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党的诞生地和习近平同志提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典范"的嘉兴,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实践,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十年磨一剑",统筹城乡发展进入全面融合阶段2004年,嘉兴市率先制订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10年来,全市上下以规划纲要为统领,  相似文献   

2.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确定的发展战略,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区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与"城乡文化一体化"问题;二是城乡文化一体化是一个过程;三是城乡文化一体化是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中共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组织力量赴苏州、无锡、嘉兴(以下简称"三市")等周边地级市学习考察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并结合上海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三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三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改革为核心、以创新为精髓,坚持走市场化道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念,全面推进"三个集中",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扶持,一以贯之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1.强化领导体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三市都成立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新型城镇化还是新农村建设,无论"四化同步"还是"三化同步",都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一共同目标。多年来,农发行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发行应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战略调整,大胆改革创新,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做出更大贡献。一、发挥农发行在支持城乡一体化中的先锋和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已经开启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并且出现了像江阴华西、长江,张家港永联等一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型范例。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城乡统筹的战略构想,是吹响了城乡统筹的"集结号",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是擂响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军鼓"。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试验区工作,是党领着我们干,周边的地区推着我们干,人民群众盼着我们干,对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城乡物流一体化是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加之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进而使其与城乡经济协同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发展体系。当然,在城乡生产、生活方式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限制性、阻碍性因素,譬如"城乡二元经济"这一问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良性互动,以及提高城乡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显得非常被动。从商品流通和物流的角度来看,就如同城乡之间脱节、脱离开来,从而导致城市与农村各自为营、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封闭运营,即整个城乡物流网络出现断点和物流"孤岛"。本文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商贸流通体系农业物流发展模式的课题研究,以山东省西部几个县市区域商贸流通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出一种基于协同创新机制下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是建设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城乡一体化秩序,促使城乡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发展,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城乡一体化梦"的保障。因此,文章认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现要通过城乡信念秩序一体化、制度供给一体化、交易规则一体化、法治建设一体化和组织发展一体化等,从根本上推动城乡二元结构演变,并最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秩序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农村社会经历了传统乡土中国、新中国建立后的城乡二元结构时期,现在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乡村  相似文献   

9.
<正>十年磨一剑。肇始于2004年的浙江省《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历时十年,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改革成果可圈可点,现已进入城乡全面融合的新阶段。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样本、好案例。尽管嘉兴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具有一定独特性,其他地区无法简单照搬和"复制",但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探索带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对各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推进新型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江苏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是农民脱贫致富。江苏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明确将"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拓展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既呼应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也兼顾江苏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实际,对于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江苏推进新型城镇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效显著近年来,江苏以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导致了"碎片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成为制度"破冰"与"衔接"的一种媒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应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呢?本文以199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GMM模型对中国社会保障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度整体呈现出"被动式"的发展路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推动着中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从政府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是政府偏好主导下的社会风险驱动路径,政府的城市偏好政策对于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具有负向的抑制效应。为了促使健康、有序和配套跟进的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的形成,公共财政政策的中小城镇偏好主导下的配套组合跟进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模式来保障和优化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为扎实做好"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项新的  相似文献   

13.
《农场经济管理》2011,(7):42-43
<正>近两年,黑龙江省鹤山农场党委按照省委和总局、管理局党委的要求和部署,认真推进落实鹤山农场与双山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省级"试点"工作,场镇共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建中,农场党委以一体化党建为龙头,以党建带共建,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一、科学规划,共破难题,在推进一体化进程中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城乡一体化"等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推动城乡一体化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和更大的业务空间。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城乡一  相似文献   

15.
户改新政     
<正>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开启了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展开的这一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特点为: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通过全面推进改革,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全体公民的福利待遇均等化。  相似文献   

16.
<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必然选择。为些,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提出要坚持"抓城、强工、带农"的统筹发展方针,加快构建垦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友谊农场是黑龙江垦区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农场,加快构建城乡一体  相似文献   

17.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根本要求,当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条实施路径:1、以规划为基础,构建城乡一体化布局;2、以产业为钮带,实现城乡互动发展;3、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4、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实现城乡共享发展成果;5、打破城乡壁垒,实现城乡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正>《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发展新型城镇化不意味着让农村凋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管机制。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欠账多、缺口大,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近年来,中央一直强调,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了找到这条根本途径的切入点,首先就要找到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借助于考虑了时空效应的引力模型,《中国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引力因素中,农村人均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了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在城乡一体化的阻力因素中,现行的城市偏向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城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科技创新是提高农村发展质量和速度的重要源泉。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三农"科技需求呈现出新特征,四川以推动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促进科技资源供给从注重城市逐步转向城乡均衡、从条块分割逐步转向平台整合、从单向推广逐步转向双向互动。虽然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科技鸿沟"正趋于缩小,但"三农"科技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亟需从引导科技需求、强化需求响应以及完善互动式科技服务体系等方面完善科技供需耦合机制,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绩效及其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