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庆 《特区经济》1997,(3):30-32
<正> 深港经济衔接“衔接”内涵是什么?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1994年6月16日至17日由广东省港澳经济研究会、深圳市港澳经济研究会与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联合在宝安区西乡镇召开的“深港、粤港经济衔接研讨会”上,围绕“衔接”一词,学者们提出各种不同观点,产生了许多概念,如经济合作、协调、协作、接轨、对接、整合、联合、融合和一体  相似文献   

2.
去年初,深圳市第二次党代会根据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特区时的指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精神,具体提出了增创十个方面的新优势。其中增创深港衔接新优势,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只有二百多天,尤显重要性和紧迫性。搞好深港衔接,促进深港经济全面合作,对于实现深圳第二次创业,继续发挥“四个窗口”和“排头兵”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深港要衔接,总要有一个“接驳口”,这个“接驳口”能否做到“滴水不漏”?可以先行试一试。基于这个认识,笔者认为深港要衔接,不妨先设立一个“试验区”,用小平同志的“敢闯”精神指导实践,力争能摸索出一些成功经验来。  相似文献   

3.
保证“九七”之后香港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实现深圳二次创业,搞好深港衔接,促进深港经济的全面合作,是深圳市“九七”前后的首要任务;而香港迈向金融新纪元的基本目标是保持和增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两个目标是否能合二为一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深港经济一体化已是势在必行,而由于金融一体化是国际区域间经济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4.
一、建立深港或粤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是建立中国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必要过渡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和作用日益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去年来深视察,强调深圳要为促进香港回归祖国,实现“一国两制”,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作贡献。为此,深圳市已在“二次创业”冲制定了相应对策。究竟为何和如何去实现深港衔接,我想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九七”香港回归的临近,深港衔接特别是经济衔接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拟通过深港产业结构实证比较,找出深港产业结构的特点、异同和差距,并提出深港产业结构合作的一些设想。 一 深港产业结构实证比较 以下从深港3次产业结构总体水平、3次产业结构效益及工业产业结构水平3个方面进行比较。 1,3次产业结构水平的总体比较 (1)产值结构(见表1) 表1显示,自60年代以来,香港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总的趋势是,第1产业部门日趋衰  相似文献   

7.
<正> 保证“九七”之后香港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实现深圳二次创业,搞好深港衔接,促进深港经济的全面合作,是深圳市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深港衔接的基本目标是,在10~20年内逐步成长为我国的联体运行的国际大都市区,带动我国华南地区持续地高速增长。基本内容是,经济运行方式、金融制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等。 一、关于深港经济运行方式的衔接 深港经济运行方式的衔接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需要认真而全面地加以研究和探索。香港实行的是“积极不干预”的市场经济,市场开放度高,市场机制较为完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而深圳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方面在全国先行一步,经过15年的努力和大胆创新,初步建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仍需向更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迈进。因此,要实现深港经济运行方式的衔接,关键是深圳要加快市场建设的步伐,积极向国际惯例靠拢。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完善并健全深圳的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深港市场体系的衔接。香港具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其市场的作用覆盖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领域。如生产资零、消费品、技术、劳务、金融、房地产、产权、信息、文化等市场已比较成熟和健全,且日益国际化。香港作为国际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已形成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与此相比,深圳在?  相似文献   

8.
<正> “九五”期间,随着香港回归,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将进一步向更高层次和更广的范围推进。深圳作为内地连接香港的前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在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搞好深港两地主要产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衔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加快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对加速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促进深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保持香港回归后的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深港工业衔接方面,要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工业和加工工业衔接。 一、深港高新技术产业的衔接 1、深港两地高新技术衔接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自80年代初,香港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香港工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演进,香港作为世界和亚太地区的重要金融、贸易中心,设有跨国公司总部100多家,具有科技市  相似文献   

