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我国铁路实现内燃、电力机车牵引,货运机车交路日趋延长,区段管内到发车流量不断增加,采用传统的摘挂列车输送中间站到发车流的方式,不能适应超长机车交路条件下管内车流组织.为此提出区段管内分组列车组织方式,作为管内车流组织的补充,以减少摘挂列车数量,加速管内车流输送.  相似文献   

2.
根据区段内各区间的车流分布规律,在对各区间的通过总重进行有序聚类的基础上,将区段划分为若干段,在不同段开行不同种类的管内列车。提出一种确定区段管内摘挂列车、小运转列车和重点摘挂列车的开行区间与开行数量的新方法,并结合算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环形铁路枢纽车流组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浦东铁路建成后,上海地区将形成环形铁路枢纽,枢纽内车流组织和小运转列车的开行都将发生变化。在分析编组站分工原则及小运转列车开行方案基础上,研究枢纽内主要到发站的车流径路,并对不同小运转列车开行方案进行比选。  相似文献   

4.
箭翎线分段线数量不仅与摘挂列车到站数量有关,而且与摘挂列车编成辆数有关,通过对待编摘挂列车车流分布,选取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先大后小分布三种形式,并通过F检验和t检验,提出了计算箭翎线分段数量的线性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区段管内车流组织和机车运用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传统的区段管内车流组织和机车运用方法 ,已不能满足铁路运输走向市场的要求。分析了现行管内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国外先进车流组织方法 ,提出了区段管内车流组织和机车运用改革方案 ,给出了方案在蓝烟线实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京广线郑州北至武昌南电化后,信阳-漯河段区间通过能力仍很紧张,分析其原因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过长;本区段两端信阳,漯河的车站通过能力不足;本区段摘挂列车开行对数多和甩挂作业站多。为此,一方面对信阳,漯河两端站进行技术改善;增加接发列车平行进路,增加机走线和机车入库进路;另一方面采取行车组织和车流调整措施:空(上行)重(下行)方向牵引定数不同;取消摘挂列车,改开重点摘挂和小动转列车;加强车站作业组  相似文献   

7.
根据青藏铁路格拉段特殊的自然、经济条件和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提供的车流量预测资料,结合实际运营经验,编制出区段重空车流斜表,再根据列车牵引重量和各区间的车流量,确定管内列车的行车量,从而编制格拉段的货物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8.
2009年5月武汉北站开通运营以来,随着作业量的不断增加,折角车流问题愈加突出,给车站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主要是增加上行调车场股道运用压力,增加环发车流量,转场作业牵制调车机机力等.通过分析车站折角车流产生的原因,提出尽快修建上、下行环到线,有效减少车站折角车流量;加快铺设车站上行系统预留股道,缓解上行调车场和出发场股道运用紧张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折角车流在双向系统编组站要重复分解和集结,影响车站作业效率和增加运营成本支出。向塘西站日均有折角车流420辆左右,通过对折角车流的构成分析,结合车站设备条件、车流方向和列车密集到达情况,提出在两改编系统的编组场编组始发列车、采用反向接车办法和减少邻近区段集结过来的往返车流等对策,优化折角车流组织,提高编组站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技术站每个车组去向车流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判定函数解析合并和衔接单组列车去向为一个分组列车去向2种情况下摘挂车组的车流组成条件,基于技术站开行单组列车的车小时消耗及开行分组列车的车小时节省,构建技术站单组列车与分组列车编组计划的协同优化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证明合理开行分组列车能够减少路网车流组织总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