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 什么是财政?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却是几十年来我国财政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甚至成为财政学派划分的标志。教科书上写道: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其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是居于主流地位的“国家分配论”对财政的解释。也有不少人从其他角度理解财政范畴,提出了“再生产决定论”、“剩余产品决定论”、“社会共同需要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必然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由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由于这种矛盾运动是辩证的而不是机械的,因此,唯物史观的发展必然是辩证的发展。100多年来,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跨越论”、“借助论”、“合力论”,列宁、毛泽东提出了“前提论”、“转化论”、“首先论”,推进了唯物史观的辩证发展。辩证发展有一个“唯物回归”的问题。辩证发展和唯物回归是统一的,统一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应当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论的统一,坚持唯物史观和辩证史观的统一——坚持辩证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3.
<正> 今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的重要谈话中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把人们对改革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人类社会不  相似文献   

4.
一财政和政治的关系政治,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马克思写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参与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本身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与他们当时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就组成为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所借以树立起来而且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其相适应的那个现实基础。”他又说:“物质生活底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解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农村安定团结的一项主要措施.为了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需要从宏观上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毫无例外地起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基础应该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化之后,上层建筑才或快或慢地发生变化.这是我们的常识.我们首先应该看清楚农村是个怎样的经济基础,这样的经济基础需要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 ,也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总和 ,相对于政治、思想关系而言 ,称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 ,经济等制度以及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叫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是由相应的经济所决定的。但法对经济基础也只有被动作用或者反作用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法对统治阶级赖以存在和壮大的经济基础有确认、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二是法对不利于 ,有损于统治阶级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实施限制、削弱或扫除。法与生产力的关系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法的性质 ,内容和法的发展与变化。二是法对社会生产力起着巨大的反作用 ,它可以保证或推动社会生产力 ,也可以束缚破坏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按照马列主义国家观和财政随国家产生而产生的常识,财政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并握有政治权力的国家管理(统治)执行国家职能的一个权力手段。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强制无偿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为保障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消费需要,不是什么所谓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西方学的“公共财政论”是抽象掉阶级烙印后相对统治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费内容范围上而言的一种观念,是不肩负营利竞争性生产建设投资的一种窄口径财政模式,它本身不具制度属性,可“各为其主”,为任何国家管理(统治)实行经济管理所用。鉴于我国财政实践的深刻教训,公共财政框架对我国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言而喻,这里所说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力标准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的。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区别。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结构,都包括三个层次:物质基础,即生产力;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即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等。四项基本原则讲的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但生产力作为社会的物质基础,毕竟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而它也就成为最重要的判断是非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通过杨献珍对“单一经济基础论”逻辑矛盾的揭露和对“综合经济基础论”的论证,揭示了两者观点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综合经济基础论”的方法论意义。继而分析了从“综合经济基础论”中经“补充论”再到“共同发展论”传承超越的异同关系,从而显示了这一理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铁岚 《经济月刊》2010,(6):118-119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到又一高度,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成为热点话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领域如果做得好,也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13.
宋东升 《经济论坛》2001,(15):4-4,13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结构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个先进的政党一定是不仅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能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领域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及时做出调整与变革。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诞生的,且在其 80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尤其是…  相似文献   

14.
董霞飞 《生产力研究》1997,(4):29-32,37
以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为指导,来研究财税管理的生产力属性问题。财税管理是管理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财政分配管理活动。它是内在于社会再生产的中介环节,是物质生产力再生产的要素和前提,是非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宏观上组织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管理主体中的人和物也是社会生产力要素。财税部门要辩证地认识国家财政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双重属性,严格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再生产规律办事。以财政上层建筑为媒介,建立健全财政运行机制,不仅要理顺财政分配关系,还要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完善财政分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财税干部素质,实现管理现代化,加强财政分配能力,推动社会生产力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生产“最活跃生产力”和“第一生产力”的基地,对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具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双重属性,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促进作用和负面影响,阐述了高等教育要从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之一.用此观点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主要从经济基础的角度对中日近代化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颇丰.  相似文献   

17.
一、国外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研究 社会关系网络的思想最早发端于对经济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从历史渊源上,对于经济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宝贵的思想遗产中,我们看到马克思毕生都在探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现代资本主义体系的运动和变迁;杜尔凯姆细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内部社会劳动分工与道德秩序之间的相互关系;韦伯则试图建设一门以“社会-经济”现象为基本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财政职能观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馨 《财经问题研究》2001,(11):77-77,F003
财政职能问题是我国财政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对我国财经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我国财政职能论半个世纪的发展沿革概况。50年代初,从前苏联引入了财政职能论,这主要是“使命观”、“作用观”的“财政职能论”。此后经过数十年发展演变,到70年代末转到“客观功能观”上来了。到了90年代,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我国财政理论界呈现出愈益强烈的转向“职责观”、“任务观”的趋势。这些变化,是由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等不同经济体制背景所根本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由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等所构成的上层建筑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中,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是指它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内部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制约性,以及它所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等。以这  相似文献   

20.
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属上层建筑范畴 ,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机构改革势在必行第一 ,机构改革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 ,实现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 ,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客观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实现两个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 ,需要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诸多领域进行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