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省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经济,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为重点、基地为基础、科技为支撑、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就。2005年,全省农牧业增加值达到62.79亿元,比2000年增加24.67亿元,年均增长4.6%;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165元,比“九五”末增加675元。年均增长7.7%。农牧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达到3亿元。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浦经济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引起了人们的注目:199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2.5亿元,比1992年的19亿元增长2.8倍,年均递增39%;财政收入9.2亿元,比1992年增长2.5倍,年均递增36%;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比1992年增长1.3倍,年均递增28.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灵山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2.85亿元,同比增长9.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26.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1元,同比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新城区依托区位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努力加快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2005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亿元,是2000年的4.5倍,年均增长34.6%;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228元,比上年增长23.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009元,是2000年的1.76倍。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经济》2005,(4):22-26
一、农牧业发展现状 (一)农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可达50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32%;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例预计可达50%,比2000年增长1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4600元,比2000年增加2062元,年均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预计达到2194元;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来自奶业、粮食生产和政策性的收入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联结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4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和区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58家,其中,国家级18个。乳、肉、粮油、饲料的加工能力分别达到400万吨、120万吨、710万吨、550万吨。全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30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完成增加值160亿元,比上年增长44%。农牧业产业化直接带动农牧户占农牧户总数的36%.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600多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致力做活九嶷旅游,特色农业,能人经济,交通运输,城镇经营等五篇文章,壮大了县域经济,带动了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23.5亿元,年均增长11.9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085元,年均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97亿元增加到6.1亿元,年均增长15.5%,财政收入增加到8336万元,年均递增5.8%。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杭锦后旗旗委、政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牧业产业化作为加快旗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努力打造“产业化大旗”,实现了以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重大转变,全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05年,杭锦后旗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9.6亿元,较上年增长25.6%;财政收入达到了3.25亿元,  相似文献   

9.
“十五”时期汉沽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1.8亿元,年均增长12.6%,三级财政收入完成4.92亿元,年均增长10%;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年均增长52.1%。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综合实力显增强。建国5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显增强。1952年全区生产总值仅为12.16亿元,1978年发展到58.04亿元,1997年首次跃上千亿元台阶,2003年达到2150.41亿元。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49.7倍,年均增长8%。其中1953-1978年平均增长6%,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杭锦后旗以旗域经济为统领,以建立畜牧业大旗、产业化强旗为目标,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力实施“三化互动”战略,走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旗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2005年,全旗生产总值实现3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是“九五”末的2.1倍,五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达N3.25亿元,比上年增K25%,是“九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2.3%。三次产业之比由2000年的48.2:19.4:32.4调整为2005年的32.4:37.6:30,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突破,全旗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全国工商联2003年底的统计:全国私营企业户数12年间增长了24倍,同期个体工商户增长了79%;民营经济注册资金增长了58倍,达到2.8万亿元。民营企业在总量快速发展的同时,自体质量方面也有显著提升。企业年营业收入1.2亿元以上的有1582家,其中最多的已达355亿元;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远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沂水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农工结合、工业带动”、“三大亮点”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9.2亿元,是“九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6.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748元,比“九五”末增加5807元,年均增长16.2%。实现财政总收入6.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是“九五”末的1.5倍,年均增长18%。  相似文献   

14.
民营科技企业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经济知识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产物,是科技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结果。中国二十多年改革与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民营科技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得到高速发展。截止2001年底,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已超过10万家,当年总收入达到18470亿元,年平均增长58%,人均年创造收入34万元;企业资产总额超过24800亿元,年均增长44%,人均38万元;上缴税金1015亿元,年均增长64%,人均年缴税1.58万元;年净利润1074亿元,年均增…  相似文献   

15.
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十五”期间,滦县县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改革推动、开放带动、科教拉动”战略,时间和成果证明了我们这一战略的正确性:2005年,我县完成生产总值95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完成全部财政收入5.8亿元,比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32.9%;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5倍。2002年以来,我县始终位居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30强行列。“十五”期间,滦县经济和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就是因为我们一贯坚持了“三动”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一、柳江县“十五”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质量提高 “十五”期间,柳江县按照“调整结构,科技兴农,招商引资,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3.64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14%,财政收入达到4.13亿元左右,“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3.8%,城镇化水平达到30.2%,比2000年的18%增长12.2%,高于全区同期增长平均水平。拉堡镇、穿山镇列为全国小城镇重点镇,百朋镇列为自治区小城镇重点镇,洛满镇列为柳州市小城镇重点镇。  相似文献   

17.
芷江全力实施畜牧产业化开发战略,既是把畜牧业建设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市场经济观点审视企江畜牧业发展态势,产业化开发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从发展势头看。近年来,我县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到1997年,全县牲猪饲养量达到58万头,其中出栏33.9万头,较上年增长14%;牛饲养量为75万头,出栏0.22万头,增长10%;家禽饲养量达357万羽,出笼192万羽,增长17%。畜牧业产值为1.1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4.7%,仅此一项,使农民人平增收400元。从区域化布局看。1986年后,我县逐…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丰镇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这一根本目标,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方面,全力培育马铃薯、反季节赢菜、畜牧、杂粮、林草五大主导产业;工业经济方面,着重扶持壮大农畜产品加工、建材、矿产、电力、冶金、餐桌食品六大行业。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达到17.6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2.1%,突破2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一、“十五”时期的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5.2亿元,年均增长17.3%。财政收入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2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倍。“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内资3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5倍;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2倍。  相似文献   

20.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促进传统农业和计划农业向现代农业和市场农业转变,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两个转变步伐的重要步骤和措施,近几年来,宝丰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特色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思路,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199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86元,比1990年净增1033元,增长187%,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我们着重抓了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