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一般均衡的视角,采用产出核算法研究了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研究发现:(1)与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为资本驱动型的基本特征相吻合,人均物质资本差异对于地区产出差异的解释程度远远高于技术差距。(2)以某地与政治中心距离所表征的政治区位和以是否拥有海岸线表征的经济地理,对该地区的人均产出、人均资本和技术水平有重大的影响,从而意味着鼓励人口自由流动、减少政治外溢是缩小区域差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科学创造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社会的经济、政治因素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一方面,科学修造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资料条件和经济关系;另一方面,科学创造也必须以政治民主为条件,并使科学与有机地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是由于经济生活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引起了学生思想的变化,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学生对深化改革的认识不全面有疑虑;经济全球化浪潮与网络化冲击主旋律教育;商品交换规则影响社会政治生活;市场经济及相应民主意识使学生选择意识增强;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使学生产生失落感。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给高校的政治理论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根据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要求,提出和论证了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建立从讲授法为基本形式,其他教学方法为辅助形式的教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居民有着较为强烈的政治参与价值要求,其政治责任感也较强,政治参与的受压制程度较低,但这种民主政治价值观念与政治现代化的要求仍有相当的距离。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宽松为民主政治价值观的生成提供了基础,但民主政治制度与机制的建设有待加强,政治效能感的低下是阻碍珠江三角洲居民政治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且这种政治效能感因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东亚地区力量的分化与组合进程不断加快,经济依存与政治分裂的现状增加了区域安全治理的难度。三大主流理论范式分别从传统均势、制度合作、塑造认同的视角对东亚地区秩序的和平转型进行了合理解析,但地区安全困境仍未得到改善。学界关于东亚体系与地区秩序的研究,特别是通过区域内主体互动方式以推进地区秩序转型与发展的问题,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体系的结构性分析和政策性建议,忽视了进程性研究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权力与规范两个研究视角,论证国家行为与体系进程之间的双线性关系,以冀对东亚秩序的和平转型提出合理解释,改善体系肌理。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形态、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定社会经济矛盾运动紧密相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入完善和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不断推进,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至3000美元阶段,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方面表现为“发展的黄金期”,另一方面表现为“矛盾的凸显期”。人们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的矛盾都缘于利益的大调整、大变动。因此,社会政治体系在经济转轨时期如何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整,以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成为生态政治运动兴起的动因和基础,推动了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生态化的发展。生态政治产生发展是政治生态学、政治生态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不可或缺的根本措施之一,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0.
虽然政治学和社会学都有着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相互区别的方法体系,但很多社会学者尤以马克斯·韦伯及罗伯特·米歇尔斯为代表突破所谓的学科划分,形成交叉研究,其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政治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韦伯的“因果多元论”、“价值中立”、“理想类型”等方法论原则对现代政治科学研究方法产生重要影响,直接促成了政治系统分析的产生。米歇尔斯则在对“寡头统治铁律”进行论证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开拓了政治研究的方法,自发运用了政治心理分析和政治团体分析方法。这些学者的不懈努力最终促成了政治社会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自由     
经济安排在促进自由社会方面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经济安排中的自由本身在广泛的意义上可以被理解为自由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经济自由也是达到政治自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中国是一个由乡村社会、政治社会、市民社会组成,城乡二元结构分明的混合型社会,但乡村社会和政治社会组成的传统社会占统治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建立在这一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市民社会必将发达和成熟,最终取代传统社会。现阶段主要受到产权制度的强大滞碍,我国以市民社会为目标的社会变迁呈现不正常、不顺利的态势。因此,我们需要理性地变革目前的产权制度来为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和扩张创造正当的经济基础,进而为市场经济畅顺地改造传统社会成为市民社会提供良好的经济平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机场与腹地的协调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机场与腹地的概念。阐述了机场与腹地经济发展协调演进的三个阶段,描述了不同层次的腹地竞争,并对机场与其腹地经济发展的互动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机场与腹地经济的互动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试论循环经济与现代政府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和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发展,涉及到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应该积极发挥政府作用,为循环经济创造优良的内、外部环境,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与市场是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在不同的经济体、同一经济体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存在如何定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区”和“深水区”,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基于数字平台的零工经济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也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对零工经济进行了多样化的研究。采用系统性文献回顾法(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对零工经济研究进行文献综述:首先,在CNKI和WOS数据中以CSSCI、CSCD期刊和SSCI/SCI/JCR的Q2以上分区期刊为范围进行检索得到2009—2022年关于零工经济研究的中英文文献740篇,对其进行学术史梳理发现,国内关于零工经济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缓慢增长和快速增长3个阶段,但明显滞后于国外研究;然后,基于零工经济的核心要素(数字平台、零工劳动者、用工企业)从行为主体角度提炼出政府、企业和劳动者3个研究视角,同时通过文献编码归纳出劳动法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和劳动经济学6个研究范畴,由此构建多学科多视角的零工经济文献分析框架。最后,利用该框架对零工经济研究文献进行评述和展望。应进一步拓展零工经济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畴,注重跨学科研究,融合多视角研究,改进和创新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通过协同开展多学科、多视角、多路径的系统化研究促进零工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并为零工经济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应包括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文化和谐。经济和谐指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能够逐步提高各阶层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和谐还应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政治和谐指政治体制要符合本国国情,具有良好的政治运行机制,能够适应经济体制并促进经济发展。文化和谐指具有有效顺畅的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手段,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能促进政治体制的有效运行,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其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强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一种闭环型模式发展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高级形式。要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其中发展循环经济是根本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能源安全既是一国国家安全的核心构成部分,也是一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我国能源资源条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尽快摆脱主要依赖高能耗与高碳(污染)排放的方式而转向低能耗与低碳(污染)排放的低碳经济,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能源安全约束日益强化趋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受制于能源资源、自然生态环境、能源技术、能源建设发展等条件的约束。应通过创新能源技术、转换能源消费模式、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以及能源管理体制等措施来确保能源安全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非洲产油国经济依附性发展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洲产油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但这并没有改变经济的整体落后性,其经济实质上仍是一种依附性经济。非洲产油国经济的依附性表现在依附于石油开采和出口、严重依附于国际石油市场和对西方大国的财政依附三个方面。非洲产油国要摆脱经济的依附性发展,就必须坚持走“以自主发展为中心,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大力支持与配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