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班级中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 ,其中“反班级非正式群体”破坏性较强。本文分析了它的特点、成因、危害 ,并提出了使之教育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班级中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其中“反班级非正式群体”破坏性较强。本分析了它的特点、成因、危害,并提出了使之教育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生因社会交往的特殊需要和生理、心理等情感因素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非正式群体。学生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乃至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作为教育者,必须正视它的存在。仔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正确对待和}l导,使学生的个性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中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群体具有规范约定俗成、稳定性不强和核心人物影响较大等特点,对大学生道德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要关心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学习、生活和道德经验,注重正面引导核心人物,积极发挥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大学生群体组织,广泛存在于大学校园内,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关注非正式群体,研究其成因、群体需求、功能以及发展动向,把非正式群体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已普遍存在,在其学习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认真分析当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及特征,从而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及和谐文明大学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宿舍成员有调控、改造和激励作用,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影响到校风和学风建设。高校应了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及时分析并掌握其运行规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教育管理非正式群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殿堂,目前高校申非正式群体日益丰富,在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目前高校非正式群体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其对大学生杜会化产生的影响,从而正确引导和规范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对新时期大学生群体心理研究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倩 《企业家天地》2013,(12):140-141
高校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个体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大学班级无固定教室、独生子女的个性特点、非正式小团体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班集体的凝聚力日渐薄弱,班集体形态逐渐向涣散型发展。对此,文章认为应通过班级干部的培养、体育活动的开展、新媒体作用的发挥、师生关系的德育功能等措施来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殿堂,目前高校中非正式群体日益丰富,在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目前高校非正式群体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其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的影响,从而正确引导和规范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对新时期大学生群体心理研究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从众现象更加明显,其产生主要受到内部和外部原因的影响。学校应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积极从众行为,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班级文明,同时注意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并合理运用强化手段矫正学生消极从众行为。  相似文献   

12.
再谈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组织是群体组织的一种特定形式,其广泛的存在正式组织之中,大学生的高校生活作为群体组织的一种,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相对于正式组织的另一种组织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消极双重影响。所以,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对其进行引导在高校的学生组织管理中是有较强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高校非正式组织有其特殊性及其存在的必要性。高校非正式组织的功能有:知识互补和创新功能,潜人才开发功能,上下沟通功能,竞争进取功能,内聚功能。但是高校非正式组织也有着缺陷,因此要发展有建设性的非正式组织,避免高校非正式组织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有别于传统教育中的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习者手中,人本主义学习论、社会学习论等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高职生是个特殊的群体,论文从因非正式学习缺乏而导致的高职生学习问题谈起,对高职生学习问题做归因分析并从参与主体、学习环境、学习时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高职生的非正式学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介绍了非正式群体的内涵后,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并依据ERG理论,论证了非正式群体在控制知识型员工流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介绍了非正式群体的内涵后,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并依据ERG理论,论证了非正式群体在控制知识型员工流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班级是高校实施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班级管理和建设也变得更加复杂。论文提出高校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方式、加强班干部培养等途径不断加强班级建设,促进高校育人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总是隶属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群体,在相应的群体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职业院校学生的正式群体一般都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和重视,而非正式群体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则存在着差异。非正式群体在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需要受到教师的深切关注,引导其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积极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民工潮"现象是市场经济重新配置资源基础上的生产劳动分工演进的结果,是二元经济体制的产物。"民工荒"的出现,主要是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由此造成的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后的社会保障、就业制度、教育体制等缺失所致。解决目前"民工荒"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建设两方面的制度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人际关系在内容、类型、模式、特点,以及人际交往的观念和影响因素发生了变化,高校应通过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并对学生社团和非正式群体正确引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调整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亲近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