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一、农民身份转化问题的由来 农民身份转化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 ,农民改变以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农业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等 ,实现向现代化、产业化、商品化生产方式和城市化生活的转变。大量农民身份的转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新中国建立之初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频繁 ,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此后不久 ,为了让农业支持工业 ,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 ,先后推出了人民公社、户籍制度。农民身份成了一种制度安排 ,具有了不可转换性 ,农民是不允许向城市流动 ,只能在所在的村庄从事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 相似文献
2.
3.
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文化素质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生产技术优化升级、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虽然农民受教育水平有了提高,但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他们的文化素质依然有提升的空间,表现在主体性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没有太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高等,需要从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增强科技和创新意识、提升经济产业链、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农民身份转化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改变以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农业小生产为基础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实现向现代化、产业化、商品化生产方式和城市化生活方式的转变。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相伴随,必然发生大量农民身份转化的现象。在农业文明社会中,农民过的是“田园诗般”的生活。随着人类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他们的生产方式受到了挑战。一方面,大工业的发展破坏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或畜牧业的结合,使农业小生产失去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这个时代里,不单是科学的农业,而且还有那新发明的农业机械,日益使小规模的经… 相似文献
5.
呈贡县是昆明市的近郊县;区位优势突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劳动效率普遍提高,再加上城市建设、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民建房等因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目前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亩;剩余劳动力近1万人。在我国已加入WTO,新一轮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6.
政治现代化需要处理现代政治与传统政治之间的关系,如果从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则可以转化为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在政治建设中如何解决农民问题,以使这一群体被整合到现代政治当中是个关键问题。总的来看,西方国家普遍采取了如下几个路径:一是逐步减少农民的数量,让他们中的部分人直至大部分人到工厂(或企业)上班,到城市生存,通过工人阶级政治和现代城市治理逐渐消化农民问题。二是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的农业从业者。三是在现代国家的框架下整合乡村传统秩序,尊重并吸收乡村的自治传统,建立现代取向的基层和地方治理。这三个方面尤其说明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问题的实质,即农民从原来的不自由变为自由,由被动消极变为主动参与,由受村社的束缚转变为国家保障下的自主治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民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整体,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遵循发展规律、增进公平正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解决好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要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始终将其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从而赢得了革命 相似文献
9.
对农业现代化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一词派生于现代农业的提法,如果没有现代农业的概念,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的说法。那么何为现代农业?最笼统的说法是,发达国家的发达农业就是现代农业。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历史的观点,容易导致现代农业内涵的混乱。因为发达 相似文献
10.
农民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农民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必然性和作用1 .农民承包地流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一切社会经济资源 (包括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产品、劳务和劳动力等 )商品化、市场化 ,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 相似文献
11.
经过长期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大起来是一个巨大的跨越。然而农村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具体表现相比其现代化建设进程较为缓慢,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复杂因素及问题。相关人员需结合现代化科技为其助力,推动农村新发展,提升劳动人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尤其是1978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虽然影响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异常复杂,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是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农民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人心稳定状况及决定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变迁的农村政权、政策、政局状况,都直接影响着政治稳定。稳定了农民,就稳定了农村,就为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反,如果农村不稳定,出乱子,那就意味着中国的大部分不稳定,稳定的中国就是一句空话。评价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政治稳定,必须充分估价农民在… 相似文献
13.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4,(6):25-25
第六届全国“创业之星”经验交流表彰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逐步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努力提高农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小康目标,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农民分化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农村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我国目前的农民是农村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体。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同质性农民的分化日益明显,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本文力求通过对山东省农民分化的现状研究,把握农民分化的真实情况,正确估量农民分化的趋势,从而使农村政策的制定更多地着眼于变化了的农民,实现以农民为本位,重新认识农民,尊重、保护、教育、引导农民,把我国诱致性的农村改革进一步地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就业是指社会为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工作岗位,使劳动者能有效地和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以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效能。而大力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是解决农民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土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从农民“根系土地”说起 当前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 ,随着粮食从短缺到相对过剩 ,部分非农收入较多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减弱 ,国人对土地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日见淡忘。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居安思危 :如果万一出现一种难料的情景 ,使农民工失去工作而须返回家乡 ,那么承包地仍然是他们安身之地和谋生手段。倘若没有这份承包地 ,失去工作的农民工们就会变成“流民” ,成为几千万无法控制的力量 ,而且是一种失去谋生手段的无序力量。如果割断民工与家乡、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将给社会、给国家埋下何等隐患 !实际上 ,近 2 0年来民工潮越…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离开了包括农村在内的对现代化的统筹思考,而采取“城乡分治”的战略,必将大大推迟我国现代化实现的时间。党中央深刻总结几十年来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经验教训,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强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村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村庄建设的程度、水平很重要,因为无论是加速城市化,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农村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还是进行农村社会、经济组织和体制创新,都需要农民具有现代素质、现代化思想意识观念.需要农民生活、生长环境的现代化.现代村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础环节,现代村庄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是农民知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的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主题是研讨"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问题"。之所以提出"三化同步",根源是目前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的实质,是要求滞后的农业现代化奋起直追,缩小差距,尽快实现与工业化、城镇化齐头并进的目标。靠谁去奋起直追?主体是广大农民,是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J章的农民,即知识化的农民群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