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用工荒”困境下的企业人力资源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 《企业研究》2011,(2):54-55
目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用工荒”现象日渐凸显,企业面临巨大市场压力。本文通过分析“用工荒”形成的原因,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用工荒”和“就业难”本是两种相悖的现象.但是近年却在许多地方出现了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部分企业大叫遭遇“用工荒”.因招不到人叫苦不迭:而与此同时,却是部分求职者因找不到工作连呼“就业难”。近期.昌乐县人社局组织对全县200多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县人力资源市场、民间劳动力市场及部分社会求职者进行走访.认真分析基于“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现象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才&就业     
《人力资源》2009,(18):76-7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称“用工荒”属局部现象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称,最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用工荒”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但这还是一种局部现象,中国整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和劳动力结构性的矛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4.
协编动态     
南宁物协举办第四届物业管理专场招聘会 3月12日。南宁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携手南宁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举办了“第四届南宁物业管理行业人力资源专场招聘会”。南宁物协还将进一步研究解决企业“用工荒”的对策,同时收集各种求职信息,有针对性地向有关企业反馈,将企业与人才双方的需求有机结合,努力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良好信息沟通平台,争取尽早为企业缓解“用工荒”问题。  相似文献   

5.
曹辉 《中外企业家》2012,(17):131-132
通过对目前人力资源供给方面存在的"用工荒"的特点及原因分析,指出"用工荒"对人力资源供给产生的各种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产业调整、加速职业教育、增加工人福利待遇等具体措施来应对目前的"用工荒"。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用工荒”、“招工难”比以往都来得早、来得猛。春节过后,“用工荒”现象不断被媒体报道,且产生了放大效应。“用工荒”传递出一个信号,“刘易斯拐点”可能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7.
葛朝辉 《中国就业》2009,(12):22-25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进一步企稳回升,国外消费市场逐渐复苏,湖州经济回暖势头明显,企业订单增加,生产日趋繁忙,用工需求旺盛。与今年年初很多人挤破门槛感叹“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眼下湖州市不少企业又遭遇“招工难”、“用工荒”的老问题,今秋湖州市区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的情况就是证明。  相似文献   

8.
自从“用工荒”这个词儿诞生之日起,人力资源经理们就没少被它折磨,用工部门的抱怨、老板的斥责好多就是冲着招工这块去的。其实目前可以使用的招工渠道并不少,劳务中介、人力资源市场、老员工带工等等,但为什么有了这些渠道还有那么多人力资源经理无功而返,甚至马失前蹄呢?根源就在于这些招工渠道的很多“法门”我们没有掌握。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用工荒”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分析了“用工荒”现象的产生、原因,并着重从企业角度分析了招工现状、招工难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同时对企业“用工荒”及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矛盾的现象做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用工荒"于我们已不陌生。与往年不同的是,春节前,东南、华南等许多传统的用工大省就已经出现了用工荒..与此形成鲜明比照的是:上海申安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安公司”)员工到岗率几乎达到100%.扣许多企业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这是近年来中安公司柔性化解“用工荒”.运用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1.
毫州是一个拥有610万人口的人力资源大市,如何把人力资源大市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市,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随着亳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快速推进,企业“招工难”、“用工荒”日益凸显,如何有效摆脱企业用工短缺的困境,又成了市委、市政府的另一道难题。在此背景下,亳州市人社局以化解两大难题为己任,积极探索、主动出击,把初、高中毕业后而未能继续升学的学生(以下简称“两后生”)的技能培训作为解决两大难题的结合点,以实施“六个一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两后生”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冯华  邓圩  宁晶 《乡镇论坛》2011,(30):8-8
来自浙江省的一份调查显示,愈演愈烈的“用工荒”不仅成为招工企业的难题,而且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用工荒”折射出当今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的现实困境。相关人士则认为,破解“用工荒”的治本之策。在于进一步深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系列制度改革,使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否则,农民工很难几代跳出打工这个圈。  相似文献   

13.
春节过后,“用工荒”席卷了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一些沿海城市,尤其这些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临沂市,部分中小企业也遭遇了“用工荒”。与此同时,广大大中专毕业生与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却又碰到了“就业难”。  相似文献   

14.
标本兼议“用工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定意义上说,“用工荒”是我国狭窄劳动力市场在经济发展冲击下的自然结果。对此“用工荒”虽可遇荒不慌,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治本要借机整改用工市场,治标则要像救灾抢险那样做出快速应对。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在中国农村人口过剩、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情况下出现“用工荒”问题,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并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背景、意义、优势、方向上给予分析,希望能通过充分挖掘蕴藏在老年人身上的生命潜力,能把中国沉重的老年负担,转化为有利于进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多地节后遭遇“用工荒” 春节过后出现“用工荒”,已成为近些年来司空见惯的现象。日前,记者在主要为中低端劳务人员服务的北京赵公口人才市场看到,整个大厅空空荡荡,来找工作的还不如招工的人多。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用工荒”范围不断扩大,阻碍了社会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经济、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设法应对。在“用工荒”环境下,企业如何从内部管理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成为有待管理者解决的迫切问题。文章通过社会实践和调研,通过剖析“用工荒”形成的原因,从人性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劳动者权益保障、激励机制和成本费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不同地区和企业都出现了用工荒现状,随着用工荒的出现,不但加剧了企业生产成本,而且进一步加大了企业人才管理的风险,文章就这一问题结合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做了简单的研究和分析。希望为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控制成本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邬婷 《河北企业》2014,(8):78-78
<正>从2009年底开始,"用工荒"这一词汇频繁出现在各大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上,冲击着人们视野的同时,也冲击着许多企业主的传统用人观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0年发布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东部沿海地区有70%被调查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工荒",缺工最严重的地区是珠三角地区。"用工荒"的企业主要集中于电子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建筑业等产业领域。大部分企业因为招不到生产工人,不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就业》2012,(3):59-59
今年春节过后,不少地区“用工荒”、“招工难”的报道再度见诸各大媒体,且似乎比往年更为来势汹汹。许多工厂都遭遇了“用工荒”,即使大涨工资、海派红包也难招满人。很多企业甚至将招工阵地前移,到火车站、汽车站、劳务介绍所等一线“抢人”,但目前节后用工市场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对此,社会各界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