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上海进一步改革国土资源管理思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推行新的土地综合整治的方式助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了一条符合上海实际、具有上海特色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坚持城乡平衡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伴随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相对于中心城、新城的资源集聚,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战略命题。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梳理,系统分析了发展中所面临的二元对立、政府主导与土地财政困境;并从城乡关系与工农均衡、市场与政府角色效应、制度创新与可持续理念维度综合审视了国外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指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应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四化同步为价值动力,将价值承载于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全过程。并从战略层面提出了"三型"城镇化全新发展理念和顶层设计应坚持的发展规划原则;同时从政策层面就如何加强户籍、土地、就业、社保和市场与政府等制度与机制建设上提出了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有土地的保障,还要有人口的聚集、有产业和就业的支撑、有公共服务的配套,如果说土地的保障是物的城镇化,后面三项都可归结为人的城镇化。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调了城镇化进程中人的重要作用,人是城镇化的主导者,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的文明素质更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人的城镇化离不开培训,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着转型:培训对象由单纯培训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北京市提出在二道绿隔地区开展新一轮的平原造林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该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该文在空间布局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北京市城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并从现实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包括科学布局城镇体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以及大力整治城镇环境4个方面。同时,该文基于规划、土地利用、资金支持、农民利益、绿色产业等多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性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即从空间布局入手,优化人口与产业的结构;从规划入手,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从政策入手,确保农民全面、持续、高标准增收的权利;从土地入手,促进绿地产业的发展;从产业入手,打造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优势产业;从资金入手,创新资金筹集的渠道,等等。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新形势下中国实现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中国走生态文明型城镇化道路应当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国沿海地区城镇化发育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依靠科学规划的引领,凸现以人为本的特色,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重要抓手,要注重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的作用,实现绿色低碳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新形势下中国实现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中国走生态文明型城镇化道路应当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国沿海地区城镇化发育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依靠科学规划的引领,凸现以人为本的特色,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重要抓手,要注重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的作用,实现绿色低碳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城镇化"而言的。"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以人为本、注重质量和内涵、生态文明贯穿全程、城乡统筹等方面。当前,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在2020年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平均每天有300座村庄在不断消失。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农业大国,乡村是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强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刚刚过去的第27个全国土地日,以"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宣传主题,使公众对土地与生态问题的关注再掀热潮。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十八大报告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的高度,要求将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土地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全力发挥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立在资源能源高度消耗、土地资源占用严重、"三废"高排放的基础上,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张失控、人口高度膨胀、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规划各类城市规模;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细化各类环保标准,促进各类主体环保自律;按照宜居宜业标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类与土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交互在不断加深,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持续增大,生态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国土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在国家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红线对优化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区域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被列入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明建设"五位一体"重要地位,在此大背景下,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土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关于"生态国土"建设的探讨也因此越来越热烈。与此相对应的现实是,国土资源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其中,水土流失、国土荒漠化、耕地沙化、土壤盐渍化、土地过度利用以及采矿活动破坏土地生态环境等问题尤为突出。"二调"相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土地复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土地复垦是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贯彻落实《土地复垦条例》、加强土地复垦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当前,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相关措施的实施,道路拥堵、土地资源稀缺等问题越发明显。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我国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我国紧缺的土地资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采取更有效的土地利用与管理措施,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市场的配置作用,成为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键。围绕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展开讨论,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体要素之一。2016年发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功能,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等要求。土地整治作为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已上升为国家层面战略布局,突破了传统的农地整理范畴,增加了"村庄整治"任务,它与"增加挂钩"政策相结  相似文献   

16.
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优化土地资源规划模式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关系,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之一是优化土地资源规划模式;并从技术和战略层面总结现有土地资源规划模式,分析诸如理性开发欠缺、布局方式结构不合理、城乡土地开发缺乏统筹等影响其优化的相关因素,提出坚持城乡土地规划统筹,完善土地制度,统一城乡土地市场,提升土地规划水平等方面的优化途径。旨在为实现城乡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绿色城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以新型工业化作为夯实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注重城镇发展的品质;大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使新型城镇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景更美;还要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以多规合一为引领主,建立多规融合信息平台,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8.
以五大发展观为引领,加快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实现"绿色发展"和"特色城镇化"有效互动,具有重大意义。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探讨西部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推进的战略、发展时序与科学布局。该研究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值法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风险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型城镇化风险识别体系与方法,有助于规避和降低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潜在风险,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包含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生态风险等4个维度共17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风险识别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极值法对2010—2014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风险进行测度。[结果]整体上,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风险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风险综合风险指数由2010年的0. 793下降至2014年的0. 199,年均下降率为14. 98%。其中,政治风险呈波动性变化态势;社会风险显著下降,且城乡差距逐年缩小,表明河南省城乡一体化成效开始显现;经济风险指数也呈现下降趋势,河南省经济增长实现了中高速平稳增长,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生态风险显著降低,说明新型城镇化逐步摆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结论]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土地财政依赖难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建设被明确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再次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布局思路已十分明确。从《意见》的要求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要协同推进。其中,绿色发展、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