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晓  李源 《中国市场》2010,(18):90-93
本文在参考国外最新文献,对传统的转换份额分析(Shift-Share Analysis)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分阶段研究了上海市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要素在三次产业间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就业结构变迁较为显著的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这种"结构红利"在各阶段波动较大,且在未来有减弱的趋势;上海市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第二、三产业推动,其中第三产业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在改革开放后稳固上升,如今已经超过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劳动力份额逐渐转移至第三产业是上海未来面向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果不推动第三产业内部优化升级,消除第二、三产业在劳动生产率增长上的差距,这种就业结构变化将会对上海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庆  周莹 《新财富》2007,(10):18-20,22
中国是否已进入了通胀时代仍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认为现在断言中国长期通胀时期已来还为时尚早。因为此轮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缘于国内需求的拉动,这可以通过从国际市场进口食品来消弭;非食品价格目前涨幅有限且有相关政策的护航,仍处于政府可控制范围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仍然处于低资本成本与低劳动力成本时代,前者使得产能过度扩张,产品供应过剩,从而削弱了企业对产品的定价能力,后者使得中国劳动力名义工资的增长长期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工资上行对通胀的压力难以显现。因此,短期内,只要低资本成本与低劳动力成本这两个因素没有消除,中国就不可能进入通胀的时代。预计此轮通胀未来或将沿着如下的路径发展:需求增加→食品价格大幅上涨→CPI适度上涨(非食品价格保持平稳)→食品供给缓慢增加+货币紧缩政策的实施→食品价格上涨的趋势有所缓解→CPI企稳。[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1980-2011年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第二产业增长更快的条件下出现了大幅提升的怪异现象,其谜底在于中国官方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是按照不变价计算的,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则是按照当年价计算的.重构定量分解模型,测量和解释中国1980年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演进的各动力因素贡献,结果表明,在1980-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中,首要因素是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较快上升,其次是第三产业价格涨幅在三大产业中显著领先,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在三大产业中明显落后则较大地阻碍着其增加值比重提高.第三产业劳动力过度膨胀、内部就业结构错配是其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显著落后的关键致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SPSS软件,采用相关、回归、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得出第三产业需要升级和优化的结论。促进陕西省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促进陕西省三产内部格局优化;提高陕西省第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吸纳劳动力能力;改善第三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广东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且劳动生产率变动往往先于GDP的变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既可推动经济总量增长,又能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虽不能由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性地解释,但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已逐步减弱,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已明显增强:广东省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以促进就业.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基于江苏省1990-2016年三大产业产值结构及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对江苏省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展开了研究。就业产值弹性和结构偏离度两大指标的测量显示,当前江苏省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具有良好的吸纳能力,且江苏省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就业结构较为合理,存在吸收其他产业流出劳动力的空间,最后提出了有效增强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我国劳动力总量过剩及体制性和结构性因素有关,也与我国投资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战略有关.文章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在投资推动和资本劳动比例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沿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劳动节约型轨道运行的,其总趋势是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日趋减少,这不符合我国劳动力异常丰富的现实.我国应从国情出发,构建就业推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在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总量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第三产业对扩大就业的作用,提高新农村建设对人力资源的吸纳力,推动统筹城乡就业,促进人力资源流动.  相似文献   

8.
<正>一、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人口增长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当前我国劳动力人数增长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力人数增长速度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呈反比关系,我国的大部分生产部门对新劳动力投入的吸纳度较小,有的部门甚至不需  相似文献   

9.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失业以总量性失业为主,表现为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或劳动力需求相对不足。控制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应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劳动力需求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强科技进步对就业的扩张效应,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产业内部结构这一视角,从内部各行业对第三产业贡献率以及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对江门市第三产业效益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江门市批发和零售业对第三产业贡献率最高,住宿及餐饮业排名比较靠后,江门市房地产业劳动生产率最高;与全省相比,江门市近年来第三产业结构效益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制造业1980-2006年相关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卡尔多·凡登定律(CaldorVerdoorn Law)来检验我国制造业是否存在劳动生产率的规模递增效应,并根据生产率增长的需求驱动路径来分析制造业劳动力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vze)方法来进一步分解劳动力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至少在1995-2006年间存在生产率增长的规模递增效应,且在这阶段间存在着地区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分解则表明地区间劳动力的流动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份额较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来源是各地区行业本身劳动生产率的内部提升.  相似文献   

12.
湖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湖北省1985-2008年三次产业演变过程描述基础上,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对湖北省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特征,但变化显著、二元经济特征明显;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产业结构由"二一三"模式已经转变为"二三一"模式;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同关系,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为因果关系。湖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继续坚持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渠道;积极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现代制造业,提高其吸纳劳动力的比例,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0)
本文运用就业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对于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行实证分析。说明了目前我国第二产业仍然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但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高素质劳动力的增多、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及第三产业将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运用协整方法和VEC模型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间的关系,检验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影响的程度以及探讨背后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就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有效拉动了就业。但与内地工业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强,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产业规模和层次仍然偏低。因此,新疆应鼓励发展中小企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发展工业;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空间;发挥地缘优势,促进劳动力境外输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6.
耿强  付文林  傅坦 《财贸经济》2011,(3):110-115
伴随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成为中长期趋势,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物价的形成以及走势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开放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对影响通胀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系统规范的实证研究,结论认为货币扩张、通胀预期对我国通胀有着正向的显著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解决中国的通胀问题除了继续加强货币政策调控之外,还需要其他政策的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首先通过建立经济增长长期预测模型,同时结合劳动生产率预测给出了中国2015年-2050年分三次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数量;其次,利用反映生育政策变化的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了中国未来各年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并结合劳动参与率预测,给出了中国2015年-2050年的劳动力供给数量;最后,给出了中国未来的劳动力供求差异以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全球通胀下,社会各方各业都受到较大影响。解决就业,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显得更加迫切。本文尝试引入农村就业的概念,对当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增长政策、劳动力调整与优化政策等进行分析,探讨农村就业对缓解当前高校就业压力过大现象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力量。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第三产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而第三产业的萎缩必定造成劳动力就业减少收入水平降低的情况。因此,在金融危机下,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通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拉动经济增长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第三产业时,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以现代服务业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杨继东 《财贸经济》2012,(8):129-136
认识通货膨胀对消费的影响对于理解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分省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系统考察了通货膨胀对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货膨胀与最终消费率负相关,通货膨胀抑制了最终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从通胀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看,通货膨胀降低了农村消费和耐用品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占比;通货膨胀并没有显著提高总体名义消费水平的增长,但高通胀有利于城市名义消费水平的增长。从刺激消费的角度而言,控通胀的政策有利于稳定消费,从而稳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