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时济南城乡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文章选取地区人均GDP、城乡收入比、城乡工农业产值比、城乡消费水平比等20个指标构建了经济协调状态、经济协调动力和经济协调保障指标评价体系,经过评测,得出济南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尚处于初级水平的结论,并对该结论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非农就业比重、城市化水平、交通网落的通达度都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诠释了城乡关联发展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地州市2010年城乡关系发展状态进行了静态评价,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城乡两大开放系统之间的要素流转情况和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的实际水平。这是对甘肃省城乡关联发展进行评价的有益尝试,以期为甘肃省城乡区域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明铭 《华商》2008,(15):215-216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机制,本文阐述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内涵和目标,建立了评价城乡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针对河南城乡发展的现状,提出要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此外,还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城乡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经济区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四川省各经济区后列,城乡差异显著。对该经济区城乡区域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做出科学的评价,对于探寻新型城乡关联模式,促进城乡关联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诠释了城乡关联发展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该经济区6市城乡关系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城乡两大开放系统之间的要素流转情况和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的实际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该经济区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指标选择原则,构建了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支持子系统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为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对2006年江苏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力数据,从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四个维度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成效指标体系,进一步对标苏浙,评估安徽城乡协调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安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产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公共服务差距改善。对比发现,居民生活和公共服务水平与苏浙相对接近,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与苏浙差距较大但逐步改善。该评估有助于找准城乡协调发展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助力城乡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防洪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防洪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概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解释了指标内涵,以期对辽河流域防洪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8.
在明确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A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对城市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影响区域物流发展的要素可分为物流基础、经济基础两个部分,区域物流水平的提高需要区域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协调发展.经济基础的发展能促进物流基础的建设,而物流基础的建设也能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利用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与评价准则体系,对江苏徐州地区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徐州地区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程度不是很高,且全部表现为经济基础滞后类型.这与其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有关,不考虑当地经济基础的要求,过分强调物流基础的投资建设,容易导致物流基础过于超前,产生挤出制约作用.为更好地促进江苏徐州地区物流基础与经济基础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把物流基础建设的方向从规模增长型转向资源整合型;另一方面,要改变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向更复杂、更深化、更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转变,使经济基础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度及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广东省四大区域为例,对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四大区域中珠江三角洲处于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类,东翼和山区处于过渡发展类,西翼则为不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省16个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云南省各州市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各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云南省各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昆明市属于高度协调发展型,曲靖市、红河市和玉溪市属于中度协调发展型,其余各州市属于濒临失调衰退型。  相似文献   

12.
从企业自身持续发展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需要和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三个方面分析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组合评价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准确、全面、系统地预测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情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文章在综合研究近年来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取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发展原因,并在主成分评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ARIMA模型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舟山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及协调发展模型,对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1年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系数呈"U"型曲线。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肩负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的双重任务,以城市群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对于实现区域整体低碳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生态环境、要素流动、公共服务方面构建城市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局部协调发展模型测算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数,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市群协调发展对碳减排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得出如下结论: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碳减排,但减排作用未产生空间溢出效应,采用不同污染物进行稳健性检验表明:协调发展具有生态优化效应,且空间效应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促成城市群的碳减排目标;推动重点用能行业的协同布局,以协同发展推动碳减排;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是对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进程中创新型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结合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构建了创新型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江苏创新型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江苏目前创新型经济发展状况及不足。最后,提出适合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完善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创新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例,采用熵权法和协调度模型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山东省为例,分别构建城市化与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协调度分析方法对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为山东省1996—2007年城市化与人居环境总体上处于优质协调状态,但是发展不均衡,由此提出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2008年江苏省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江苏城乡一体化整体水平不是很高,13个省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地域特征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规律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一体化是人类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必经之路,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必然要经历的历史过程。在新形势下,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并建立一个以系统的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分析框架,从而形成周密的评价体系、并取得普遍认同的指标体系以测度、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已是随时应势之举。本文旨在通过整理陈述中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为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