用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林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为正,面积显著增加;耕地、草地、水体和其他的土地利用动态度为负,面积减少;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由6.12%增加到13.81%,土地利用变化强烈。(2)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主要发生在金堂县城、赵镇、三星镇和淮口镇等地;土地利用转化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最强烈,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尤其显著。(3)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较大影响,土地利用变化随高程、坡度的增加而减少,且表现较强的相关性,符合二次变化曲线的特征;阳坡较阴坡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大。这一研究结果为区域土地利用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和调控管理,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土地生态伦理及生态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生态伦理把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人与人的领域扩大到人与土地生态系统的领域,通过伦理道德的约束力来规范土地资源利用行为。由于土地生态伦理观的实现,依赖于土地生态文明的发展,依据土地生态伦理的基本思想,以及土地生态伦理的原则与价值取向,提出土地生态文明的基本认识与主张。  相似文献   

12.
土地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规范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行政行为不规范、违法违规批地等行为的发生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影响了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从建立公开透明的土地市场、界定政府的行政空间和职能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加大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等方面入手,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一种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先进经济形态,土地资源作为一利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将从根本上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从土地资源的特性入手,在深入分析传统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公路沿线的土地利用有这样的特点:公路与居民点结合部出现较多“路边店”,其土地用途以建设用地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路边店”普遍存在违反土地规划的现象;符合土地规划部分项目的土地利用率极其低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土地规划和用地审批程序,加强已批准用地跟踪管理的建议,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土地利用工程的学科属性、体系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推进土地利用工程学科的发展,完善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文献查询法、专家征询法。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工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长远影响和现实意义。(2)土地利用工程是改善土地质量、提升土地效能和优化土地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措施总和。(3)土地利用工程可续分为土地开发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土地防护工程、土地整治工程。(4)土地利用工程的发展方向包括理论体系、技术标准、可持续性工程模式、多元化融资模式、后评价、公益性项目效益评价、景观和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1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土地利用规划本质、功能和战略导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本质、功能进行科学认知,对规划战略导向进行理性定位,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实现有限土地空间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从6个方面诠释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用优化模型表达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提出了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的战略导向。研究结论:规划本质从历史上看是人类文明用地的产物,从权利上看是对土地发展权的分配,从行政上看是对土地市场失灵的一种纠正,从宗旨上看是对未来土地利用的控制,从技术上看是对土地利用系统时空的优化,从管理上看是提高土地利用决策科学性的手段;土地利用规划最核心的功能是其对未来土地利用时空的导向,目前需要从单功能目标规划向多功能目标规划的导向转型;规划战略需要不断创新完善,即要明确3个基本判断和3个"兼顾"。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土地整理对生态安全的正面效应以及它对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和大气资源等的负面影响,提出在科学发展观的大前提下如何以生态安全为宗旨促进土地整理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认为在土地整理中实现生态安全保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树立正确的土地整理观、伦理道德观,以及通过从整体出发,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来引导未来的土地整理方向.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研究睢宁黄河故道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人文驱动力,分析主要驱动因素,为该地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可靠信息,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根据1992-2002年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促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的人文驱动力因素是人口增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开发投资.研究结论:要改变故道地区落后的现状,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国家要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整理.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6581个农村样本数据,本文采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在考虑和修正样本选择性偏误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土地转出和转入的影响因素以及土地转出和转入对农民创业影响的异质性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房产市价、金融产品、商业保费和藏书量等因素对农民土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人口数、距离和藏书量等变量对农民土地转入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土地转出和转入对农民创业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土地转入的创业效应更大。第三,土地转出对新生代农民的创业效应比对老一代农民大,土地转入对老一代农民的创业效应比对新生代农民大;土地转出对东北地区农民的创业效应最大,土地转入对东部地区农民的创业效应最大。因此,要以土地转入驱动转出,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