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浙沪是我国第二大入境旅游流分区华东旅游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截取2000~2006年的统计数据,从入境旅游人数、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流流向、城市位序四个角度展开分析,分别指出江浙沪在这四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并总结出江浙沪入境旅游市场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2.
江浙沪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商业银行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运用相关指标体系对江浙沪地区8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领先,上海银行相对落后.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浙江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出现了不良贷款率上升、拨备覆盖率下降的情况.影响江浙沪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金融环境、政府干预行为、银行定位和发展战略.地方政府应逐步减少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和行政干预,以扩大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性和灵活性,提高经营效率.江浙沪城市商业银行应实施协同发展和错位发展战略,以提高整体竞争力并各自走出特色化发展之道路. 相似文献
3.
4.
广东与江浙中小企业发展特点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广东与江浙中小企业发展的起点、所有制、产业组织、产业群、成长性和政企关系等特点的比较,得出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利用计量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中国江浙制造业产出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江苏省制造业产出影响显著的是技术进步效应和就业效应,对浙江省制造业产出影响显著的是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本形成效应;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当期江苏省制造业产出影响较浙江省大,且对两省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作者详细剖析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江浙两省制造业产出影响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苏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促进经济非农化和市场化发展的方式;“温州模式”则是一种依靠民间力量、民营经济发展而成的“自下而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江浙模式”则是界于二者之间的中间模式。而三种模式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村集体经济偏弱,农村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关键是要确立一个包括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本文在提出这一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21世纪初期,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是:形成以上海为龙头,区域集聚、外向型、产业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形成资源共享、要素充分流动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青岛、苏州和温州制造业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青岛、苏州和温州三市制造业发展的统计指标比较入手 ,揭示了三市制造业发展模式的特征 ,分析了不同发展模式实际效果的优劣。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不同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其他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总量水平、技术水平和就业水平三个方面,对美、日、德、中的制造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在总量、技术和就业水平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存在较大差距;最后就如何缩小中国与制造业强国的差距,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浙沪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江浙沪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现状及特点
上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特点
目前,以产学研合作创新和特色产业基地创新为典型特征的集群创新模式已成为上海城市创新的主要模式。同时,1997年以来,上海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以信息、现代生物医药、新材料为重点,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基地,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支柱产业高科技化,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分析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用效率指数、相对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中国制造业的效率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中国制造业虽然具有高效率指数和相对生产率,但劳动生产率却非常低。同时对中国制造业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行了分析,并将中国制造业的效率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内生型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收入翻番的基本支撑。处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也仅为美日韩等先进国家的1/4或1/5左右,劳动生产率提升较为滞后。在当前制度红利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抓住城镇化、信息化和全球生产制造方式变革机遇,注重发挥"三个效应",即追赶效应、丹尼森效应和鲍默效应,着力创造"劳动生产率红利",继续形成对发达经济体的较快追赶步伐和推动增长模式升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地区间劳动力成本差距不断扩大,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但与发达国家、东欧转型国家及周边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就业规模优势仍然显著,劳动力绝对成本优势减弱,但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与周边国家相比依然具有相对成本较低优势。面向《中国制造2025》,建议加快调整人口政策,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及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如何?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发现,一是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来源于两个极端,即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中国这两类行业的出口占世界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二是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纺织、皮革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三是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达到20%左右;四是中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这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显著不同。由于中技术制成品通常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中技术制造业在世界贸易中较低的竞争力,反映了中国资本稀缺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多边比较下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1980—2004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首次以1997年购买力平价为基础,利用多边比较方法从相对价格水平、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和国际价格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1980—2004年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经测算得出:1997年中国制造业各类PPP(购买力平价)接近于3·7元/国际美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相对价格水平是参与比较的五国中最小的,且逐年下降;单位劳动成本一直在波动过程中下降。80年代,劳动生产率呈现了“没有追赶趋势的快速增长”。但在1992年后,表现出明显的追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CEPA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沪港与粤港旅游合作的现状,通过对沪港与粤港旅游合作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沪港与粤港旅游合作的共同特征以及它们各自的特色优势,并尝试寻找沪港与粤港旅游合作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美两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告了根据Jorgenson方法所做的中国与美国的制造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国际比较,以及中国制造业1985-1994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比较发现,就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来说,中美之间的差距相对比较小,而就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来说,中美之间的差距相当大。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大约是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17.67倍,但是美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大约是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5倍。而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86——1994年间的平均增长实际有0.67%的减退。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旅游者、旅游企业向特定旅游目的地集聚。引起人们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为避免简单化地把制造产业集群理论运用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本文对旅游业和制造业产业集群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对旅游业和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概念、形成特征和功能的比较,对两类产业集群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万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1):5-11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中国装备制造业下一步的发展应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系统的制度创新,特别是要为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政府应为此提供系统的制度供给和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