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烟酒周刊》2007,(21):102-103
遛洋狗,完善产业链是成功的前提;香香嘴,打造豆腐干的新品类;派立食品,坚持特色化路线;味聚特,坚定不移的树立品牌。  相似文献   

2.
姚力楠 《商界》2006,(8):78-79
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只要拥有了品牌就可以高枕无忧。传统产品如何在区域市场既做品牌又做销量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糖烟酒周刊》2006,(34):47-49
在2001年以前,成都食品集群的特征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品牌多、知名度低,传统生产工艺占主导,食品各细分门类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01年以后,成都食品集群开始出现重大转折,以自家、棒棒娃、徽记为代表的新生代企业迅速崛起,并对休闲牛肉干、休闲豆干和炒货等细分门类逐一激活,促使更多的食品企业从产品营销过渡到到品牌营销,成都产业集群也开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4.
莫响 《糖烟酒周刊》2004,(9):J001-J001
离成都春交会的日期越来越近了。离春季会的日期愈近,内心就好象愈莫名的冲动与向往。春交会参加过几次了,去成都的次数也不少,究竟何以冲动与向往?说不清楚,反正是有些按捺不住。  相似文献   

5.
孙力 《糖烟酒周刊》2006,(34):38-41
没有“福建食品”那样轰轰烈烈的名声,也没有“山东食品”在全国市场的低成本扩张势头,“成都食品”不动声色地形成了百亿元的产销规模。  相似文献   

6.
论文主要阐述成都主要旅游街区的运营概况,并分析了成都六大旅游街区及武侯祠-锦里旅游街区四川特色餐饮产品调查结果,并提出了成都旅游街区四川特色餐饮产品开发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孙力  陈龙 《糖烟酒周刊》2007,(21):44-52
6月29日 “2007年中国成都食品产业高峰论坛”在四川成都加州花园酒店隆重举行,论坛由糖烟酒周刊杂志社和成都市食品商会联合举办,目的是树立成都食品的整体品牌形象,推动成都食品的全国化进程,本次论坛汇集了四川200余家知名食品企业负责人,成为西南食品产业的一次盛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糖烟酒周刊》2007,(25):50-55
今年6月份,针对成都食品企业在成长和市场拓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成都食品企业家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糖烟酒周刊》针对性的设计了一组调查问卷,于论坛期间发放给每一个参会的企业总裁,收回有效问卷共计176份。结合论坛结束后的跟踪采访,我们概括出了成都食品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最关注和最头疼的八个问题。为此,我们专门邀请了业内知名营销专家李志起对这些问题予以集中解答,希望能为成都的食品企业提供一些思路上的指引。  相似文献   

9.
中小食品企业如何做好产品研发、渠道升级、品牌传播等系统性工作?在当前原辅材料、包装运输等成本不断上升的严峻现实下,这是关乎企业下一步的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一流品牌都是依据自己的战略决定具体的产品工业设计,而产品的工业设计又很好地执行了其整体战略的实施。产品的工业设计,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就是说,具体的产品工业设计方案符合本公司的战略要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刊新食品版相继推出了《2005,福建食品年》等有关福建食品系列报道以后,已经引起了厂商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中关于福建食品企业群体崛起的分析文章,以及对于多数企业治理结构和品牌方面的问题所做的提示,正在引起一些业内人士的思考。近日,福建银鹭集团的邓学君先生特为本刊撰稿,就福建食品企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中国企业,尤其我们快速消费品企业,既不能盲目创新,也不能轻易放弃,为了找到正确的方向而勇于尝试,而一旦要找到正确方向就要坚持到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酱油行业,资金、技术和人才都已经不是主要因素和条件。关键是如何能吸引消费者和餐饮业、食品加工企业购买你的产品。因此,生产特色产品还应该十分重视形成营销特色。在企业营销方面,我想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提出几个问题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许晖 《商业研究》2000,(7):61-62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通过对日本企业的研究,提出一种全新的解释: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是来自于他们在“组织知识创造”(OrganizationalKnowledgeCreation)上的能力和技术。即企业整体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播至整个组织,并且将其融入公司产品、服务和系统的能力。“组织知识创造”可谓是日本企业特有的创新方式。他们尤其擅长于以持续、渐进和螺旋式的方式创新。这不得不使我们认真研究日本企业知识创造的方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16.
有这样一组数字:从2005年的11.9亿,2006年的12.4亿,到2007年的17.9亿,中国食品饮料企业在央视招标会上的投入连番增长。这反映了食品行业怎样的走势?为此.本刊专门邀请资深人士展开分析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陈龙 《糖烟酒周刊》2007,(27):29-30
必须承认.中国元素的盛行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更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跨国公司例行的本土化策略。这就像小溪奔流一样,背负“中国红”的企业从来没有停止过.出现、鼎盛、衰退、消失、再出现,这条小溪一直潺潺地流淌着,虽然不被人重视,但却不可缺少。直到有一天,很多这样的小溪汇聚到一起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它已经成了一条滔滔大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杨滨 《中国工商》2005,(8):138-139
因为不断曝出碘超标,雀巢奶粉一次又一次地表示要全面收回市场问题产品,却绝口不提“召回”二字。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我国除了已制定关于汽车缺陷产品召回的相关规定外,包括食品在内的其他缺陷产品的管理办法仍不见踪影。也就是说,目前在我国实施食品召回仍有难度。  相似文献   

19.
在竞争尤为激烈的终端零售环节,特色营销已成为商店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特色营销概括起来可以从差异化特色经营定位,产品特色选择,促销特色方式,开展特色服务等方面来实现,以果汁店的特色营销为例证明特色营销将成为取胜市场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是中国食品“内忧外患”的一年。 国内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已经让诸多企业难以喘息。而来自国际市场上“排山倒海”式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声讨,更让中国食品企业感到“风刀霜剑严相遇”,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食品的安全问题遭遇世界各国如此猛烈的“集体围剿”,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