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要求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从央行继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表述看,增强人民币对主要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双向浮动弹性和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目前我国汇率政策目标的核心元素.本文运用国际清算银行(BIS)有效汇率计算方法,定量分析德国在浮动汇率条件下维护实际有效汇率高度稳定的经验和政策,为维护好我国汇率政策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论文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之争本质上是贸易问题之争。当前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中国乃至亚洲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进一步推进改革,形成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和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我国应当利用外贸平价理论来确定人民币汇率定价基础。(二)逐步实现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三)当前虚增加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灵活性,扩大汇率调整幅度。(四)加快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形成机制建设,实现台理的汇率水平。(五)进行利率改革,尽快完成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六)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七)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八)逐步实现人民币资市和金融项目可兑换。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问题。他指出: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期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的重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坚 《南方金融》2005,(8):11-13
近来,我国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调整引起各方瞩目。本文对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调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本次汇率调整的重点,并分析了本次汇率制度调整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认为本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将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月度数据测算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错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错位与我国FDI流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长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错位是FDI流入的显著影响因素;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错位对FDI流入产生滞后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6.
赵鑫 《西南金融》2012,(7):23-27
出口导向型经济是日本制造、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和中国崛起等这些亚洲经济奇迹的共同特色.在亚洲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的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水平形成了对比.这些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大多采取了先贬值后升值的汇率政策和汇率干预手段,其经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主要对比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在历次金融危机时期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及所采取的非常规汇率政策,并与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以期为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后危机时代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对我国自危机爆发以来的汇率政策的实行情况进行阐述,总结了后危机时代我国汇率政策所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最后,本文根据汇率政策制定的目标和我国汇率政策所面临的挑战提出针对化的政策建议,在不断完善我国汇率机制的同时,缓慢的释放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慢慢升值到一个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水平,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健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了汽车行业作为研究样本,以2005年7月和2010年6月两次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背景,对人民币升值的出口效应和结构调整效应、特别是产业内的结构调整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实现维持通胀水平的长期稳定、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内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利益,超过了灵活汇率制度对出口的暂时影响。因而,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符合"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主线。  相似文献   

9.
2015年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十周年.汇率制度选择和汇率水平确定是一国涉外经济管理领域最重要的问题.汇率制度应具有显著的动态发展特征.本文回顾了我国自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革与演进,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汇率制度改革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宏观效应主要体现在外汇管理框架及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微观效应则主要从天津市近十年来涉外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人手分析,并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以来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贸易影响逐步加深。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结构的关系也成为人们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汇率弹性分析了汇率影响进口商品结构的机制,通过建立中国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额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等变量的协整模型,分布滞后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系统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并提出应充分利用汇率改革的契机,加快我国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检验名义汇率制度是否中性,提供了一个案例机会。此次汇改,在“事实”上提高了人民币与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弹性,降低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的名义汇率弹性以及名义有效汇率的弹性。名义汇率波动程度的变动使得人民币美元双边实际汇率的标准差变为汇改前的大约两倍。但降低了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的双边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幅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制度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12.
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不适用于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美双边贸易权重也不足以让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汇改后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的走势在人民币汇率体系中也不具有代表性。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尽快计算并公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弥补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主要先进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国际投机资本预期这一渠道,资本项目管制能深刻影响浮动汇率运行。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中的资本项目安排问题,本文将先进国家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的看法是:在缓和汇率波动方面,资本项目管制意义不大,在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和防范货币危机方面,资本项目管制有重要作用;鉴于货币危机威胁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过程中会持续存在,资本项目开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阻碍不能低估;在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前,资本项目管制应该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了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以及汇率错位问题。在归纳测算均衡实际汇率的主流经济理论及方法之后,文章回顾了近期文献对人民币汇率偏离的实证结果,后运用3种检验手段对人民币汇率失调幅度进行测算与判断。研究表明,目前的均衡实际汇率测算方法各含缺陷,且人民币汇率在1996-2007年间未出现严重错位现象。根据目前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我们建议: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进口并优化进口格局;灵活运用汇率制度与价格政策相结合的机制,从而保障汇率更加平稳、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对外币的“货币反替代”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现阶段存在的人民币升值趋势下居民抛售外币持有本币这一"货币反替代"问题,已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和开放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水平、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汇率稳定程度、国内外的短期利率水平及其差异、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与外汇冲销机制的发挥。为此,要因势利导,加快推进人民币可兑换的步伐;改革和完善银行结售汇制度;增强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实施多元化储备政策,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变招商引资战略为招商选资战略,限制投机性资本流入。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99年1月至2009年10月的月度数据,使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建立了2005年7月汇率改革前后的两个子样本,比较分析了汇率改革前后的长期汇率传递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在整个样本期间内,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效应较低,当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一个百分点时,国内物价指数仅变动0.405410个百分点。但2005年7月汇率改革后,汇率传递系数有了明显的上升。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评述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从“退出战略”角度评析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分析了盯住篮子货币与盯住单一美元在稳定汇率方面的不同操作策略。然后,从逻辑上推出目前所实行“参考”篮子货币的内涵及在当前汇率制度下,央行可能存在的操作策略。最后利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在现有的货币篮子中,美元的权重仍占到95%以上,欧元和日元的比重较小。文章因此认为,短期内,我国的汇率制度仍是“参考美元为主的软盯住的汇率制度(Defacto)”,还没有真正退出,并分析了没有真正退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内外关于均衡汇率的相关研究,选择由Montiel提出的ERER改进模型,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构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模型,并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H—P滤波技术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进行测算,研究人民币汇率是否失调。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开放度、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人民币汇率错位修正机制存在,自我修正功能较强。另外,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小幅高估,所以国外提出让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观点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19.
丁剑平  胡昊  叶伟 《金融研究》2020,480(6):78-95
在全球宏观环境背景下,研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联动机制可以为扩大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借鉴Verdelhan(2018)的研究,通过VECM-BEKK-GARCH模型研究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间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中美元因素及套利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1)“8·11”汇改后离岸人民币汇率对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方面都显著上升,而在岸人民币汇率对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溢出能力也开始出现,两个市场的一体性大幅提高;(2)美元因素和套利因素对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越来越强,美元因素的影响依然要强于套利因素,这也基本符合前期研究中美元因素起主导作用的结论;(3)以美元因素和套利因素为代表的全球系统性变异因素会影响离岸市场向在岸市场的冲击传导以及在岸人民币市场向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波动传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人民币外汇市场中关于人民币汇率定价权力的双边随机前沿模型, 分析了中外定价权差异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在人民币外汇市场上较外 部经济体具有更强的定价权力,近期的汇率贬值并非政府操作行为而是市场均衡结果;人民币 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进程可以矫正偏离。本文的政策建议为:(1)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 汇改市场化进程。(2)进一步提高外部经济体参与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