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春节的长休假和欢快的爆竹声,并没有缓解全球铁矿石谈判的“胶着状态”。节前2轮预备性质的谈判和一轮非正式交流,传出了“谈判只能慢慢来”的消息。但到了节后,谈判一下子进入了关键的实质阶段。而“僵持”这个主调却是依然不变。2月20日,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矿石需求方与世界三大矿业巨头(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CVRD)的第三轮年度合同价格谈判仍然无果而终。在谈判中,尽管中方通过对今年中国钢铁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反对铁矿石价格继续上涨,但三大矿业巨头坚持在去年上涨71.5%基础上再涨10%-20%。双方最终未能达成共识。原来预计…  相似文献   

2.
徐斌 《西部论丛》2007,(12):20-23
2001年以来,一路飙升不喘气的中国经济,拉动了全球大宗商品牛市。钢铁的旺盛需求也带动了钢铁厂家对铁矿石的饕餮无厌,从而让铁矿石价格坐起直升机。中国钢铁协会每年联合旗下钢铁企业,打算抱团压下国际铁矿石巨头的报价,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去年6月,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厂20日已与铁矿石主要生产商必和必拓(BHP)公司达成价格协议,精粉矿和块矿价格比上个年度上涨19%。宝钢与另外两家铁矿石巨头——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下属哈默斯利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也已达成同样的价格协议。随着19%这一铁矿石价格涨幅的落棰敲定,宣布了中国2007年度的铁矿石谈判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3.
贺军 《西部论丛》2007,(12):24-24
攸关全球钢价走势的新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于10月展开,据此前报道,全球三大矿业巨头酝酿将铁矿砂的价格提高50%。而市场人士预期,在钢铁厂的拉锯、折冲之下,预估最后的涨幅可能在15%-25%左右。  相似文献   

4.
2月24日,宝钢国际矿业总裁刘永顺同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三大国际矿石巨头谈判.以其夺回进口铁矿石定价权。虽然种种征兆在先,中国钢铁业还是失去了应对这场“价格风暴”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5.
历经7个月的艰难谈判之后,宝钢与力拓之间终于在6月23日晚间达成最高涨幅96.5%的上涨协议。至此,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中仅余澳洲的必和必拓公司尚未与宝钢签约相关协议。与力拓不同,由于最后一个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与中国钢铁企业的部分合约要到9月份才到期,其谈判结果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备受关注的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日前传出令人震惊的消息:从2005年4月1日起,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扬71.5%,大大超出国内业界涨幅在30%~50%的预期。目前中国5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宝钢代表中国钢厂达成的这一协议表明,中国钢铁业已被迫接受国际矿业巨头的“天价”。  相似文献   

7.
鹿建光 《西部论丛》2008,(12):68-70
2008年对于中国铁矿石进口而言是个充满变数的年份。铁矿石年度协议价格继连续6年大幅上涨、国际矿业巨头赢得高达65%-96.5%的涨幅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又以亚洲钢厂支付的铁矿石价格比欧洲钢厂低为由,于9月初向中、日、韩大型钢铁企业提出在已达成2008年度协议价格基础上追加涨价12%的要求,并在遭到中国钢铁企业坚决抵制后,中断对华铁矿石供货。延续28年之久的“首发跟风、长协、离岸、同涨幅”传统铁矿石合同谈判定价机制名存实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11月份是每年一度的铁矿石进口谈判时间,明年的铁矿石价格走势再度引起广泛关注,虽然有国际铁矿石巨头放风说,明年的铁矿石价格将上涨50%,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明年的铁矿石价格仍会上涨,但涨价幅度不会这么高,2005年以来价格暴涨的基础受到削弱,铁矿石价格将趋向平稳。  相似文献   

9.
4月17日,第四届国际钢铁大会在北京开幕,阿塞洛、蒂森克虏伯、宝钢、鞍钢等全球数一数二的钢铁巨头及世界三大矿石供应商聚会北京。与此同时,2006年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进入关键的第四轮价格谈判阶段。而在此前的4月3日,正当2006年第四轮铁矿石价格谈判前景不明时,国内却有财经媒体将宝钢集团总经理徐乐江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上的讲话作了“宝钢改口,铁矿石涨价已无悬念的解读。4月5日,国内又有另一家财经媒体转载澳大利亚某媒体的报道,称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已经愿意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上做出让步,同意接受今年铁矿石价格…  相似文献   

