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36个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我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及计划单列市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各地主要经济指标,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实证分析,得到我国应用贫困标准法测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为20%~30%,提出各级政府在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应关注"安全网"下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3,(4):320-321
马丁法是测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常用方法之一。应用马丁法对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进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测定,这些地区无论是贫困低线还是贫困高线都远高于国家公布的农村贫困线。通过实地调查,由于地处偏远,运输成本较高,其食品物价远高于中心城市,导致其生活成本也较高。因此,在这些地区制定农村低保政策时,在参考国家贫困线的基础上,应综合考虑物价因素和当地农村居民的食品自给程度,适当上浮最低生活标准。  相似文献   

3.
左挺 《财会通讯》2008,(12):119-12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实行差额补助,以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低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贫困农村社会保障环境的特殊性与保障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环境有着不同于城市和富裕农村的特点,通过对其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条件的分析,得出贫困农民的保障需求按其重要性呈层次性分布,同时由于经济水平低下使得保障金在供给上面临诸多限制。因此,文章从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保险金缴纳方式转变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实现贫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设计,以满足农民的基本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5.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和政府为贫困居民构筑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民心工程”。从最近开展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专项审计调查发现,我县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做到了对象有进有出,标准有升有降,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与生活保障三部分。养老保障应采取家庭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模式;医疗保障宜建立大病费用统筹的新型医疗制度;生活保障可仿照城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应包括:农村养老保障、农村医疗保障与农村生活保障三部分。  相似文献   

7.
逐步完善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针对贫困人群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被誉为最后一道“安全网”。建立、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由临时性社会救济向制度化社会保障转型的重要步骤,是从制度上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下,1997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颁布了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国各省市制定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方法主要有:市场菜篮子法、生活形态法、恩格尔系数法、综合法、国际贫困标准法等方法。目前为止,各省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以及“让贫困者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原则,对当初确立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了多次调整。  相似文献   

9.
周晓燕 《河北企业》2014,(10):12-14
<正>一引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救助制度。我国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该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从根本上解决特困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农民国民待遇和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可以说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宽量大,前景广阔,有着完全现实的社会基础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周健 《价值工程》2015,(5):310-312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泰安市1997年-2009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面板数据,对影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的因素做出了定量及定性分析。分析表明: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但由于考虑因素欠妥,农村低保标准调整中存在依据不够合理,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产生了农村低保标准偏低、覆盖面窄、未实现应保尽保等负面效应。由此提出合理调整农村低保标准的建议,为客观合理制定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低保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切实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实现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方面城乡困难群众同等待遇,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对农村低保的目标任务、原则要求、保障标准、对象范围、操作程序、资金筹集、组织机构等内容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现状 (一)贫困人口众多,地域分布不均匀。我国农村人口为8.07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91%,按照国家确定的绝对贫困标准(年人均纯收入683元以下)统计,2006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148万人。如果按国际标准计算(国际通行的贫困线标准是每天一美元),我国尚有9000—12000万人属于贫困人口。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看,2005年中部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71%,  相似文献   

14.
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惠义.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还存在着城乡分割、法律制度和组织保障缺乏、资金不足、标准确定困难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制度效应的发挥.城乡统一、立法保障是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长远目标,而现阶段,需要通过完善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运行机制等提高这项制度时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八面来风     
公务员暂缓加薪优先考虑扶贫帮困原定去年下半年国家公务员加薪计划未付实施,国务院决定将这部分财政资金优先用于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助我国贫困群众等支出。  相似文献   

16.
住房保障人群划分方式的一种借鉴——基本支出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支出标准的定义及其在住房保障中的重要意义 基本支出,是指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家庭,一定时期内用于满足最低生活标准的支出。该标准一般由官方部门或者民间研究机构定期发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我国的二元经济明显,城乡差距在经济增长中呈现加大的趋势,农村贫困问题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指出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弱势群体更需要医疗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也日渐加大,一些人处于贫困状态,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我国已全面建立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低保)制度。到2003年5月底,全国纳入城市低保的贫困人员达到了2168.7万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然而,对于相当一部分弱势人群来说,仅仅保障基本生活还不足使他们摆脱困境。根据民政部的调查,城市低保对象中有30-40%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北京市的一项调查也显示,62.4%的贫困人口把“身体不好…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开发与城市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的城市贫困是"失业贫困",其根源在于劳动者人力资本匮乏和就业机会丧失。现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但救助水平偏低、自救功能弱,反贫困效果不佳。因此,必须加强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其人力资本含量,从根本上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自救",最终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0年~2011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影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最低生活保障和职工平均工资是影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最主要因素,失业率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应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并合理调节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间的待遇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