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是受文化干预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的视角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因素对译者翻译行为的影响.这里借助迪尔茨文化逻辑类型理论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层层思考,目的在于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者能够在“充分性”和“接受性”之间找到一个恰好的平衡点,以确保译文能够在不失原文本色的前提下融入目标语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2.
鲁迅著作《彷徨》中物质文化因素的翻译关系到读者对原文的理解。译者混杂文化身份对物质因素翻译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译者混杂文化身份入手,对比《彷徨》杨宪益与蓝诗玲两译本中关于物质文化的翻译,进而探讨译者混杂文化身份对物质文化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金凤 《价值工程》2011,30(32):244-246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转换活动,其外延涉及到语言学、语义学、修辞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等各学科及领域。高品质的翻译作品,应该能够准确,晓畅地传达原文作者赋予文字间的精神意图,并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风格。因此语言转化过程中,如何驾驭文字,充分表达原文作者精神意图,再现原文风貌,既是译者首先必须面临的问题,亦是翻译活动中译者所担负的道义与责任。遗憾的是在网络统领一切活动的今天,翻译实践中人力的倾注愈见稀薄,各种非人力的翻译工具的介入,虽从某种程度上将译者从繁杂的文字工作中解脱了出来,但同时也影响了翻译作品应具备的质量,粗制滥造的翻译作品使读者的阅读冲动亦随之渐行渐远,本文旨在探讨翻译活动中影响译文质量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4.
译者是翻译过程最活跃的主体,但受传统翻译理论的影响,其主体地位长期被忽略。文章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企业简介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进行探讨,指出译者的主体性包含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译者应在尊重原文作者和原文的基础上,结合翻译目标和译文读者的情况,充分发挥主体性,合理筛选和调整原企业简介信息,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翻译再创作,以获得最佳译文。  相似文献   

5.
武洁 《河北企业》2014,(8):102-102
<正>译文对原文信息和形式的偏离被视为误译。误译分为四类,分别为语用误译、文化误译、语言误译及特定文本误译。当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误译主要指对文化意义的误译或在一些文化领域中如价值观、宗教习俗等的误译。根据译者的主观意图,文化误译可以被分为两类:无意的文化误译和有意文化误译。有意的文化误译是译者在正确解读原作意图情况下,倾向于目的语主体文化读者群的、有意识地对原语文化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创造性的翻译,是一种与原文对等甚至是高于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是一种交流。翻译和翻译技巧是不同于数学和数学公式的,它并不是一个固定模式,它是灵活多样的。翻译的目的是让不懂原文的人能够通过译文了解原文的内容。译者就是原作者与译文读者沟通的桥梁。因此译者翻译时需要准确传达原文内容。  相似文献   

7.
吴竞 《活力》2009,(11):99-99
翻译本质上一种交际活动,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翻译整个过程包括两次交际:原文作者和译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即原文的理解与译文的表达。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不理解就不能表达。表达则是翻译的关键。是理解的具体化和深刻化。  相似文献   

8.
吴竞 《活力》2009,(21)
翻译本质上一种交际活动,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翻译整个过程包括两次交际:原文作者和译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即原文的理解与译文的表达.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不理解就不能表达.表达则是翻译的关键,是理解的具体化和深刻化.  相似文献   

9.
《老人与海》的海观译本是著名译作家海观先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基于当时特殊时期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和文化价值观,海观译本为《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塑造了一个英雄人物式的硬汉老人形象。文中以海观译本《老人与海》为例,通过分析译者对主人公人物形象进行的刻画,探讨翻译与文化身份塑造的关系。文中指出:译者所处的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环境,与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译者的“主体性”,通过译介对目的语的社会文化亦可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助于形成本土对待异域国度的态度,进而塑造异域文化的目的语环境中特殊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语用学是对语言的语义系统最有解释力的理论模式之一,文化与翻译的问题通常借用这一理论来阐释。在《红楼梦》中,"阿弥陀佛"的使用频率很高,不同的语用环境下,它的语用意义也不甚相同。那么在翻译这篇巨作的时候,杨宪益和霍克斯是怎样处理"阿弥陀佛"的,侧重的是文化反映还是语用意义。两位译者各取所需,对原文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翻译的标准不但是我们评价一篇译文质量的尺寸,也是我们从事翻译最终的目的。从.筝翻译必须了解不同国家文化间的差异,还要注意诸多因素的影响,把“信”放在第一位,同时要通顺、易懂。  相似文献   

12.
商标翻译中的心理文化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语言的交流手段,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商标名的翻译同其他任何翻译一样,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也受到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情趣、宗教习俗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分析东西方心理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及避免这种民族心理造成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选》杨宪益译本与蓝诗玲译本都是受到读者广为称赞的译作。由于译者文化背景因素的不同,对于《鲁迅小说选》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确有不同之处。本文举例对比了两译者在习语及谚语、典故以及中国传统时间表达的翻译,对两译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转换和文化交融方式,其语言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广告翻译是与文化背景知识紧密相连的。文化是广告设计和广告翻译中的重要因素。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担负着各方面的责任,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解构主义观点认为,译者应该跳出原文文本的狭隘框框,是译文赋予了原文新的生命。解构主义给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带来了新的视角。歌词翻译作为诗歌翻译的特殊形式,更应在解构主义理论下再现其艺术美,使原作得以传播。  相似文献   

16.
建筑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不同于其他文本的一些特征.本文从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提出的文本功能理论出发探究建筑英语的翻译,通过举例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建筑英语的翻译技巧.同时,文章还对译者本身应具有的素质提出了多点要求,包括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将中英语言等各方面的差异考虑在内,熟练掌握翻译技巧,通顺、准确地传达原文信息内容等.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国际商贸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旨在商品宣传的产品商标和商标翻译的重要性不断得到体现和加强。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商标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商标是个外来词,英语trademark翻译成“商标”。过去也曾译成“牌”“商牌”“货牌”等。  相似文献   

18.
翻译理论究竟是怎么定义的,是艺术还是科学,当代学者们各执一词,本文将就当下翻译的形式来分析翻译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分析当下翻译前沿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哲学上有一种观点:"存在就有意义"。直接把这一观点作为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理由,似乎有些强词夺理。但回顾从翻译理论研究开始到现在的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说明理论有它自身的意义,有它自身的价值。翻译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翻译活动本身,从最初仅限于译本或原文与译文的研究到对译文读者的研究,再到现在对译者本人翻译策略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心理的分析,人们已经从简单的翻译现象或表象研究深入到了对人的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开始客观地看待翻译活动。目前仍有人持"能写作则写作,不能写作则翻译,不能翻译则写译论"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田雨 《活力》2009,(11):76-76
中国古典诗歌乃中国文学的瑰宝,它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最精炼的一种形式。而“古诗之妙,专求意象”。(pi.1986:49)意象是诗歌的精髓,诗者所精心构建的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因此,译诗实则译意象。一首诗歌在其译文中能否保留原文的文化韵昧与审美要求,并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主要取决于意象的处理,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能否传达出汉诗的审美神韵则是摆在译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王璐 《活力》2009,(10)
翻译理论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翻译的过程就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研究,很多学者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工作,但是无论译者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翻译中完全对等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有效翻译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