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雄  杨蕾 《中国土地》2013,(2):48-50
现阶段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全球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达到50%,首次实现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重相当.全球经历这一过程用了将近300年,而我国只用了30年就完成了这个历程.我国城镇化的速度虽然惊人,所引发的一系列效应却也有喜有忧.其中,城镇化过程中的广大农村、尤其是城市近郊出现了一个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群体——被征地农民.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这个特殊群体在失去原始保障的情况下,我们的政府要如何对他们进行补偿?补偿量是多少?怎么建立一个长效的补偿机制?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先从农用地对农民的价值分析入手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征地制度改革如何保障农民权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土地征收、征用的公益性的界定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征用、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租用(或合股)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或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转变为国有的行为。可见,无论是土地“征用”或是“征收”,其前提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问题是如何判定征地的“公益性”。众所周知,具有公益性质的土地,实际上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能使整个社会每一成员平等获益的物品,最典型的公共产品是国防和灯塔。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是河北省环首都13县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现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面综述被征地农民养老问题,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被征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相似文献   

5.
关于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被征地农民权益,是我国三农问题的一大难点.本文分析了被征地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的原因,认为当前需要有效保护被征地农民权益,基本思路一是提升认识,整合理论研究;二是明确农民主体地位,改革农地供需机制;三是创新征地补偿的综合保障体系,多管齐下,妥善处理好此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征地行为中农民权益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这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加以切实解决的。尤其是征地行为中土地补偿问题更应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征地安置补偿的全流程入手,分析可能侵犯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环节,并提出要做细、做实、做全、做精征地安置工作,最大程度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威廉·N·邓恩关于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构建理论为指导,指出:转型时期,我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实质是如何在综合政府、集体与个人三方利益的基础上,对因土地征收而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养老风险在政府、集体与个人等相关主体之间进行公平、合理地责任分担,并进一步确定政府、集体与个人养老责任范围,从而明确由哪些主体以何种方式为被征地农民提供何种水平的养老保障,以最终实现被征地农民养老领域总福利的改善。进一步,就如何促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有效解决提出可能的建议,包括:坚持公平、共享的政策价值取向,有效构建政府——个人——集体养老责任共担结构以及合理定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等。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的推进和农业之间一个很现实的矛盾就是土地怎么使用,以及土地被征之后农民的权益怎么保障。社会上对中国的征地制度批评是比较多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对农民的权益保障不够,我想这是将来土地制度改革必须认真去研究和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个方面,现行的土地制度对于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使用约束机制不强,因此,一方面大量征用土地,另外一方面使用效率不高,甚至浪费严重的现象大量存在。第三,为了推进城镇化,现行土地制度、征地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乃至企业发生了一种偏离正常轨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日前,农业部就衣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的收费问题发出紧急通知。通知要求,严禁以农机购置补贴名义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在补贴机具选型中严禁向企业收取参选费等各种形式费用,各级农机部门不得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之机向企业收取好处费、推广费、服务费等非国家规定的费用;严禁挤占挪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用于工作经费,不得为弥补工作经费不足而向企业及农民收费。  相似文献   

12.
在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上,我国长期以来都是政府部门占绝对主导地位,积极运用了包括转移支付、信访协调等多种财政与行政手段。但实践表明,政府用于解决问题的途径缺乏弹性,有时在执行过程中难以保证公平公正性。商业保险拥有成熟的专业技术与长期的市场运作经验,探索一种全新的途径来辅助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责,对于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责任共担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个人以及村集体构成了被征地农民主要的、正式制度性养老保障责任主体,且均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承担不完全责任。其中,政府责任应定位于基础性地位,对被征地农民公共养老保障承担基础性责任,且其责任实现的功能与目标是公平;个人责任应定为于强化个人的养老激励,促进养老资源在个人层面的筹集与管理并满足不同个体对养老的个性化需求,并主要通过个体缴费得以实现,其责任实现的功能与目标是效率;集体责任应定位于承认被征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贡献,合理分担部分的个人养老责任,并主要通过部分承担被征地农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障基金得以实现,其责任实现的功能与目标是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厘清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运行过程中各责任主体养老责任的实现方式,并制定有利于相关主体养老责任实现的配套政策措施,以最终实现被征地农民养老领域的福利改善。  相似文献   

14.
太仓市是全国经济十强县市.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大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中,产生了大批被征地农民,目前已达8.5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26万的32 7%.实践中,太仓市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精神,成功探索构建被征地农民"培训·就业·保障"三位一体新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现在,被征地农民处于劳动年龄段内的4.8万人,以各种方式就业的有3.96万人,就业率达80%以上;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7.41万人,覆盖率达87.2%.  相似文献   

15.
<正>城镇化过程中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加剧,根本原因是我国征地制度改革还未破题。在现行制度下,农用土地转化为城镇非农用土地的过程,不是一个平等的、协商的产权交易过程。国家垄断城镇建设用地一级市场,城镇建设征地不明确界定公共用途、范围过宽、按照原用途补偿农民,这些制度规定是城镇化进程中涉地矛盾的总根源。目前,征地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明显向城市、向非农部门倾斜,农民得到份额太低。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必须  相似文献   

16.
研究农民权益保障与征地意愿的关系并藉以对现行征地制度进行调适.对维护农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江苏省四镇五村126个有效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权益保障与征地意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权益的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救济机制的有效性是影响农民征地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保障征地的顺利进行,征地制度的改革应从影响农民征地意愿的主要因素着手,即加大对农民经济权益的保障、加快对"以土地换保障"的研究与建设、构建新型的征地纠纷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本权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志刚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1):9-14,39
研究目的:为有效解决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路径。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农民土地权益是"农民"基于土地所享有的"权益",而非农民享有的"土地权益",其不仅包括农民土地经济权益、农民土地政治权益、农民土地社会权益和农民土地文化权益等实体权益,还包括农民土地程序权益。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权利属性决定了农民土地权益具有公法性质,并随之也决定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应只是私法的任务,也应是公法的任务。研究结论:只有将农民土地权益提升至基本权利的高度,才能实现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国家耕地安全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唯亭镇地处阳澄湖南畔,1994年划归新组建的苏州工业园区,于2005年由原跨塘、唯亭两镇合并而成.全镇共有被征地农户1.55万户,户籍人口5.1万人.目前已有80%的农户已经动迁,其他农户也在陆续动迁之中,都将分别安置在11个动迁社区.  相似文献   

19.
《南方农村》2012,28(7):43-43
日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主持召开第13次部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征地管理相关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征地管理,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被征地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失去土地这一赖以生存的生活底线后,如何保障其获得较稳定的收入,已成为各级政府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我国目前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尚无一个统一的办法,基本上采取的是货币安置,一次了断。尽管给予补偿,但标准过低,未能建立长效的基本生活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