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明的营销传播应适时嫁接高关注度的事件资源,比如神六,从而最大程度上放大品牌推广效应。赞助,是一种最基本的应用,可以确保以“一”换“一”,甚至以“一”换“二”的效应。如果,要获得以“一”换“十”的效应,则必须有赖于产品营销与事件之间“契合点”的建立,以及赞助之外的更多价值嫁接演绎。比如,蒙牛对神五效应的营销利用就比较彻底,第一,在“宇航员专用牛奶”的基础上,提出了“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的推广口号,把中国人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这一广泛而又宝贵的精神资源嫁接至蒙牛品牌;第二,通过宇航服将宇航员的形象资源演化为蒙牛的视觉传播符号。在有形与无形的两个层面上,蒙牛最大程度嫁接了神五的延伸价值。其中,宇航形象视觉与民族自强精神就是神五与蒙牛之间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苏醒 《21世纪商业评论》2005,(11):46-50,52-56
蒙牛“传奇”其实并不传奇。 走出伊利的牛根生说,重新做人不可能,但是重新做企业却是可能。正是这“重来”之举成就了蒙牛6年乳业“搅局者”最终的“领先之道”——紧紧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对的事情更具效率,让旧的错误不再重犯——对于蛰伏乳业21年之久的牛根生而言,6年蒙牛史记,简单如“好像重活一次,肯定比上次活得明白”。  相似文献   

3.
王吉舟  王凡 《新财富》2005,(1):76-85
传奇般创富的内地民营企业家,是香港中环写字楼里永远的话题。2004年,随着“蒙牛乳业”(2319.HK)的上市,牛根生和他的“蒙牛”成了新的代表。陪伴他们登陆香港的,是资本大鳄摩根士丹利。熙熙攘攘参与配售的机构与市民,与其说是直奔“蒙牛”而来,不如说是真奔给大家讲述“蒙牛”故事的摩根士丹利而来。也许你可以把这说成是资本与产业强强联合的双赢案例,但是,资本的本性只为逐利,通过解析摩根士丹利以精湛的财技为“蒙牛”设计的投资迷宫,我们可以发现,其固然令公司原有股东可以实现上市退出;也为牛根生套上了一副枷锁,如果“蒙牛”效益不能保持高速增长,牛根生将有可能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枚;同时,对“蒙牛”现金投资仅4.78亿港元的外资系则赚得盆满钵满,2004年12月,仅通过减持1.68亿股股份,外资股东已套现10亿港元。如果“蒙牛”2006年税后利润达到5.5亿元,外资系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价值届时还将更高。这里,让我们从纯粹的资本财技角度,解析“蒙牛乳业”高市盈率的秘密,发掘秘密背后隐藏的摩根士丹利的逐利欲望,从而见证“蒙牛”在中国的资本荒漠中四处碰壁,以及与跨国资本博弈的过程中孤注一掷的艰辛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4.
楚桥 《广告导报》2007,(7):22-24
蒙牛酸酸乳曾经依靠与“超级女声”的联姻一炮走红,“超级女声”也借助蒙牛的线下执行得到了强大的渗透。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当蒙牛酸酸乳向超级女声Say Goodbye时,背后又是怎样的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蒙牛尝到了与电视节目深度合作的甜头,再次选择联姻CCTV-5《城市之间》,已举办了一年多的“城市之间”,开启了蒙牛的“体育超女”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1999年蒙牛创立之时。面临的是“三无状态”: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但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创造了年平均发展速度为329%。年平均增长率达229%的中国乳业奇迹。根据AC尼尔森截止2003年9月份的数据。蒙牛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15%以上。其排名跃升为中国乳业市场榜眼之位。蒙牛无疑为中国企业创造了一个神话。于是,有人称蒙牛为“中国乳业的一匹黑马”。称蒙牛这种高速成长现象为“狂奔现象”。那么。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蒙牛并使之实现超常规增长和快速成长的呢?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蒙牛牛奶颇具特色的奶香味。合理的价格.健全稳定的分销渠道,等等。但最关键的应该是蒙牛具有创新性和独到性的促销策略(promotion)。  相似文献   

7.
2003年,蒙牛抓住神舟五号升大的契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品牌传播与提升。“蒙牛成为中国航天人员专用乳制品”的新闻传播活动也被评为“中国广告业十大新闻”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策划背后的故事,本刊特邀请“蒙牛中国航天员专用乳制品”事件行销主策划——蒙牛乳业集团副总裁孙先红来淡谈这一成功的策划,并请李光斗先生就此点评,共同来探讨事件营销的成功秘诀。  相似文献   

8.
郭珊珊  赵娟 《广告导报》2005,(11):122-122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后成功返回,蒙牛的套播广告几乎同央视的节目同期上演,大街小巷都能见到飞船主题的蒙牛售点广告。通过“以央视为主干,结合各种传播渠道”的立体化宣传,借助事件的光环效应,蒙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当时,虽然出于政策限制,央视没能取得发射全程的直播权,但是央视通过合理的广告投放计划,帮助蒙牛借力于“事件营销”的优势,顺利搭乘“神五”,成就了蒙牛品牌。  相似文献   

