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网络借贷迅猛发展,方兴未艾,然而截至目前网络借贷行业仍然缺乏有效的征信服务体系。2012年以来,一些专注于从事网络借贷资讯服务的第三方网络平台相继成立,客观上发挥了行业信用引导的作用,填补了我国网络借贷行业征信建设缺失的空白。本文对这些网络平台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我国网络借贷行业征信体系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网络借贷平台运行模式存在线上交易型、线下交易型等五种类型,多种形态的运行模式共存致使我国对网络信贷平台的监管存在监管主体缺失、缺乏监管手段、监管法规落后等问题。当前监管方式与征信体系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相应的监管配套制度也相对缺失。加强与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征信制度、第三方托管制度、互联网准入制度的联动机制,明确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主体,实现对网贷利率、资金安全与流动性、网贷平台日常经营网络以及借贷平台的自律监管是促进网络借贷平台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因借贷门槛低、行业暴利、监管缺失等多个因素,校园网络借贷飞速发展.校园网络借贷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校园特殊风险事件,如“裸条借贷”风波、“网贷赌球欠债60万跳楼身亡”事件等.要解决此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应考虑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出台校园网络借贷监管法规,整顿校园网络借贷行业;各大高校在做好学校安保工作之余,应当加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教育,提倡理性消费;校园网络借贷行业应加强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互联网征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互联网征信具有的全新征信服务理念及先进的数据处理模式极大地推进了征信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征信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互联网征信面临的业务风险及其发展局限也不容忽视.因此,应注重完善互联网征信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建立相应的接口规范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专业化数据公司,提高征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互联网征信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互联网征信作为央行征信的重要补充,以其全面性、便捷性、针对性和及时性等特点,满足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征信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适应全球金融科技快速发展趋势,互联网征信进一步提升了征信服务供给能力,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征信业不断发展及征信市场逐步开放,互联网征信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对于企业及个人来说信用数据服务需求逐渐增多,催生了个人及中小企业对金融征信的需求。迅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了。当前互联网金融征信行业的征信机构呈多样化发展,行业内部监管措施不完备,社会公众征信意识普遍匮乏。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提出了采取构建统一互联网金融征信平台、建立失信统一惩处措施和加强信用文化建设等方法促进互联网金融征信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8.
在阐述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现状及两者关系基础上,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暴露出的征信体系的缺失,提出完善我国征信体系应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覆盖范围,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本身发展互联网征信,发展独立的第三方专业互联网金融征信机构,建立中国的信用数据挖掘公司. 相似文献
10.
11.
12.
征信领域中信息主体信用信息权益受到侵害现象屡见不鲜,信用信息权益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从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保护机构设置分工、法律与制度建设、征信业务操作、社会公众权责意识等四个层面,对当前征信领域中信用信息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环境下,传统信用体系存在信息壁垒严重、信息交易不畅、信息安全堪忧等诸多不足。区块链技术在解决信息共享、信息交易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上具有优势。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互联网信用体系,并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较好地解决互联网环境下传统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包含政府机构、征信机构、企业和个人用户等运行主体的互联网信用体系框架,分析其运行模式,对比互联网信用体系与传统信用体系的差异,建议强化管理体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监管制度,健全激励机制等,以促进互联网信用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是征信业务管理的重心.目前,我国征信信息安全管理面临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征信信息供需失衡、征信系统接入机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征信信息跨境流动风险日益显现等问题.借鉴日本和韩国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为加强我国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增加征信产品与服务供给,推动金融科技在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课题组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0):53-5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信用市场经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已逐步走向成熟,征信体系初见成效,且市场化运作模式基本形成.但由于传统的信用观念影响,政府、银行、企业、个人对征信市场的标准化发展在认识上重视不一,操作上"摸石头过河",因此,我国的征信供给市场不规范,征信需求市场不成熟,征信体系还不够完善.为推动征信体系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对征信供需两大市场进行基础性的培育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征信拓宽了信用评级的技术渠道,丰富了其数据来源和经营主体,能够对个人失信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如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互联网征信模型的可靠性有待检验,征信主体之间的恶性竞争可能恶化征信质量,金融机构直接采用互联网公司的征信产品还存在障碍等. 商业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推出自营性征信产品;加强大数据战略,优化征信模式;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拓宽征信产品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安顺市中心支行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辖区信用信息整合应用.通过积极向政府汇报,与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形成“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多方参与、服务社会”的工作模式,牵头搭建了农村和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自主研发、系统开放、资源共享、信息安全等特征,致力于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解决信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建成商业征信、金融征信、行业征信和地方公共联合征信并存的社会征信体系,其中地方公共联合征信为我国特有的征信模式. 在现阶段商业征信、金融征信尚不能满足全社会信用服务需求,且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尚难启动的情况下,开展地方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十分必要. 地方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主要有政府主导运营、市场化运营等投资运营模式和省级统一、省市两级、省市县三级等数据征集模式. 综合分析各模式的优缺点,建议地方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选择政府主导运营的省市两级数据征集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