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中胜 《理论观察》2014,(11):13-14
自由是洛克自然权利理论的核心,洛克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这既是基于人的本能,同时也要在人的理性的指导之下,自然状态是"完美的自由状态",人们在其中遵循自然法的指导,所以当人们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时,人们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洛克自由观的原则就是没有规则就没有自由。  相似文献   

2.
周冬 《魅力中国》2014,(13):230-231
随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推进,我国对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实践步入了经济自由阶段,同时对经济自由的批判和反思,为下一步实现社会自由到个人自由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今后的改革,是要从围绕物质生产的改革,向围绕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改革转变刚进机关时,曾听过一位年长同事讲的故事。1977年,他们在绍兴农村搞"社教",当时农民收入和存粮均很少,一些干部提出能否允许农民在田头地角种一些自己食用的蚕豆、黄豆等小杂粮。同事他们觉得这很好,于是向上级报告,没想到没被批准,理由是此事重大,  相似文献   

4.
杨雅婷 《中国经贸》2010,(16):258-258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是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两位唯物主义家的比较研究,也是马克思对“原子论”哲学的初步理论探索。马克思否定了前人认为伊壁鸠鲁抄袭德谟克利特的观点,认为伊壁鸠鲁在原子运动中引入了偏斜,也因此提供了自由存在的基础。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显示了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唯物主义中和谐内涵的独特解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理念是对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理念的批判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用具体的、历史的方法看待自由、平等、民主、人权这些观点,并指出其对物质资料所有制关系的依赖性。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全人类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并为实现这些宏伟目标提供了积极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呼唤到运作:权利理论研究的中国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世发 《特区经济》2011,(1):244-247
权利问题始终是法理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近30年发展中,从最初"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的学术争论中确定权利的地位开始,权利理论就成为了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经历了对权利的呼唤、使得权利意识被整个社会接受之后,如何实现和保障权利,也就是权利的运作问题逐渐成为权利理论发展的重心。进入新世纪之后,权利运作中对社会权利的关注又成为权利理论中新的热点问题,这是对权利运作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7.
日本战后经历了由图书馆自由向读者权利运动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的转变。图书馆自由解决与政府的关系,强调公共图书馆独立与中立地位;图书馆读者权利解决与读者关系,强调要树立服务观念与服务质量。倡导民主自由必将成为公共图书馆的目标选择,推进科学民主的示范作用将改变其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8.
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法律理论的研究重心发生了两次转变,即从“自然法”到“规则法”,再从“规则法”到“活法”的转变。但这两次转变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因为一系列的社会原因促成的,具有历史必然性。由此也说明了,观念和理论的变化,必然有潜藏在其背后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某种意义上,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是观念和理论发展的逻辑,地学理论如此,其他社会观念和理论亦然。  相似文献   

9.
聂美琪 《魅力中国》2014,(13):107-107
电影《蓝)讲述了一个面对亲人去世噩耗的女性,为了寻求自由,经历了从最初彷徨到直面过去的心路历程,最终重新生活。由此透露萨特存在主义所认为的,对于人的存在和自由来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和未来。而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中,了解自由的关键与了解人的存在本身一样。必须排除任何形式的预先决定,从“无”出发。“无”是人的本质,也即是自由的本质,要求人们不要依靠上帝、人性和既定价值观来获得对自身自由的肯定,自己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自启蒙运动以来 ,西方法律理论的研究重心发生了两次转变 ,即从“自然法”到“规则法”,再从“规则法”到“活法”的转变。但这两次转变不是偶然发生的 ,而是因为一系列的社会原因促成的 ,具有历史必然性。由此也说明了 ,观念和理论的变化 ,必然有潜藏在其背后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某种意义上 ,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 ,就是观念和理论发展的逻辑 ,法学理论如此 ,其他社会观念和理论亦然  相似文献   

11.
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后,国务院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随后,苏州、南京、北京等各大城市纷纷设立"禁乞区",引起了社会的激烈争论。有人认为,这样的做法侵犯了乞丐的乞讨权乃至生存权,有违宪的嫌疑。但笔者认为,乞讨权并不是一项权利,而仅仅是一种自由。当今社会乞丐越来越向职业化、组织化和犯罪化方向发展,真正的乞丐越来越少。但无论真乞丐还是假乞丐,他们都是现代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设立"禁乞区"只是一个临时性办法。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必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职业技能的培训。还要严惩职业乞丐,反对这种好逸恶劳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崔振成 《中国西部》2013,(33):88-89
创设教育生态大背景,关注存活于其间的每一个小生命,把生命舒展的整体逻辑纳入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深处,这不仅是值得期待的逻辑话语,也应是我们孜孜不倦致力于改造的现实境遇。  相似文献   

13.
张兰 《新疆财经》2012,(2):26-31
本文首先对货币历史上出现过的真实票据理论和自由银行理论的涵义进行了阐述,并试图将二者与货币契约思想的内涵做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最后对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契约提出一些建议,以便使当代的国际和国内货币制度设计更符合契约思想。  相似文献   

14.
高伟 《走向世界》2010,(23):86-87
前些日子,贾宏声以绝决的方式死去了。 一个知名艺人的死亡,一定会产生众多的话题。报纸上网络上纷纷刊出了贾宏声死亡的原因。说什么的都有。诗人们说,这样污浊的世界容不下贾宏声这样的天才,他是为自己纯净的理想去殉葬的。  相似文献   

15.
张金苗 《黑河学刊》2013,(5):178-179
社会契约说是17世纪和18世纪最有名的政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通过比较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三者对社会契约论的论述,从自然状态之描述、自然权利之限定以及社会契约之确立等几个角度对社会契约论做进一步的剖析,从而总结出社会契约论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在各个时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封哲学  张思雅 《黑河学刊》2013,(6):63-64,6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阐述了其分工思想,仔细研读该文中马克思对分工的产生、发展、作用及影响等的详细论述,我们发现分工思想是马克思用以逻辑导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一条主线。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的分工思想展开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而且能够使我们循着马克思的思路认识到:从异化到自由,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文化工业现象源于科技进步,带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带有个性的设计也被理念所同化,这种一致性就是工业文化的模式——人类只能在框架下生存。造成框架形成的根本源头来自于理性的同一性原则,它的凝固性与强制性特征使文化工业带有统治的特征,进一步造就了极权主义的统治。但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理论进行批判带有指向性,批判本身就意味着与危机相关,有危机就意味着拯救。  相似文献   

18.
美国麦格雷戈的“X、Y理论”早已为管理界人士所熟知,威廉·大内的“Z理论”也已为人们所了解。最近国外又有人提出了“K理论”,并被誉为对管理思想和实践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X、Y理论是麦格雷戈在五十年代首先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宪政在法律上的表现,宪政是完法的实质内容.制完权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抉择,选择了完政,则必须承认"有限政府原则"和"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原则".建立一个国家权力受到制约、人民权利受到切实保障的新型政治关系与社会形态,是对传统的、专制的、奴役的社会的否定,并在此否定下催生了新的社会形态,权力从此具有了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张中平 《中国西部》2012,(9):112-113
很多的名人子女都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从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自由。以郑渊洁为代表的名人,在给孩子宝贵生命的同时,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因而,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他们往往能顺着孩子的秉性,让他们自由地接受教育,自主地选择人生,自然地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