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是"可调节的资本主义".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的应对政策实质上仍然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但政策选择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并会对其未来国家干预的政策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使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加速融合. 相似文献
2.
金融中心之间的国际竞争极为激烈,而全球金融危机将加速其格局的改变。美国和欧盟的金融市场仍旧提供着全球近四分之三的金融服务,但危机之后。它们在许多市场领域的活动都明显萎缩了。新兴金融市场,尤其是亚洲.在过去几年内迅速增长,并且开始加速它们对传统金融中心的追赶步伐。北京、首尔、深圳、上海和迪拜等新兴金融中心自2007年以来国际排名迅速提高,在竞争力水平方面,首尔上升了42%,北京27%,孟买22%,上海16%。关于金融中心的未来竞争态势,我们总结出了四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由于既有的市场优势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伦敦、纽约、香港和新加坡等传统全球金融中心在危机后仍是全球金融的集聚地;第二,长期来看,新兴金融中心可能在建设市场环境的规模和广度方面取得成功,从而进入全球金融中心的第一集团,而此次危机可能加速这一趋势;第三,地区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可能会寄希望于市场参与者与政策制定者重新将注意力放到国内市场,然而这种优势很可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第四,良好的监管体系是金融中心的重要竞争优势,那些不遵循国际监管规则的金融中心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政治压力和指责。 相似文献
3.
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畸高、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经济与社会的困境引发了西方学术界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发展模式的反思,企图通过反思找到引发危机的真正原因,并促进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金融危机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致命的缺陷,其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的爆发将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意识到,仅凭这一场危机就断言资本主义从此将退出历史舞台,恐怕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5.
<正> 去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只有1.1%,创近10年最低水平,当年工业设备利用率只有74.7%,创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固定资本投资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失业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5.8%,据估计还有可能继续上升。有些人以为,是“9·11”事件打击了美国经济,其实不是。美国经济此次衰退,可以追溯到2000年4月以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为标志的新经济泡沫崩溃。在纳指暴跌后,4~9月间道指仍挺在万点以上水平,但自9月下旬至2001年4月,不仅纳指再次暴跌,道指也随纳指双双下跌,纳指从3800点跌至1670点,道指从10850点跌到9480点。美国经济和股市自2000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我国产能过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产能过剩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从潜在、阶段性过剩转变为实际和长期性过剩,从低端、局部性过剩转变为高端、全局性过剩,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既有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的体制原因,又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的结果。针对当前严重的产能过剩,本文提出若干产业政策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和东盟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再次凸显出通过金融合作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发展契机,论述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是中国在东亚金融合作中的现实模式,阐述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目标争内容,并对未来双方金融合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2010年对全球经济复苏是极其关键的一年,也是真正考验各国政府大智慧的挑战年。影响全球金融系统性复苏的三大主线是宽松政策的调整、国家财政危机演化和美元走势。由于各国复苏步调不一致,结构不平衡,决定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不会同步。随着全球货币决策进入敏感期和调整期,美元进入阶段性升值周期,一些“潜在风险”正有向“显性风险”演变的趋势,资产价格泡沫被刺破等新的风险正在积聚,全球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新一轮调整。受此影响,全球本已脆弱的经济仍面临着“双底衰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关于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成因解释大多仅停留在技术和操作层面上,唯有马克思主义金融危机理论才指出了其本质和根源。虽然其也提出了一些化解措施,但由于时代不同,指导价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会略显不足。从战略的高度看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首先,要对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有一个准确认知;其次,要推进金融体制在改革中吸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和操作层面上失败的教训;最后,要提防被当前金融危机下的意识形态之争所迷惑,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portfolio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pplied to the stocks included in the Spanish Ibex 35 index, for a period of 14 years, from 2001 until 2014. The period under study includes episodes of volatility and instability in financial markets, incorporat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This implies a challenge in portfolio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since the methodologies are restricted to the assignment of positive weights. We have taken for asset allocation the daily returns with an estimation window equal to 1 year and we hold portfolio assets for another year.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influence the discussion over whether the naive diversification proves to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as opposed to portfolio optimization models. For that, we evaluate the out-of-sample performance of 15 strategies for asset allocation in the Ibex 35, before and after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 large number of strategies outperform to the 1/N rule and to the Ibex 35 index in terms of return, Sharpe ratio and lower VaR and CVaR. The mean-variance portfolio of Markowitz with short-sale constraints is the only strategy that renders a Sharpe ratio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Ibex 35 index in the 2001–2007 and 2008–2014 time periods.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反思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在使得主要国家金融体系遭受重创的同时,也揭示出发迭国家金融体制的某些缺陷和未来改革趋向.在反思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各国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应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继续推进金融综合化经营制度的实施;不断深化国有化金融机构改革;适应金融全球化要求,加快金融基础建设;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金融监管水平;继续加快资本市场发展;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与薪酬激励;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的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2.