10.
6月20日,宝钢与铁矿石主要生产商必和必拓(BHP)公司达成上涨19%的价格协议,同时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下属哈默斯利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也已达成同样的价格协议,这一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对中国钢企来说是一个无奈的结果。这对中国钢铁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下半年走势又会怎样?这个结果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徐斌 《西部论丛》2008,(8):22-24
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厂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之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终于在6月23日这“最后时刻”达成一致。中澳达成的不同矿种涨幅分别为79.88%和96.5%,都明显超出了巴西淡水河谷铁矿的涨幅。不同矿石供应商对同一钢铁用户达成不同的年度长期合同价格,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上涨96.5%也是历年来的最大年度涨幅,  相似文献   

12.
铁矿石涨价引发中国钢铁业变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根 《上海国资》2008,(3):16-17
2月18日,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制铁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协议:2008财年淡水河谷公司两种不同铁矿石的基准价格分别上涨65%和71%。随之.包括中国宝钢在内的世界各主要钢厂都陆续与世界矿山巨头达成铁矿石基准价格谈判协议,认同上述涨价幅度。2008年度国际铁矿石协议价格谈判由此降下帷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大型钢铁厂商和铁矿石供应企业正围绕铁矿石的价格涨跌与否激战正酣。日前全球三大铁矿石企业明确要求铁矿石价格应在今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0%到20%,而钢铁商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明年铁矿石的价格应该下调。其实早在10月份召开的2005年第五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供需双方就展开了初步交涉。按国际惯例,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会从今年10月持续至明年3月底,明年4月1日将宣布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明年铁矿石价格涨跌还难以成为定论。但尽管如此,业界专家忠告国内钢铁企业,不管铁矿石的价格涨跌与否,国内钢铁企业都应该转变观念,从以往的暴利状态转而向追求合理利润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克新 《中国经贸》2014,(17):25-26
一段时期以来,铁矿石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跌落。分析价格跌落的主要因素,并不缘于所谓市场供大于求,而在于深藏其后的世界矿业巨头的深谋远虑:试图通过价格战遏制竞争对手,维护其垄断地位与定价权。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国应当抓住机遇,用好境外低价资源,加快国民经济短板领域建设;建立巨大规模的资源储备,构筑价格谈判“威慑力”;继续坚持“走出去”,积极开展矿业资源兼并重组;以此三个方面作为中国的铁矿石资源战略方针应对。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钢铁企业连续三年吞下全球铁矿石价格分别上涨71.5%、19%和9.5%的苦果之后,2008年度国际铁矿石新一轮价格谈判于上海再次紧急启动。这场必将影响未来一年中国市场铁矿石价格走向的公开博弈,既决定着谈判参与者的切身利益,也牵动着整个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16.
备受关注的2008年度全球铁矿石谈判就要启幕了。据了解,宝钢、武钢、鞍钢等钢企都将派员参加。铁矿石的“最大买家”中国钢企希望能维持现有的铁矿石价格不变,并表示10%-30%的涨幅是中国钢铁行业可以接受的底线;而各国际巨头却认定来年中国铁矿石需求不会下降,且中国钢企利润依然巨大,铁矿石价格上涨理所当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正>春节过后,钢材市场渐入旺季,钢行业需求正在启动或好转,市场初现回暖迹象,前期不断上升的社会库存也开始下降,钢铁行业露出一线曙光。但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对铁矿石长协价格的谈判态度一直强硬,三大矿山更  相似文献   

18.
黄微 《沪港经济》2008,(9):51-53
继2月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65%和71%的涨价协议后,7月4日,宝钢与世界主要铁矿石生产商之一的必和必拓,就2008年度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必和必拓的纽曼粉矿、杨迪粉矿和纽曼块矿,将在2007年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和96.5%。自2000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已连续第6年上涨,上涨幅度达到7倍之巨。  相似文献   

19.
李荣 《上海国资》2006,(5):24-26
中国需求对国际铁矿市场的决定因素已明显表现出来,中国矿石需求方与国际矿业巨头之间“双向依赖”的格局已在形成过程之中 2006年度国际铁矿石合同价格的谈判,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僵局。直到4月1日价格执行的新财年开始,新的年度价格依然难产。与以往由日本和欧洲主要钢厂率先与国际主要矿业巨头订立基准价的惯例不同,此次谈判重心明显偏向中国,并为日欧钢厂所默认。可以判定,中国需求对铁矿市场的决定因素已明显表现出来,中国矿石需求方与国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81年实行铁矿石价格年度谈判,特别是2002年中国作为亚洲钢铁业界代表之一加入谈判以来,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就呈年年上涨、涨幅不断扩大、谈判时间越拖越长、谈判难度越来越大的态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2008年铁矿石进口量4.4亿吨,预计今年进口量将达到5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50%以上,但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却不具备举足轻重的议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