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应当重视消费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为此需要坚持马克思有关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理论,关注全球消费呈现的新特点,借鉴国外学者对消费主义的批判。我国消费方式更新既要着重解决“消费不够”的问题,又要引导防止“消费不当”问题。努力做到“生存消费保证、享受消费适度、发展消费引导”,倡导“理性消费、节约资源、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2.
现行消费模式中,生活垃圾和能源大量消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变这种现状,借鉴他山之石,分析了德国、瑞典、日本促进低碳消费的经验,并从衣、食、住、行、用等五个方面探讨嘉兴市低碳消费的具体形式,从消费理念、消费习惯等层面探索了低碳消费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城市女性消费是消费主义文化中的典型。城市文化诱导着女性的消费,女性消费文化在城市文化中养成、熏陶出来。将城市中的女性消费纳入消费主义的文化框架之中,是因为女性消费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从城市文化、社会性别视角研究构建女性消费,引导女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消费金融是刺激消费、稳定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出现新趋势,以电商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积极介入消费金融市场,传统消费金融机构纷纷“触网”。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消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市场格局,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效率。建议完善法律及信用环境,鼓励探索各种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实行功能化和差异化监管。  相似文献   

5.
影响中国居民消费方式变革的文化因素从广义上指整个神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思想价值观、社会传统、社会道德、社会舆论等,而从消费领域看,强调的更多的是消费价值观、消费传统与习俗、社会消费道德与消费时尚等,它们是社会意识形态在消费活动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农民消费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扩大农民消费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就是培育农民消费的新热点。根据对全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10多个省市农户的调查和部分省市农调队调查的资料显示,目前农村消费结构正全面升级,农村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出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的住房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消费和通讯消费这些消费热点,论述了如何加以培育促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消费:撬动农村市场的“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消费既包括生活性消费也包括生产性消费,从理论上说,生产性消费应占农民消费总额的绝对比例。但是,由于农民自身、企业、法律、市场、金融、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农民生产性消费所占的比例很低。因此,撬动农村消费的“支点”应放在农民的生产性消费上。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增加农民收入、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开发适合农民需要的生产资料、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规模庞大,是数字消费金融发挥作用的一片“蓝海”。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已逐渐形成以农村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分期购物平台为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种模式共存的服务格局。但仍存在产品同质化明显、应用领域较少、供需不适配等问题,农村内需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消费金融行业融资困境尚待解决,需警惕合规风险。数字消费金融作为农村消费的“助推器”,能够通过激发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拉动内需增长。本文通过厘清数字消费金融激发农村内需潜力的赋能路径,即一条直接路径与三条间接路径,探索出未来使用数字消费金融助力释放农村扩大内需战略的可行措施:促进农村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持续壮大农村消费市场规模;加强农村金融产品与消费品供给能力,实现供需适配;进一步提高消费金融机构的风险抵抗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消费政策体系,促进数字消费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具有投资与消费的双重作用。当前影响我国农村教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教育消费主体、教育消费供给、教育消费环境和教育投资回报率等。应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教育消费供给能力,提高农民教育消费倾向,增强农民教育消费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在马尔库塞的异化消费理论视角下,当代女性的消费行为,表面上标榜着理性、自由,实际上却是满足“虚假需求”的异化消费。异化消费下的女性,进一步受到控制和奴役,逐渐了丧失主体性。只有摆脱异化消费,回归理性消费,女性才能真正解放自身,走上独立、自由的幸福道路。  相似文献   

11.
消费权益保护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等都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鉴于我国的消费权益保护还存在消费护权渠道不畅、产品鉴定环节梗阻、消费护权成本高等问题,故应从经济上降低消费护权成本,建立消费援助基金,发挥行政执法机关的护权作用,构筑现代化消费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等,从根本上维护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12.
贵州可持续消费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可持续消费是具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为此,建立一套可资评估的指标体系,开展和加强可持续消费活动的监测工作,对于及时掌握消费经济运行及消费波动的有关信息,正确估计当前的消费经济形势,预测未来消费经济运行的可能发展趋势,以及研究和确定消费调控目标、内容、重点及其具体实施的手段和对策,确保可持续消费战略的实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扩大文化消费是现阶段我国推动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文化消费的经济学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文化消费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分析判断,并从“生产供给、流通载体和消费需求(SMD)”视角探讨了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文化需求、文化流通与文化消费正相关,文化供给与文化消费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我国现阶段文化消费的最重要因素。SMD分析范式为我们判断文化消费现状,优化文化消费政策,扩大文化消费效应提供了思路启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刺激消费需求对确保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消费需求不足已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最终消费时经济持续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应通过增加公共消费、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完善税收政策、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消费热点转换、积极发展消费信贷等手段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庭消费是个古老的课题,自然是家庭最本原、最稳定的职能。家庭亲缘经济追求家庭幸福最大化,最终要通过家庭消费来实现。而对于家庭生产和家庭投资来说,家庭消费为其提出需要,提出目标,提供动力,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当然,家庭消费主要是对生活资料的消费,此外也包括对教育资源的消费。因此,家庭消费行为是客观的,消费数量、消费结构、消费模式取决于收入。在这里,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和持久收入,都会对家庭消费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家庭消费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发展消费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家庭成员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能充分满足自己的兴趣,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扬自己的专长,使人性、人格、人才得以全面升华。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成就意识与消费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通过实证材料将成就意识的四种具体形态与各个消费项目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学习用品的消费与成就意识的联系最为紧密,食品、交际、娱乐消费次之,衣着消费的相关不够明显。成就意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消费心态。  相似文献   

17.
当前,开拓农村市场作为启动国内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切入点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对此,多数学者认为,制约我国农村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及由此决定的消费水平。本文认为,上述观点有失偏颇,它忽视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消费质量。消费水平与消费质量应是对立统一关系。在短期内农村收入及消费水平难以大幅改观的情况下,提高消费质量才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具体地讲,制约消费质量的有三个因素:消费主体质量、消费客体质量和消费环境质量,要提高消费质量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利用CHFS 2015—2019年的追踪数据,构建家庭生活消费的分层指标,研究新时期男性退休对家庭生活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男性退休对家庭生活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其一级维度指标物质生存消费和精神发展消费也存在显著正向效应。同时,男性退休显著增加了家庭食物、衣着、文娱和旅游消费支出,说明男性退休对家庭生活消费及其一级维度指标的显著影响具有特定经济意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家庭收入/储蓄较高、家庭所处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以及家庭结构表现为丁克家庭时,男性退休对家庭生活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4年第二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美国消费数据以及严格性指数,从个人消费支出、耐用品消费、非耐用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等方面研究新冠疫情对美国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疫情对服务部门的消费、耐用品消费和非耐用品消费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国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服务业,并采取措施缓冲疫情的冲击,同时也要关注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长期消费冲击。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对人们的消费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打乱了人们已有的消费模式,改变了业已形成的消费习惯。大学生作为青年消费群体中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通过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结构,明确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理性、健康消费,为建立和谐校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