9.
《销售与管理》2005,(B08):10-15
一曲“想唱就唱”不仅唱红了“超级女声”,也唱红了“蒙牛酸酸乳”。在竞争激烈的乳业市场上。蒙牛再一次走在了竞争对手的前面.当我现在再看到电视中的酸酸乳的广告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不是那个广告主所代表的企业。而是“蒙牛酸酸乳”,这就是效应。蒙牛的这一手不仅轰动了乳业。而且也给国内其他行业的企业在营销策略方面带来了一些新意。本期案例分析从活动本身.娱乐营销以及事件营销等方面对整合营销传播做了相应的评点,欢迎读者参与本刊网上“请您做顾问”,深入探讨分析,发表观点。  相似文献   

10.
郑林峰 《广告大观》2011,(6):118-118
“蒙牛酸酸乳——巨星梦想学院”推广活动是互动通结合“蒙牛酸酸乳巨星梦想学院”的事件制作的网络整合广告。整个广告采用娱乐与商业互动整合的方式,强化蒙牛酸酸乳青春、自信的品牌形象与“强壮每个中国人”的品牌核心。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乳制品知名企业蒙牛乳业投入1亿元,在全国贫困地区500所小学按照每人每天一包的标准,向学生免费供应一年蒙牛牛奶。在社会各界为蒙牛的善举大加称赞之时,蒙牛总裁杨文俊却道出了他最担心的事:“尽管蒙牛产品有着近乎苛刻的质控体系保证,但这500所小学毕竟散布在祖国许多偏远的角落,保不准哪个地方的学生饮奶后会出现不适应。如果就此有报道说。蒙牛产品有质量问题,那蒙牛可真是受不了啊!”  相似文献   

12.
民企的困境     
他们生于同1958年;都曾当选“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一个是“新国企”的领军者,一个是民企领袖。在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和蒙牛公司董事长牛根生的共同推动下,中粮联手厚朴基金共同投资61亿港元(中粮集团持股70%)收购蒙牛公司20%股权,成为“中国蒙牛”单一最大股东。  相似文献   

13.
蒙牛是一家擅长事件营销的企业,2005年搅动全国的“酸酸乳&超级女声”无疑是蒙牛事件营销中的经典之作。在赞叹它所产生巨大的传播能量和由此带来的销售数字后,我们还应当看到,事件营销对销售的作用是拉动,毕竟只是其中一环,而无法代替其全部,“超女”也不可能下嫁草原常住蒙牛。今年,蒙牛再度携手“超女”,那么,如何让“超女”的能量彻底释放出来,落地转化为销售力呢?主要还是要做好终端提升。  相似文献   

14.
常建瑶 《成功营销》2011,(11):28-30
“喜欢酸的甜/这就是真的我/每一天对于我都非常新鲜/我挑剔的味觉/有最独特的区别。”2005年,超级女声中的一位选手代言了蒙牛酸酸乳.以广告曲的形式为蒙牛酸酸乳定下基调——年轻、音乐、梦想。纵观历年来蒙牛酸酸乳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场广告创作者和评论者关于“谁比谁更幼稚”的口水仗,起源于蒙牛的一条“冰+”电视广告。  相似文献   

16.
黄静  金良 《糖烟酒周刊》2007,(14):106-107
“让员工51%给自己干”这是蒙牛牛根生的管理心得。他认为蒙牛能够跑出火箭的速度,蒙牛的清洁工都能快乐地工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员工是给自己干活,所以员工会快乐,蒙牛能发展。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经销商企业,要跃上一个台阶,关键在于有一支高效的团队。那么,作为经销商老板该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呢?  相似文献   

17.
只有让有才能的人一代一代把蒙牛经营下去,才能实现“百年蒙牛”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安静 《市场周刊》2005,(32):49-49
“超级女声”的热播,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成就了不少有明星梦的年轻人.同时也让众多厂商眉开眼笑、财源广进。蒙牛就是这样一家:成千上万套印着“超级女声”广告的蒙牛酸酸乳包装盒、宣传单四处可见,蒙牛酸酸乳的销量激增。其品牌也变得与“超级女声”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邓荣芳 《中国广告》2007,(10):45-47
伊利、蒙牛都以牛奶来自大草原为诉求点,在消费者心智中曾经势均力敌,但在蒙牛赞助神舟五号上天、超级女声之后,伊利被消费者排在乳业的第二位;随着蒙牛与伊利高层的互换,随着伊利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蒙牛“老大”的形象岌岌可危,此时,蒙牛该实施怎样的传播,伊利又将如何营销?  相似文献   

20.
日前,达能斥资8亿与蒙牛建立合资公司,其中蒙牛占股51%,达能占股49%。而四度增持之后,达能才成为光明乳业第三大股东,持股份额达到20%。蒙牛和光明本是竞争对手关系,达能“一山容二虎”,一时间成了媒体关注和猜疑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