Heather M. Anderson Mardi Dungey Denise R. OsbornFarshid Vahid 《Economic Modelling》2011,28(4):1498-1509
Time series analysis for the Euro Area requires the availability of sufficiently long historical data series, but the appropriate 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The benchmark dataset, developed by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for use in its Area Wide Model (AWM), is based on fixed-weight aggregation across countries with historically distinct monetary policies and financial markets of varying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ethodology for producing back-dated financial series for the Euro Area, that is based on the time-varying distance of periphery countries from core countries with respect to monetary integration. Historical decompositions of the residuals of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 of the Euro Area economy are then used to explore and compare the monetary policy implications of using the new methodology versus the use of AWM fixed weight series.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内的产业格局与储蓄消费的失衡决定了全球的分工格局与全球经济失衡,这种失衡是诱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金融危机反过来也会影响全球失衡的调整,其最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使得国别经济关系关注的焦点从财富增长转向了利益调整中的财富分配。在这一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防止经济衰退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但在长期,我们更重要的是防范全球经济失衡中的利益调整所造成的中国长期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4.
外汇储备与金融危机中的汇率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外汇储备与实际有效汇率,结果表明2007年外汇储备存量更高和2008年外汇储备流量增加更多的国家,在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时保持了更稳定的汇率.在进一步对外汇储备与实际有效汇率的关系做了面板数据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外汇储备可以降低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率,但这种效应是非线性的;更高的外汇储备充足率代表在危机状况下实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更大潜力;其他经济变量如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货币供应量的波动降低、贸易条件的改善以及国内金融深化程度的加强都能降低有效汇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吴松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25(11):33-38
如果全球经济呈L形衰退,使日本经济出现长期负增长或严重低迷,则必将对日本依靠科技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的战略,造成不利影响。无论政府还是企业的科技投入,都将向重点方向和领域倾斜与集中,而未被列入重点领域、重点计划的研究开发,更加难以得到支持。长此以往,必将殃及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创新知识的积累,许多创新萌芽将可能被扼杀于襁褓之中。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the recen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n global economic adjustment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US agriculture using a multi-country, multi-sector dynamic intertemporal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endogenously modelled financial marke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isis in Asia reduces not only US exports but also interest rates and the cost of intermediate inputs of production, stimulating US domestic economic activity in interest-sensitive sectors, and driving up demand for agriculture products. However, this stimulus of domestic demand may or may not offse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declining exports. JEL Classification Numbers: D58, F17, F30.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严重冲击了国际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秩序,金融机构全面陷入困境,迫使人们重新审视金融衍生品市场。而在此次危机中,具有衍生品性质的全球期货市场则发挥了特有的避险功能,年轻的中国期贷市场总体上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并为我国一些实体行业的平稳发展和规避危机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也为人们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Chamberlain Trevor W. Fosso Jacques Chancel Voukeng 《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2022,28(1-2):57-59
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 -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使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新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不仅势头猛烈,而且形式更为复杂多样,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由此受到了巨大影响.本文针对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蓝色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从我国产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公共就业政策的取向与改进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失业理论关于应对外部冲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周期与劳动力流动性的关系上,缺乏对就业政策是通过何种路径来对冲击做出反应的分析及对策研究。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受到出口需求大幅减少和经济增速减缓等因素影响,外部冲击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十分显著。研究显示,就业政策应对危机的重要路径和传导机制是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提高匹配效率。因此,就业政策应向积极的就业政策转变,提高职业指导、就业培训水平和改善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