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出口贸易技术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出口贸易水平溢出和后向关联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内资企业是出口贸易技术溢出的主要来源;外资出口企业强势的竞争力、形成的买方市场势力、以及其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是外资企业出口溢出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较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大众商务》2021,(2):1-3
本文从出口贸易与创新能力的视角,借助于2009—2014年符合研究目的的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对出口是否促进了我国上市企 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出口贸易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影响,且相较于创新投入而言,出口贸易对创新产出 的提升作用影响更大;与东部地区相比,出口贸易使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6年—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集,研究了出口贸易溢出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出口贸易的水平溢出和后向关联溢出均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内资企业溢出是出口贸易溢出的主要来源;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其出口贸易的水平溢出效应较小,并且其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为负;外资企业过于强势的竞争力、形成的买方势力和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是这一现象的可能解释。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作为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已得到共识,许多学者从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个角度对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不同的考察.随着出口加工区的兴起,加工贸易作为一种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特殊贸易方式,其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也逐渐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加工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希望对进一步认识加工贸易的作用及如何促进其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区域科技创新溢出测度模型和区域经济溢出测度模型,并以2004年~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R&D资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但影响力增速逐渐放缓,而人力资本量和城市化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区域间的科技创新溢出受到抑制;各省科技创新投入转化率及科技创新溢出的经济效益有着明显的不同,科技创新在经济各要素的溢出活动中的作用并不突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产业链关联视角研究了外资技术溢出对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外资的垂直技术溢出会显著提高东道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而水平技术溢出不利于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在外资的垂直技术溢出中,后向溢出效应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前向溢出效应则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并且前向溢出效应的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表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溢出效应是显著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进入程度越强,外资技术溢出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引进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本文基于协整理论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重点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出口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内资企业出口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是内资企业出口增加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结论支持了投资和贸易存在互补效应的观点;从动态分析的角度看,短期内外资企业主要通过出口示范效应对内资企业出口产生影响,而在长期,外资规模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流入会促进本地创新,而人口流出会抑制本地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均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净流入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会抑制人口净流出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人口流入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老年人口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不显著,但老年人口流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较强,不同的城市群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流动引导政策,充分挖掘各年龄段流动人口的潜力,有效促进各地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研发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微观基础.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深入研究影响企业研发决策的关键因素显得极为重要.企业间研发竞合模式是产业组织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其核心认知是企业的研发决策被外界企业研发所带来的两种不同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与来源于产品市场竞争的偷生意效应)所影响.如何在实证中识别两种效应是一个难题.通过提出多维空间邻近概念,并基于Bloom et al.的思想,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这两种效应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偷生意效应与知识溢出效应均能显著促进本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与其他邻近模式相比,来源于地理邻近企业的知识溢出更能促进本企业研发;高技术企业的研发行为主要被偷生意效应所驱动,而非高技术企业的研发行为主要被知识溢出效应所驱动;两种效应对国有企业的研发决策均无显著影响;偷生意效应对东部、西部及东北地区企业的研发决策无显著影响,知识溢出表现为从发达地区溢出至欠发达地区的趋势.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现阶段应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降低知识溢出门槛,推动各区域协调发展,合理规划产业集聚区,这有利于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青岛市城阳区出口贸易的现状入手,分析了该区出口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相应对策,如积极落实商务部出台的各项促进外贸增长的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优化区内政务环境,努力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鼓励出口企业开拓国际与国内市场;支持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协助企业应对各种国际贸易摩擦;加大企业走访力度,提高服务水平等。  相似文献   

11.
校报是高校的机关报。校报新闻宣传工作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发挥校报的新闻宣传作用,应加强对校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思路,整合资源,充实内涵,突出特色,不断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充分发挥校报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导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仍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快固定资产折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支持国资委关于限制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25万元。与普通职工工资差距保持在12倍。绝不是所谓的“心理底线”,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布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部地区开发的历史和当前发展出发,近期西部大应主要采用点轴开发模式,其主要思路是设计西部地区空间布局的点轴系统;以此为基础确定近期开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小说中饱含激情地塑造了苔丝这一悲剧艺术典型,揭示了造成苔丝悲 剧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宗教的迫害、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摧残及其性格的弱点等合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发展专业自保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自保公司具有风险管理效率高、保险费率低、承保范围广等一系列的商业保险无法比拟的特点。也有一些固有的缺点。在我国目前这样一个寡头垄断的保险市场上,积极发展专业自保公司有助于保护民族保险业、促进保险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进而完善我国的保险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武汉市私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中总结武汉市私营经济发展的特点;比较武汉市与其他发达地区私营经济的发展状况窥见武汉市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重庆制造业竞争力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根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用主成份分析法,构建了一个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对重庆制造业内部28个行业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贫穷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但这一问题的探讨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93年的探索。执政之前,中国共产党主要解决了如何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认为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资料,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样本聚类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人力资本投资和区域经济增长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决策者制定人力资本投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