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芒克 《环球财经》2008,(10):120-120
与凯歌有好长时间没有联系,听说他在拍《梅兰芳》,要将梅兰芳身为普通人的一面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他的一种回归。从《霸王别姬》到《无极》,再转向《梅兰芳》,可说是绕了一个圈。  相似文献   

2.
OKEC 《浙江经济》2009,(7):2-2
跳水奥运冠军田亮最近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人物。这次倒不是因为又爆出什么花边新闻,而是他将取代“小梅兰芳”余少群在电视剧《雷锋》中出演雷锋。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争议主要来自田亮的品行和形象与雷锋有很大的距离。雷锋是我们这一代人学生时代的学习榜样,时代呼唤雷锋,人民需要雷锋,并不在于他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相似文献   

3.
《发展》2009,(5):158-158
梅兰芳是京剧史上最辉煌的表演艺术大师。受家庭熏陶,梅兰芳从小就对京剧有着浓厚的兴趣。梅兰芳艺术成就的取得,最重要的还在于他本人虚心求教、精益求精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解玺璋 《今日重庆》2009,(1):111-111
看了电影《梅兰芳》,觉得还不错。最初听说陈凯歌接了《梅兰芳》,以为他攥在手里一个“雷”.真担心会“炸”了他。因为前有《霸王别姬》,是他很难超越的;而且,《梅兰芳》毕竟不同于《霸王别姬》,它带着太多的禁忌,影片中的那副“纸枷锁”几乎就是其自身处境的写照。所以,对这部影片,我—直不敢太抱有希望。  相似文献   

5.
熊怡 《今日重庆》2009,(2):91-95
春节前,一部贺岁电影《梅兰芳》的火热上映,让人们将关注的目光投放到了中国传统国粹上,顿时一股京剧热潮席卷全国。而当下山城京剧界,也有一件喜事与《梅兰芳》的轰动相呼应。  相似文献   

6.
《重庆与世界》2011,(4):68-71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一生演出的京剧、昆曲达数百出之多。他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在1904年8月17日,当时梅兰芳才9岁。梅兰芳最后一次演出,是在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7.
《重庆与世界》2011,(2):68-71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一生演出的京剧、昆曲达数百出之多。他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在1904年8月17日,当时梅兰芳才9岁。梅兰芳最后一次演出,是在半个世纪之后的1961年5月31日。  相似文献   

8.
和运超 《上海国资》2008,(12):73-73
《梅兰芳》再成功,也无非是拍出了一部好看的主流大片。  相似文献   

9.
清桐 《中国西部》2009,(2X):238-238
<正>谁说演戏的人是孤独的?他们的人生有章可循,他们的人生有人喝彩,他们的台词有人应答,连他们的独白都有人倾听。《梅兰芳》公映以后,无数媒体都拿着"孤独"做文章。梅兰芳是孤单的,邱如白是孤独的,黎明孤独了,章子怡孤独了,陈凯歌也孤独了。  相似文献   

10.
小萌 《今日重庆》2008,(9):88-89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此说足见球王李惠堂口碑;而这位球王与山城的缘分,则跟抗战期间重庆的“国防体育”活动密不可分。那一时期,抗战的连天烽火,使中国的体育运动也具有了参与全民抗战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51年4月3日,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任院长的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56年,浙江昆剧团推出新编历史剧目《十五贯》,毛泽东连续两次观看,给予盛赞。一时间剧坛上清风拂面,开启了中国传统戏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大气象。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放在一块比,又有很多事情是不能放在一块比。把可比的放在一块比,自然合乎逻辑;把不可比的硬放在一块比,未免失之荒谬。一个演员演一出戏,就算是梅兰芳一般的艺术大师登台,能和一个科学家的一项改变历史进程的创造相比吗?如一位农学家培育了...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宁波通讯》2014,(21):56-57
<正>一个演老秋横生的须生,一个演冰清玉洁的花旦;一个坐南朝北,一个坐北朝南;他俩或遥相呼应,或擦肩而过,或同台合演,都是中国京剧史上的一代宗师。这一南一北的宗师,就是有龙凤呈祥戏语的周信芳与梅兰芳。《龙凤呈祥》是一出戏名,周、梅两位大师生前合演过。同属马的周信芳与梅兰芳用毕生的努力与心血,书写了两百年京剧发展史光辉灿烂的一页,世称梅芳麒韵。麒韵,即指周信芳创造的京剧麒派艺术。  相似文献   

14.
孟繁杰 《东北之窗》2008,(24):67-67
杨赤,大连京剧院的院长,也是在全国受人瞩目的京剧明星。1983年,年仅21岁的杨赤就获得大连市优秀表演奖。1990年,获得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使大连戏剧界在全国大赛中实现了"零"的突破。1994年在京剧梅兰芳金奖大赛中又名列花脸组榜首,获得梅兰芳金奖……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杨赤随青年实验京剧团第一次走出国门,至今已近30年,亚非欧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成了大连在海外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成了传播中华民族艺术的文化使者。  相似文献   

15.
冯新生 《中国西部》2013,(8):110-119
郑和、于谦、纳兰性德、曹雪芹、康有为、蔡锷、李大钊、鲁迅、蔡元培、宋庆龄、梅兰芳、齐白石……难以计数的风流名士都曾在古都北京居住过。那些散落于大街小巷的殿堂或房舍,见证他们的人生轨迹和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留下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数不清的名人故居,既是北京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颇具教育意义的旅游资源。多年来,北京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未能尽如人意,一座座院落、房舍在城市改造和建设的轰鸣声中消失,引发文保人士的连连呼吁和扼腕长叹!  相似文献   

16.
泰丰楼     
《首都经济》2007,(9):85-85
老北京没有不知道泰丰楼的.开业于1867年的泰丰楼,至今已有140年历史.说起泰丰楼,人们就会想去“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和其他名家名角.那里是他们谈论琴。棋、书、画。切磋演艺.传递信息的地方.直到今天,泰丰楼依然是戏剧界朋友常相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正>电影《梅兰芳》正引起热议,北京奥运的《春江花月夜》的吟诵还在耳边,人们度过了端午、中秋的第一个法定假日,2008年,一切表露出中国正发生着一个令人欣喜、意义重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8.
赵首山 《魅力中国》2013,(8):348-348
名角通常也叫台柱子,是指那些在某个艺术领域出类拔萃的人。像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他们都是京剧艺术领域里的名角。地方戏也如此,像豫剧的常香玉、评剧的大小白玉霜、越剧的袁雪芬、黄梅戏的严凤英、越调的申凤梅、曲剧的张新芳等,她们都是所在艺术领域里的名角。有时名角也指某个地域在艺术上有突出成就的人,  相似文献   

19.
顾国云 《魅力中国》2013,(10):56-56
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时代呼唤人才,现代建设呼唤人才,企业发展呼唤人才。新的时代为每个人成才创造和提供了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为各种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代后期,在东北的政治空间里,缓慢地形成了张学良的政治集团。但由于“满洲事变”使张学良失去了这一政治空间而流亡于关内。其后,围绕着张学良的政治空间,是由沈阳、南京、国联所在地的日内瓦等走廊连结起来的。围绕张学良的东北政治势力关系当天夜里,张学良在前门中和剧场为招待外国驻北平公领事馆人员,与妻子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等正在观看梅兰芳的京剧《宇宙锋》时,收到事变的第一次战报。这时张学良已病愈,正在恢复其社会活动,但尚在医院办公。因沈阳的电话直接打到医院,张学良便立即返口协和医院与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