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一)正确认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指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以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光荣!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本刊在这一期刊发了“感动甘肃·2016年陇人骄子”和他们的模范事迹.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最基层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所从事的也都是最平凡的工作,但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生动地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们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劳动之美     
《走向世界》2012,(13):12-13
劳动是美丽的。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但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一切财富,也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一切的社会生活都离不开劳动。为了生存制造工具,意味着人类劳动的开始。生产工具的内容和形式创造了不同的社会生活,也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从早期的手工工具,到机器生产,再到自动化生产,劳动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在被改造。  相似文献   

4.
第三产业的劳动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原理进行分析考察,在商品交换条件下,服务同物质产品一样,也是商品,也具有二因素,提供服务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否定服务的商品性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的价值创造作用。那种死守只有提供有形物质产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从而否定第三产业的劳动的价值创造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当然,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活动的劳动不应该被看作是提供商品并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并不是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而是生产力特别高的具体劳动;它不属于价值源泉的问题,而属于劳动力价值生产、再生产问题。与此同时,科技劳动也不是创造高价值的劳动,而是创造高使用价值的劳动,不能以科技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为依据来确定科技和管理人员获得多少报  相似文献   

6.
劳动是美丽的。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但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一切财富,也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一切的社会生活都离不开劳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商品的两重性是由劳动的两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价值的实体是劳动,是处于凝结状态的抽象劳动.  相似文献   

8.
本论题的研究基础在于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中的"劳动"和"价值"的内涵及"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形成因素差别.在此基础上推论可知,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具有平均性质的简单劳动,它融入了当前社会已经普及化的科学技术因素,而复杂劳动则融入了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因素,后者创造着多倍于前者的价值量.从动态的角度讲,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原来的复杂劳动转变为当前的简单劳动,这表现为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下降.科学技术因素是通过融入劳动力之中影响劳动耗费量来影响价值量的,它本身不创造价值,也不通过包含着科学技术因素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即使在"无人工厂"生产形式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商品生产范围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哪些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怎样看待马克思所分析的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这些问题是劳动价值论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政治经济学中很重要的问题,很有探讨之必要。拙文提一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经济学界的老师和同仁。一、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随商品生产范围扩大而扩大有商品生产,就有价值的创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者为自己消费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劳动越来越少,而为别人消费进行的产品生产劳动则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多,对于仲裁的不满,也逐渐增多.本文对日本"劳动委员会制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一些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论劳动实体     
乔健生  吴佩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153-158
劳动实体是一个理论范畴,它揭示劳动实体是价值的惟一源泉、智力劳动创造价值、自然资源和知识资源都是智力劳动的积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劳动关系具有明显过渡性的特点,劳动关系还很不完善.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关系的一般理论,对于分析当代中国劳动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代马克思经济学的四个基本假设也为分析转型期劳动关系问题提供了依据.分析转型期的劳动关系,应以利益共享观为出发点,从人力资源进步的角度、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以及从公平分配的角度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3.
运用高新技术对安徽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的主体发生了从活劳动到死劳动到科学技术的演变 ,从而形成商品价值的主源泉也发生变化 ;衡量劳动的新标准是活劳动创造价值 ,死劳动创造和转移价值 ;坚持劳动价值论须承认生产要素的劳动化 ;劳动价值补偿形式是按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理论界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直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劳动创造的,或不仅仅是由劳动创造的,认为是由资本或知识创造的,有人甚至提出了"知识价值论".  相似文献   

15.
甘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传说的三皇之首伏羲氏就诞生在甘肃境内的古城纪.这里也是黄帝族早期主要活动的地域之一,其东部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文化底蕴极为丰厚,突出表现在皮影、剪纸、刺绣、木版画、木雕等民间美术品中.这些民间美术宝藏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载体,是甘肃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影响的分析,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劳动关系内外部因素影响的角度来加以研究的.有人认为分工与市场的交替作用是影响劳动关系转型的最主要因素;也有人认为产权变革是影响劳动关系转型的决定性因素;还有人是从产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社会政治与法律等方面来说明的.这些观点都不无道理,但却忽视了处于转型中的中国劳动关系对以上诸因素的反作用分析.考虑到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就变化中的中国劳动关系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加以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外的差距,发现服务业发展落后是制约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扩大就业的重要障碍。中国服务业发展落后的根源,则在于中国长期以来认为服务劳动是非生产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当务之急是要承认服务劳动创造价值,确立服务劳动价值论,并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这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服务的概念问题和经济思想演 变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可分成生产性 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创造 价值,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服务是 非交易对象,或只是从属于商品交易的 对象,因此服务不像商品那样具有独立 的交换价值。 马克思肯定了斯密的“生产性劳动 创造价值,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的 观点。《资本论》主要涉及物质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民营经济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地蓬勃发展起来。 民营企业中有许多头脑灵活、拥有知识技能和远见卓识的创业者,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和照章纳税,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使自己获利颇丰,他们之中甚至涌现出不少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从无产者变成了有产者。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这是培养了社会的中坚力量,还是培养了异已力量?是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创造并占有财富,还是要限制、歧视财富的创造者?长期以来,一直成为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前…  相似文献   

20.
1 商品价值包含消费资本的价值 企业商品价值应该既包含资本价值也包含劳动价值,但除了资本和劳动外,就没有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企业商品上了吗?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同按"全要素"即全部生产要素进行分配,这也意味着一种"全要素价值论"的成立:商品价值是全部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价值.而全部生产要素并不只包含投资者的资本(货币或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劳动,还包含消费者的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