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资讯     
《金融博览》2009,(7):14-15
中国加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发布;人民银行公布内地和香港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相关细则;人民银行发布《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与制度设计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法与金融学的方法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双边性质,并认为,我国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时应采用ISDA主协议或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文本,并应注意文本术语的差异。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立法经验和实务操作,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和《担保法》,对净额结算条款、信用支持文件、信用限额和信用衍生产品等法律效力给予明确规定,以增强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动向     
《中国货币市场》2009,(4):80-80
中国央行与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中国加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央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发布;IMF宣布贷款项目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4.
金融衍生产品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敏 《上海金融》2004,(6):60-61
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在我国起步较晚,并缺少规范化、系统化的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于今年3月1日发布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金融衍生产品的规范发展铺平了道路。本文简述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现状,分析了国内对该产品的市场需求,提出了我国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恪 《中国外汇》2009,(15):20-2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契机,我国外汇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上半年,《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09版)》和人民币外汇即期询价交易净额清算制度相继推出,FX2009外汇交易系统也顺利上线。从某种程度上说,每创新一小步,都是发展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6.
为订立统一的金融衍生交易标准、秩序与协议,ISDA 协会(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成立后,致力于推动国际协议的发展完善,ISDA 主协议已经从1987年、1992年ISDA 主协议,发展到2002 年ISDA 主协议.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 年3 月授权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09 年版)(下称"NAFMII 主协议")以涵盖境内市场参与者间叙做的金融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7.
一月金融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交易主协议(2013年版)》2013年1月21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式发布《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交易主协议(2013年版)》。《主协议》文本是债券回购市场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回购市场发展重要的制度创新。与原有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回顾了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利率衍生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市场交易大致经历了先降后升的两个阶段;市场规模收缩的主要原因在于境内机构交易信用额度的收缩,以及新旧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过渡期内谈判成本的影响。总体看,金融危机对我国利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影响已逐渐消除,市场仍然保持健康运行,在新旧主协议过渡期结束之后,利率衍生产品市场有望得到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行业金融衍生品发展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改一年来,随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程的不断实施,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创新的步伐明显加速,人民币衍生产品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与活跃的境外市场相比,国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仍然相对滞后。2006年6月16日,银监会刘明康主席发表了《全面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风险管控能力》一文,对我国银行业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家》2011,(12):9-9
11月21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在京签署《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多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与IFC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自2007年6月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就投资、联合融资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成果显著。今年5月,双方在东盟基金和加纳沃达丰项目上又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的签署,旨在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2006,(24):74-74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现状及制度安排》,《商业银行创新与资本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闫海  佟爽 《征信》2016,(3):7-13
金融衍生交易终止净额结算是一种重要的信用风险缓释技术,有助于提高金融资金效率、避免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被国际上ISDA主协议和我国NAFMII主协议所承认.终止净额结算的法理基础是抵销,与我国《合同法》相协调,但发生破产类违约事件时,则与我国《企业破产法》及司法解释相冲突.我国应当制定《金融衍生交易法》,明确金融衍生交易的概念、合格交易、合格主体,以确定终止净额结算的范围,确认单一协议和提前终止权的效力,具体规定终止净额结算的规则,同时防止金融衍生交易终止净额结算被滥用.  相似文献   

13.
在2006年版主协议的基础上,2007年8月10日,《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主协议(2007年版)》正式发布,它既借鉴了国际范本的先进经验又立足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外汇市场的特殊需求,既发挥了统一协议文本所具有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优势又允许交易双方自由签订特虽条款而兼顾了协议文本的灵活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完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晶 《金卡工程》2009,13(11):150-151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金融领域的新型产品,其对于生产和流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避险保值和促进资本的国际流动方面。这使得一个国家是否有完备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成为衡量其金融市场是否完整和成熟的标志。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不力。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成熟,有必要完善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在分析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现状基础上,提出应从监管模式和法律制度两方面来完善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呈现三个新特点:市场需求及市场规模日趋扩大,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风险防范问题日渐突出,并由此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带来深刻影响。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及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等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衍生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契机已经到来。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市场应遵循“适应经济金融改革进程、满足市场需求、结构上由简到繁、风险上由低到高”的总体原则。国内商业银行应当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选择适当的产品切入金融衍生市场,并注重提高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风险防范和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及其对中资银行的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寿梅生 《新金融》2005,(6):28-30
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得到迅速发展,而国内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要是为对公、对私提供代客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为主,尚没有提供人民币衍生交易。在目前制度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推动与人民币相关的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发展,着力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结构性衍生产品拆分和衍生产品定价衍生产品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该文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上海总部主任项俊波在欧洲金融衍生产品与市场建设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金融创新是对金融发展最具有核心作用的因素和力量。借鉴欧洲交易所及场外市场组织者在利率、汇率衍生产品交易、清算和风险控制制度方面的经验,以及监管机构在衍生品市场的制度设计、调控和监管方面的经验,促进中国金融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对于我国金融的改革发展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部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发达金融市场最为活跃的重要市场之一.我国涉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汇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急为迫切的要求.本文在对广西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实例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广西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与广西涉外经济、金融间的关系,探讨了目前制约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市场基础建设、创新外汇金融衍生产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互换,是指互换双方达成协议并在一定的期限内转换彼此的货币种类、利率基础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一种交易.互换交易最早起源于20世界70年代末,货币交易商为了逃避英国的外汇管制开发了货币互换.世界上第一份利率互换协议出现在1981年IBM与世界银行之间签署的利率互换协议.从此,互换市场在国外得到了迅猛发展,2005年末互换交易量占整个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的80%,可以说互换市场在国外已经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商品市场.200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于2005年10月10日初步达成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协议自动生效,这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上又多了一个全新的金融衍生工具.  相似文献   

20.
初昌雄 《新金融》2009,(12):43-46
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向全球扩散,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对危机的扩散和演变起到了助推器和放大器的作用。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既要吸取危机的教训,同时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鼓励金融创新、完善有关场外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衍生金融产品监管的协调与合作、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