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的金融机构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分业经营模式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面对国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中国金融业若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势必要进行制度上的创新,混业经营应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实行“金融控股公司”试点,逐步完成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2.
靳蔚  曾上  陈有棠 《经济师》2001,(10):221-222
文章在分析我国现行银行分业经营制度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 ,指出银行分业经营制度将严重制约银行业的发展。我们应从提高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证券市场、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等诸多方面入手 ,积极创造条件 ,逐步推进银行混业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3.
陈先勇 《经济管理》2002,(22):92-96
为提升金融业的竞争能力,2001年台湾地区陆续推出了《信托业法》、《金融机构合并法》和《金融控股公司法》等,彻底打破了分业经营的格局。随后,台湾地区金融机构掀起了一场重组的热潮,至2001年底,台湾地区已批准14家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台湾地区金融机构在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完善法规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金融控股公司下设子公司并内设“防火墙”的形式,实现其资产负债的多样化,以提高其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其改革的思路及实践经验,对大陆金融业的改革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使得金融分业经营的典型代表-美国完成了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转变,混业经营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中国银行业与证券业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如何应对来自国际的竞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中国金融的混业经营问题也成了人们探讨的焦点。本首先分析了美国银行业与证券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过程与原因,回顾了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发展历程,探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在世界性大趋势及金融发展内在要求下,金融混业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6.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业:金融分业和混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银行作为一个产业来分析,通过对商业银行历史和金融业经营制度的回顾,指出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业顺应市场变化做出的市场选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培育条件,实现混业经营。而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当前混业经营所能选择的最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王静  张西征 《经济师》2001,(11):202-202
文章认为 ,银行与证券混业不一定意味着高风险 ,人为的、强制的分工也不会提高效率 ,混业经营也不会影响货币政策。混业经营有许多好处。我们也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混业经营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现状入手,进而分析了这种体制存在的问题。面对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这一现实,中国金融业必然面临外国金融业的竞争,因此,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走混业经营的模式已是大势所趋,如何走向混业经营?文章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混业经营混业监管已成为很多金融业发达的国家的选择,这给仍处于金融分业经营和监管的中国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带来了压力和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励 《经济论坛》2001,(23):10-10,16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 的结果,反过来又对经济产生很大影响。根据各种金融机构的分工,金融业经营体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混业经营模式,一类是分业经营模式。混业经营体制允许金融机构从事广泛的金融业务,尤其是允许银行业与证券业相互渗透;分业经营体制既要求分离传统的银行业务和证券业、信托业、保险业等业务,相互间不得交叉。过去,除了德国、法国少数国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普遍实施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各种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活动有明确的分工;现在,业务活动的侧重面和分工虽然依然存在,但在80年代开始的金融自由化浪潮监管逐步放松,各种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断加剧,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12.
可持续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问题。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保证是西部大开发持续深入的关键所在。近二十年来由于环境法律体系的疲软,致使西部地区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文章从西部大开发中资源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为突破口,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资源环境法律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蒋艾玲 《经济论坛》2002,(14):19-21
一、西部政策性银行体系组织结构的框架概述西部政策性银行体系应采取怎样的体系结构,取决于其经济金融制度的特殊性和业务领域、业务对象的特殊性。结合西部特殊的地域经济状况,我们认为,西部政策性银行体系应该是一个由国家和地方两级银行组成的体系:国家一级的政策性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下设若干发展部;地方一级的政策性银行在必要的城市设立与发展部相应的分支机构,针对该地区经济特点和金融需求提供服务。国家级政策性银行主要协调整个西部政策性资金分配工作,地方级则根据具体区域经济状况及时有效地提供金融支持。二、西部政…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业银证混业经营的利益冲突问题突出。从微观角度分析 ,其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解决利益冲突问题 ,核心工作就是完善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宓丹 《财经科学》2005,(5):58-63
本文在总结银行监管目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银行监管目标体系论,指出银行监管的目标由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组成,特别强调银行监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银行配置资金和转移资源的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应建立目标体系观,增强对银行效率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国家信誉"应从国有银行淡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银行经营是否良好、运行是否稳健主要取决于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即银行的信誉.提高和保持银行信誉的手段包括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保持银行稳定的收入流,政府对银行的支持和担保程度等.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未达到国际标准,信贷资产质量低,盈利逐年减少,国家的信誉担保成了国有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性要素.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的开放将使国家信誉担保的作用不断减弱,国家信誉担保的退出面临着系列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制度缺陷与改革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存在着终极委托人的缺位,国资委定位不明确,政资不分,政企不分,对监管者缺乏监督机制等制度缺陷。因此,必须对现有的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一个委托代理链条完整的、两职分离的制衡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姚勇  董利 《经济管理》2007,(21):87-90
本文通过对比中外资银行资金池业务在操作流程和管理系统、账户、风险和信用额度控制管理、电子信息系统等4个管理方面的差异,试图准确分析资金池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商业银行资金池业务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WTO与国际银行业的运作规范1.WTO关于金融业开放的各项规定。WTO关于金融业开放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两个协议中,一是《服务贸易总协定》,二是《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有关金融业开放的主要内容包括下面四个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该原则确定的是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标准,即在金融服务领域,缔约国一方将现时和将来给予第三方的一切优惠和待遇,无条件地也给予缔约国另一方。最惠国待遇是各国普遍接受的多边服务贸易体制的基础,也是金融服务承诺实施的基础。(2)透明度原则。《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其成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