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1月,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4月又并购了阿尔卡特移动电话业务。2004年1月30日TCL实现集团整体上市,标志着“阿波罗计划”最终拉下了帷幕,吞下这两只巨象之后,李东生一方面开始发挥彩电业务的协同效应,一方面对T&A公司进行重新定位和合作。然而由于并购后协同作用未发挥出来,加上欧洲市场趋势的迅速变动,2004年,已经并购了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的TCL开始出现亏损,2004年集团利润比上年下滑了57%。而200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上,亏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
王静 《大众商务》2010,(14):77-77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做大做强,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资本和实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从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中钢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中西部公司等案例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正积极推行全球化战略,利用国外的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资源。不过企业在走出国门进行FD I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旨在介绍TCL并购汤姆逊的案例,分析TCL此次并购导致亏损的原因以及探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和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做大做强,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资本和实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从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中钢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中西部公司等案例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正积极推行全球化战略,利用国外的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资源.不过企业在走出国门进行FDI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旨在介绍TCL并购汤姆逊的案例,分析TCL此次并购导致亏损的原因以及探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和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全球的能源紧缺,资源价格上涨以及愈来愈尖锐的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大大加速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进程以及走向国际并购市场的步伐.本文以TCL集团的跨国并购实例为样本,总结TCL的并购之路提供的经验教训,对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以期对一直急于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在今后参与跨国并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刘成希 《大众商务》2010,(14):83-83
本文以TCL并购阿尔卡特为例,分析并购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影响因素,总结其失败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跨国并购文化整合分析——以TCL并购阿尔卡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TCL并购阿尔卡特为例,分析并购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影响因素,总结其失败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企业积极参与跨国并购,涌现出一批经典案例,并引起广泛关注.但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参与的跨国并购相比,中国企业参与的跨国并购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本文在研究和比较中外企业跨国并购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向中国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并购的动因、对象、行为特征、市场与中介机构、方式与法律规制等不同侧面,对中外企业并购活动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指出我国企业并购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基础工作需要完善,从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并购行为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9.
跨国并购企业文化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球范围看,跨国并购失败的概率很高,在失败的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跨国并购文化风险的识别与评价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环境层、跨组织层、组织层和经营层四个层面,对于跨国并购活动的文化风险进行系统分析与识别,依据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可以构建跨国并购的文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并购文化风险进行量化测评可以查出各种风险因素对于并购所能带来收益或损失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在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并购中 ,中外双方所追求的目标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在理清相关理论对跨国并购双方目标差异的分析基础上 ,利用外资并购数据对中外目标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 ,结果表明中外双方确实存在目标上的差异 ,并且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追求是中方最为看重的目标。然后本文分析了由于目标差异所引起的冲突 ,最后提出了降低目标差异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扩张被带入市场经济中就表现为人类对于企业成长的强烈追求。海外并购作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手段,也是实现企业快速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海外并购“风险链”的防范和控制则是完善海外并购方式,实现企业成长效应最核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高油价刺激和油气需求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与并购经历了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海外并购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因此对现实条件的准确判断是我国油企海外并购的前提条件.已有的文献鲜有对我国大型国有油企并购战略的总结分析,因此本文通过从全球、我国油企、中石油海外并购三级三个层次,对我国油企海外并购模式进行归纳分析,并开创性地将该模式的风险划分为系统性风险与误差性风险,针对误差性风险提出中国油企并购模式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国并购逐渐成为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迎接国际市场挑战的首选,迎来了继全球五次并购浪潮后的新一轮跨国并购热潮。企业文化匹配考查跨国并购前后双方企业文化的可融与相融程度,本文从理念,行为和制度这三个文化层次定性研究企业文化匹配状况,根据企业文化匹配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相关的理论模型:当企业文化匹配低时,表现为文化差异较大,带来跨文化冲突和矛盾,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是负面的;文化匹配高则可以产生文化协同,并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绩效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企业并购狂潮迭起并发展为国际化趋势,但引人深思的是多数并购案例以失败告终。从国内外企业并购成功与失败的实例看,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的整合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并购的成败。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点,找出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难题的共性原因,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的一个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全球1/3的小公司是在并购中成长的,国内的中小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并购这一世界潮流。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规模大不等于实力强,经济规模不等于规模经济。本文对中小企业横向并购规模进行了定性的判断,尝试寻找并购规模的均衡点,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寻找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与国之间贸易、投资壁垒的消除,竞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剧。我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进行组织的合理调整,而并购是企业组织调整的重要方式。税收筹划作刃并购方案策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在并购决策中,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持续活跃,从并购的动机来看,通过并购发达国家的企业获取目标企业的优势无形资源是中国企业的一个主要目的。然而与国内并购相比,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对目标企业的整合中牵涉到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一个跨越国界多环节委托代理链条,这些因素使中国企业在获取优势无形资源过程面临着更多的代理问题。为了切实防范与化解由代理问题所引发的风险,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进一步畅通中外双方的信息沟通渠道,并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改进与强化对各级代理人的激励、监督措施与方法,在跨国超长的委托代理链条上构建有效的功能传导机制,最终达到降低代理成本、防范与化解风险隐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盛涛 《全国商情》2011,(Z3):50-53
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一个方面。我国企业并购起步较晚,但目前中国正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的一个亮点。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运作手段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成功的企业并购可产生扩大经济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向新经济领域渗透等协同效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然而,企业并购带来的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通过对企业并购是高风险经营活动的分析,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举措。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战略成长模式。国外企业并购已有百年历史,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行为,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充当核心中介,并通过资本市场提供强大支持;相比之下,仅有20年历史的我国企业并购与国外有不小差距,表现在政府介入与干预较深,缺乏中介组织的足够支持,资本市场不足以支持企业并购。本文在通过对中外企业并购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政府要尊重市场,企业要明确并购目的,发展投资银行、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并购。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并购行为与市场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经典的产业组织理论出发 ,对跨国并购与市场结构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并从全球产业市场和东道国产业市场两个视角对二者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创新之处在于 ,目前对FDI最重要的构成方式———跨国并购与市场结构关系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创造性的提出了交叉跨国并购等指标 ,对产业全球化与跨国并购的实证检验都具有新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