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正>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在新城新区开发建设中,要转变城市建造模式,强制推行紧凑型、立体型的城市建造模式,逐步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功能结构完整、利用疏密有致、建筑形态多样的新型城市。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农村不要随意复制大城市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转变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转型,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土资源领域新趋势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梳理武汉市土地资源特点,分析当前武汉市土地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主要有5个方面:(1)土地资源禀赋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2)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长,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3)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土地集约水平有待提高;(4)城乡发展不均衡,城镇内部建设用地结构失衡;(5)生态用地日益减少,生态承载问题凸显。基于现状特征和面临的挑战,武汉市围绕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转变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坚持规划引导是统领、坚持底线思维是约束、坚持内涵发展是方向、坚持刚柔管控是抓手。  相似文献   

3.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初探——以广西兴安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模式,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实施土地利用集约化等措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广西兴安县的实际情况,以环境友好理念为指导,以城镇、乡村、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有机结合为主体,以土地的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提出建立"三位一体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土地的低成本优势,吸纳资金和技术,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开发区建设模式我国的开发园区建设实际上是一种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开发园区的发展模式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出现,主要是通过统一规划和配套服务,使某一产业能够相对集中起来,节约管理成本,并产生规模效应。但是,我国开发园区的建设由于过多地考虑招商引资的功能,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将土地作为一种资源要素参与了市场要素的配置。各地开发园区毫不例外地期望通过土地的低成本优势,实现资金和技术的引进,以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一些规划合理、管理水平高的开发区确实也取得了很好…  相似文献   

5.
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优化土地资源规划模式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关系,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之一是优化土地资源规划模式;并从技术和战略层面总结现有土地资源规划模式,分析诸如理性开发欠缺、布局方式结构不合理、城乡土地开发缺乏统筹等影响其优化的相关因素,提出坚持城乡土地规划统筹,完善土地制度,统一城乡土地市场,提升土地规划水平等方面的优化途径。旨在为实现城乡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绿色城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是我国当前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性难题,在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下,通过大面积农用地转用为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三旧"改造正是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求下,针对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居的改造,目的在于盘活存量土地,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促进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7.
<正>《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研究》为国土资源部2013年度软科学研究成果(201306),由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袁国华、郑娟尔、王世虎研究团队著。研究团队在1993年即开展了系统的矿业城市发展研究。本书在全面总结20多年来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发展实践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了资源型城市特征、土地利用特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土地政策、相关经验、做法与教训,强调只有创新才能促进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未来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四种模式:优势延伸模式、优势互补模式、优势组合模式和优势再造模式。针对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作为国际性特大型城市,在转型发展和推进"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资源、人口、环境的"紧约束",建设用地规模接近极限,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迫切。为有效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上海转型发展,2014年初,上海市确立了"总量锁定、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研究城市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的合理程度,侧重于城市土地利用的挖潜。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农地严重,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利用现象,所以为保护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的研究是当前迫切的任务。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研究1、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研究。集约经营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农业,是农业土地经营的一种方式,是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农业土地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北京也已步入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后工业化发展时期,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首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区,石景山区以首钢涉钢产业搬迁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全面进入由传统工业向绿色生态转型的关键期。土地作为重要的载体资源,是产业集聚与生态建设的关键融合点,如何管好、用好土地资源对推动石景山区产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已进入城乡发展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传统的开发型、粗放型用地模式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土地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其供给刚性不足的矛盾不断加剧。通过"控增逼存"、"开源节流",创新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要素组织功能与空间利用效率,成为切实转变管理理念、用地模式与发展方式,构建新型土地管理制度的战略抉择。城乡发展转型期的农村土地非农化、空废化,  相似文献   

1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传统农耕方式和散居模式使得有限而又宝贵的土地资源未能产生应有的效益,无法维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现阶段我国要解决"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经济发展"的两难问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要保证现有土地资源不减少,而且还要注意已经减少的土地能够被持续和高效利用。有效集聚耕地资源和建设用地资源,才能产生规模效益,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因而是我国农村可以考虑的土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我国大中城市土地资源与“菜篮子”工程的关系,指出城市建设大量占地,影响“菜篮子”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开发城效农业后备土地资源、保护和建设“菜篮子”基地的4 条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土地治理项目的基本情况(一)土地治理项目的设立背景1988年初,国务院决定将地方上交中央的耕地占用税,设立为国家土地开发建设基金,就是现在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当时成立了国家土地开发建设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后改为现在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决定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在当时有着十分深刻的历史背景。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85年开始连续3年在4000多亿公斤徘徊。为改变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的局面,仅依赖于已利用的资源和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是不可能的,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农业发展模式。为此,根据我国的实际,借鉴世行项目和我…  相似文献   

15.
正为推动广东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释放土地资源潜力,实现产业转型和城市空间重构,2009年"三旧"改造在广东正式推开。该项政策实施以来,有效提升了地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了城市环境品质,产生了积极的政策效果。但随着城市发展转型与空间功能优化,以土地指标挖潜为指导的"三旧"改造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综合环境容量提升的需求,亟须在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基础上全方位推进城市更新。在此背景下,2015年2月广州市正式成立了国  相似文献   

16.
正转型时期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既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挑战,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也是为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汉阳区的用地概况汉阳区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区工业基础扎实,但服务业发展不足,目前正经历传统产业腾退,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新旧交替关键时期。从土地利用来看,增量开发与存量改造并重。目前土地利用中待建空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上海市以提高城市活力和品质为目标,积极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二次开发模式。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上海市正在尝试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即PPP模式),提高项目开发建设质量和长期运营能力,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需求。PPP模式在土地二次开发中的运作形式PPP是广义上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使非公共部门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地处我国西部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特色农牧区欠发达资源富集型城市的耕地、建设用地、矿产和用水等资源的保有状态和运行情况,以应对整个区域未来转型发展需求,[方法]基于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针对新型资源型城市榆林市耕地、建设用地、矿产和用水等资源的承载力状况进行计量分析与统计评价。[结果]榆林市耕地承载力均衡,粮食可以维持人们的正常消耗,但耕地发展潜力有限;建设用地承载力因城市化进程持续扩张处于"临界超载"状态;而能源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富集盈余,能够保证足够的区域发展需求;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成为制约榆林市能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基于分析评价结果,给出灵活运用土地政策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推动高端能化产业转型发展、开发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节约土地的一种居民点形式.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占用土地约100平方米,农村人均约180平方米.城市化理应节约土地,但是,在中国城市化率以每年1%的速度迅速推进中,农村居民点建设占用土地量不降反升.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快速扩张和农村新房建设双重占用土地.这种严重浪费与我国严重短缺的土地资源是不相称的.这正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特有的"准城市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在土地所有制和行政体制方面与我国有一定相似性。作为土地资源极为紧缺的城市国家,新加坡通过统筹空间规划与分类开发建设管理两方面的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市场积极作用,在保证城市空间蓝图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高效管控有限空间资源,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土地经济价值。我国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对集中管控与分类管理、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专业保障和公众参与的统筹,处理好规划实施管理中的"合一"与"专一"、"底线"与"弹性"、"专业化"与"大众化"等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