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东省汽车消费形势喜人,但喜中有忧 1.广东汽车消费已步入快车道 据统计,2008年广东省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75.0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5%;其中私人汽车436.22万辆,增长17.1%。民用轿车的保有量达到285.74万辆,增长26.4%,其中私人轿车251.57万辆,增长22.8%。私人轿车占民用轿车的比重达88.0%。  相似文献   

2.
图片简报     
《首都经济》2010,(5):10-10
2010年,北京市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消费。汽车消费政策将延续到2010年年底,其中包括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政策等。据悉,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所改变,从2009年每辆车3000元到6000元不等,提升到2010年6000元到1.8万元。家电下乡政策2010年也会在提高便利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走向家庭步伐的加快,名目众多的汽车消费陷阱已成为购车族和用车族颇为关心的话题。日前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国内汽车用户的投诉总量比2008年增长39.7%。投诉案例中,  相似文献   

4.
江淮汽车: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的几年正是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几年.也正是中国老百姓个人汽车消费迅速膨胀的几年。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不但要面对跨国公司大举进攻.同时也要承受着来自同行业竞争的巨大压力。而大多数世界汽车品牌都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品牌已经成为跨国汽车公司开拓中国市场强有力的武器.这对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的本土汽车品牌而言.是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5.
论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中共赢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平  郭曦 《特区经济》2005,(7):337-338
一、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开展的现状车贷险在中国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最初主要是针对团体汽车消费贷款的履约保险,发展到现在基本上都是针对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履约保险。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汽车的价格明显下降,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在车贷险的推动下,汽车消费信贷占整个汽车消费总量的比例持续攀升,由2001年的15%提高至2002年的25%。到2003年底,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余额945亿多元,在新增的私车消费中,有1/3为贷款购车,据估计,到2005年,中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将达到4200万户。然而,为推动汽车消费贷款市场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6.
《环球财经》2010,(1):18-18
2009年岁末.针对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再次减为焦点。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纪中 《中国经贸》2009,(1):76-76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898.9亿美元.同比下降9%,7年来首次负增长。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汽车营销解决方案副总经理郎学红对记者表示.尽管从长期趋势看.汽车市场必将进入一个平稳增长的阶段,但综观目前左右汽车市场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宏观经济、产业政策、消费需求以及外部约束,就算到了2009年,车市依旧不能从本次危机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8.
田卫 《西部论丛》2003,(10):63-64
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开展状况 2002年我国汽车市场已从传统的实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汽车消费的主体正从公务用车变为私人用车,外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开始进入汽车信贷市场。2002年我国汽车销售275万辆,金额650亿元,其中国产车255万辆,增长8.5%,进口车20万辆。据  相似文献   

9.
葛方新  王羚 《环球财经》2004,(10):40-41
随着中国汽车从奢侈品消费变为日用品消费,中国汽车行业会发展成为下一个家电行业而大规模地”漂洋过海”吗?汽车与家电.其实,这两个看上去相去甚远的产业在中国很有可能循着相似的发展轨迹,不仅有摩擦.而且会有激烈的阵 痛。  相似文献   

10.
拥有私家车是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刺激汽车消费正成为国内不少城市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天津市私人汽车年均增加超过10万辆,私人汽车消费年增加100亿元以上,汽车消费已成为住房消费之后的第二大消费热点。当前,努力扩大汽车消费有利于拉动内需、繁荣市场、调整结构、增强活力,对于天津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