9.
<正> 一、如何理解“深港证券市场衔接” 要理解这一概念,首先必须认识到深圳、香港证券市场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个各具特色的证券市场,它们在经济背景、发展阶段、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深港证券市场衔接”这个概念: 第一,深港证券市场衔接是两个独立证券市场之间的衔接。“九七”以后,深圳证券市场与香港证券市场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证券市场,不能把深港证券市场衔接理解为深港证券市场的合并或香港证券市场兼并深圳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九七”香港回归,深港两地在社会、经济方面将实现全面衔接。而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衔接则是所有衔接与合作的基础,必须先行。那么,建立一个科学、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深港交通运输网络,把深港两地的交通联为一体的重任就摆在我们面前了。 一、深港交通运输网络的现状 (一)海运交通。深圳对外开放的口岸有蛇口、赤湾、东角头、盐田和机场码头,其中蛇口和机场码头为客运口岸,其余均为货运口岸。目前深港水路交通来往主要是客运,蛇口码头每月出入境旅客1300人次,最高峰时2000人次。与陆路相比,水运优势远未能发挥。 经过16年的建设,深圳港口的货运已形成规模,建成泊位100多个,其中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4月7日,《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深圳在粤港合作中的"先行先试"权,使深港合作成为粤港合作的先导。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整合深港两地资源,携手合作,构筑世界级的深港国际旅游圈,已成为两地旅游业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南方经济》2011,(7):81-84
由广东经济学会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举办的“广东‘十二五’规划及其对香港的影响”论坛及粤港合作研讨会于2011年5月5~6日在香港理工大学隆重举行,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利文和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阮曾嫒琪共同主持了会议。会上广东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和香港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分别就“粤港如何深度合作”、“粤港产业合作问题”等做了主题演讲。与会者就“十二五”期间如何深化粤港合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香港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信息中心,其信息业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深圳经济特区自创办以来,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信息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九七”香港回归又为深圳信息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深港信息业衔接将成为深圳信息业迈向国际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信息组织体系的衔接是深港信息业衔接的基础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一国两制”的结合部,搞好两种信息制度的最佳组合是深港信息业衔接的基础和前提.香港的现代信息业组织机构始建于60年代,进入70年代后获得巨大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形式多样、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各具特色的综合型组织体系.香港官方信息机构,如港府统计处及香港贸易署、工业署、金融司等,属于港府的职  相似文献   

14.
深港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是深港衔接中最广泛、最基本的衔接形式。其中深港高科技合作日益成为深港两地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繁荣的共同需求。在深港两地长期的经贸合作中,扩大了“香港因素”在深圳的影响和“深圳因素”在香港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1991年底,港资占深圳4000家外资工厂的80%,1992年深圳进出口到香港的货物总额分别占进出  相似文献   

15.
由5家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联合召开的第二届“港澳经济研究信息交流会”11月13—15日在上海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单位是: (一)联合主办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上海港澳台经济研究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与培训中心;深圳市港澳经济研究会;  相似文献   

16.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深港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坚 《特区经济》1997,(12):28-31
<正>在人类历史即将迈向21世纪的时刻,我们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国际盛事。如何充分利用人类即将走向21世纪和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机遇,将深港经济合作全面推向21世纪,实现两地携手并进、共同繁荣,是深港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共同面临的迫切课题。 一、深港经济合作的定位 1、深港经济合作的时空定位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开始,香港就隶属于南海郡的番禺县。汉朝及三国东吴时期,香港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元年,香港始属东官郡宝安县,郡治及县治均设子冈(今深圳南头)。明万历元年(1573)、从东莞县分置新安县,县治设于子冈(深圳南头),香港乃属新安。可见,深港两地自古以来就属一家,不分你  相似文献   

17.
《开放导报》2005,(6):F0002-F0002,I0001
“在深港合作备忘录签署一年多之际,市领导提出了‘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这为深圳口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深港台作尤其是深港口岸之间的各项跨境工程建设及通关改革,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深圳市口岸办主任曹绍业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深圳口岸部门将借机加快推进跨境工程建设,建造国际化一流口岸,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实现深港及泛珠三角地区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毗邻香港的广东日前宣布.将全力打造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等“新特区”。推动粤港金融合作跨上新台阶。6月26日召开的广东省金融工作会议,对粤港金融合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把香港国际金融优势和广东经济腹地优势紧密结合.共同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创新区域”。  相似文献   

19.
《天津经济》2008,(1):7-7
香港宣布八个应用研究及发展项目将获得“2007年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它们将获得粤港或深港当局联合资助的支持。申请资助金额约为6350万元。  相似文献   

20.
肖亚红  国世平 《特区经济》2007,221(6):18-21
深港两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金融合作关系。自1981年第一家外资银行——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至今,深港金融产业合作已经历了“前场后店”以及“以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的分工合作”这两个阶段。尽管深港两地之间存在一定竞争及局部利益摩擦,两地经济已是一个共同经济利益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新形势下,深港金融产业合作有需要进入“区域一体化”阶段,通过优势互补,互相渗透,互相支持构建一个区域金融中心。除此之外,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更是在政府放宽政策,降低门槛的外因上极大地促进了深港两地金融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展望未来,深港将实现金融产业的共通融合,构建一个能使资金自由“双向流通”的金融市场,并尽可能在深圳效仿香港实现汇率的一定范围内的浮动。与此同时,以深圳作为突破口,在泛珠三角地区构建一个以香港为主,深圳为辅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