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静 《魅力中国》2014,(16):296-296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涉足经济生活范围的增大以及对法律过分依赖等原因导致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事纠纷案件涌入司法机关这一现象。与此同时,我国的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司法机关也日趋完善合理。其中,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成为司法机关处理民事纠纷案件的重要法律依据。那么,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之间又有何区别和联系呢?本文首先阐述了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之间的区别性特征;其次分析了民法原则的运用;最后概速了民法原则的运用是对不完全民法规则的补充,对司法机关解决民事纠纷案件有着重要意义。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法的本质是“私法”这一命题已被学术界所公认,但并不能因此就把它简单地理解成是一种单一的理论体系,它应是多层次的.民法是人格平等法,是权利本位法,是市民社会法,还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相似文献   

3.
有一首歌词写道:创造现在是创造未来,创造今天就是创造明天。中国儿童的早期教育就是创造共和国明天和未来的基石。儿童早期的法治教育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法律意识,具备优秀法律素质的基础性教育。 法律是抽象的,法律条文是枯燥无味的,试图教育孩子实现“用法律语言描述问题,用法律思想认识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患者隐私权的法律界定,分析我国患者隐私权保护的现状,进而分析我国患者隐私权保护的缺陷和保护不力的原因,并从民法角度为完善我国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着传统的伦理道德、市民社会的交易习惯以及国家立法对于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项一般性规定而存在,起着解释、评价法律的功能、更极大地弥补的法律的漏洞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民法的基本原则与民法的内容一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扩充.新的原则不断涌现,对于原则合理性论证的著述可谓洋洋大观。但是,很多人多关注民法原则的扩充.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至于对民法基本原则整合的论著较少。事实上对民法基本原则的整合不仅必要,还很迫切。文章从民法基本原则学理性分析入手,对基本原则整合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范式架构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立法的不断完善做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的这一经典论断,可说是民法精神的最好概括.民法为每个个人提供温暖的怀抱,促使其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追求效用水平的最大化、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作为民法灵魂的民法精神,潜藏于生活的每个角落.个人的幸福生活、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真正构建,呼唤民法精神.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民法中的诚信原则的本质含义、作用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后,指出诚信原则在司法适用中应注意把握好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法的功能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但是,对民法的功能与作用在理论认识上仍有很大的误区。民法的功能应侧重于对人性的解放、私权的保护;而民法的作用则体现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对法制建设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我国民事领域内的诚信危机 1.在司法领域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象司法腐败是社会诚信的致命伤,目前司法机关存在行贿受贿、徇私枉法、裁判不公、裁判不及时的现象,由于司法直接关系到诚信行为能否得到公正待遇、不诚信行为能否受到严厉打击。司法腐败行为严重破坏了司法诚信,使公民从根本上就不相信司法裁判,裁判后,当事人要么运用自己的能量走“后门”,破坏司法廉洁和权威;要么缠诉不休,一审后二审,二审再申诉,一级一级向上申诉,申诉的最后一程序走完后,败诉者又采取一切措施来阻碍司法决定的执行,从而极大的浪费了司法资源,又影响了司法的效率和权威。近年来大量报道有关盗卖破坏文物、盗伐溢伐森林、严重破坏环境、矿山等事实,均是在有了相关领域的法律之后发生的,这种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法律的失信,动摇了人们对法律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浅论民法之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并处在不断完善之中,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初始阶段,企业信用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个人信用制度更为落后.  相似文献   

12.
袁志丽 《南方经济》2002,(10):35-36
本文探讨了民法社会化的趋势,指出了民法社会化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法哲学思想演进的理论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金岩 《辽宁经济》2006,(9):64-64
作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交易规则,善意取得制度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保护交易安全,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及时解决经济纠纷,因而该项制度已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民事立法所确认。  相似文献   

14.
民法中的占有,是对于物有事实上管领力的事实,表示法律对物事实支配状态的保护.建立占有制度,在我国有其独特的意义与存在价值.该文将试图对我国民法中的占有制度做全面的、辨证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法律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经济法律规范是市场经济重要的行为规范。当务之急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配套完善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民法教学是一个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同化"和"顺应"的有机统一是知识建构的内在机制。为了促进知识建构,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上理论阐释与案例研习并重,在教学方式上多管齐下,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情境"、师生"会话"、学生"协作"和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法进程中范式认识上的不足影响着我国民法现代化的良性发展.解决民法现代化问题及纠正范式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于厘清民法的价值目标.民法作为部门法,其核心价值目标应界定为私权自治,探讨民法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关注私权自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基因隐私是一个人最大、最重要、最基本、最深层次的隐私,从立法的角度探讨对基因隐私权进行民法救济,从而使对基因隐私的保护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更好地维护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的秩序,实现更大的公平、正义和公正。  相似文献   

19.
基本人权是每个人都享有的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无论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及其被赋有的人道价值来看,还是从治国和安邦及其被赋有的法治价值来看,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都在相当程度上给予它有力的法律保障。文章从民事权利和民法规范两个方面探讨我国民法在实质上和形式上保护基本人权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论实践型民法教学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法科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民事司法实践的需要。因此,可采用模拟法庭、诊所教学等方法,构建起贯穿民法教学过程始终的实践型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和较强的驾驭实践型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