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生态大学",为了实现学校内外部高度和谐文明,培养出既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有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的学生的目标,必须在行动上付出努力,并且对其现有的种种生态"现象"和生态"文明"不断反思,在反思中获得觉醒、进步。  相似文献   

2.
谭振江 《老区建设》2012,(16):29-32
生态文明观源于欧美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反思;生态观念原本融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形态中,应当加以传承和升华,使之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生态建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脱离或是偏离这一根本的建设都会成为"无本之木"。生态观念的传播关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局,其重要性不容忽略。江西教育和传媒在生态观念传播中发挥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阐释《福乐智慧》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其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文章认为,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本土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在缓解人与自然冲突、促进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应坚持遵循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应注意发挥"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价值理想的感召引领作用。《福乐智慧》的生态伦理思想也只有经过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洗礼,才能实现其创造性的现代转型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作为我国仅有的四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先行先试的重要责任。近年来,江西省上犹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部署,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景美"的绿色生态新上犹。该县在充分利用好上级生态功能补偿、先行示范区"输血"政策支持的同时,积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动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努力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与人民的福祉、民族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捍卫军和主力军,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生态文明教育内涵入手,分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寻求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与人民的福祉、民族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捍卫军和主力军,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生态文明教育内涵入手,分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寻求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解读,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实现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重要理论观点。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对当前开展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引导作用。因此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应当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际思想状况进行开展,实现生态文明教育这一目标。本文从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题出发,详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论点,对当前大学生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如何具体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8.
何军民 《新西部(上)》2009,(5):138-138,136
生态美学的存在论审美观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进行生态教育和审美教育,树立起生态美学的审美观,使人自身的存在成为一种审美存在,那么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就会成为一种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校园文化实践中应坚持制度、物质、精神、行为四种渗透方式,通过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营造绿色校园生态环境,加强课堂教学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灌输和生态价值观的引导,丰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现实路径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朱少均 《魅力中国》2013,(16):188-188,170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教学。要搞好生态文明的教育教学,必须认真进行生态文明理论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调查,热情支持大学生成立相关社团组织,充分发挥网络和校园文化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道家、儒家的生态伦理观是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渊源,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了哲学基础,为制定现代环境保护法规提供了有益参考。我们应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和环境法制建设进程,正确处理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郑逸芳  林儒卿  周蓓 《科技和产业》2011,11(10):151-153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不仅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更是生态文明的道德基础和精神动力。本文探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生态道德建设的客观意义,总结了福建省生态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充分发挥生态道德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作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又易 《浙江经济》2010,(12):28-29
这个夏天,"生态"二字成为一个"热闹"的话题。6月初,历时半个月的浙江生态省建设成就展吸引观众数十万;6月中旬,中共浙江省委多次召开座谈会,高层领导赴各地市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从"绿色浙江"的口号走来,浙江人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日渐清晰,无论是政府、企业,抑或是个人,都不可或缺地成为浙江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话题,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浙江工业大学政治管理学院院长鲍健强教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生态教育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论证了加强生态教育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这一问题,并探讨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一是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生态方面知识;二是利用校园文化培育生态价值观;三是充分发挥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建设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5.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自我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它与生态哲学、生态文明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联,生态理性是引导生态哲学构建的思维范式先导,生态哲学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实践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也能推动生态理性与生态哲学的更好完善。在新时期,探寻生态理性的实践路径,对于我们发展生态哲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及构成要素和生态环境及构成要素之间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生态文明观、整体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伦理观。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是建立系统的思想政治生态文明和生态伦理教育体系、完善思想政治生态文明和生态伦理教育网络和创设社会化的思想政治生态文明和生态伦理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高校应该不断地创新,积极地改进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充分利用思政教育的平台,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其中,努力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今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及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8.
牛东红  王历荣 《理论观察》2008,42(1):112-113
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观念的支撑,而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生态文明观教育。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国民生态素质提高的关键,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对延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更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延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确立环保目标,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保护治理;确立循环经济理念,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适合地区发展特点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是:环境权益立法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相对滞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程度较低;环保组织自身能力弱,规模小,影响力有限。大力推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有: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为环保组织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