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信用是人与人之间 ,人与经济组织之间 ,经济组织之间 ,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经济互信关系 ,是惯例和约定俗成 ,是规定和法律制度 ,是共识和行为规范。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状况不佳 ,出现了社会信用观念淡薄 ,信用秩序紊乱的问题 ,已经给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极大伤害。整顿经济秩序 ,规范信用行为 ,存在五个“不够” ,重塑社会信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基础脆弱,信用秩序混乱,有人惊呼信用发生塌方。信用秩序已在为妨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性问题。整治信用秩序也已成为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紧迫任务。作为经济金融的“守护人”和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对于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负有重大责任;在这场整治信用秩序的斗争中,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睦,到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这还需要社会长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3.
股市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道德风险更为突出,因而信用更为重要。信用是维持股市正常运行的基础,没有信用就没有股市。当前我国股市最突出的问题当属信用缺失,出路就在于重建股市信用秩序,形成市场自身的信用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金融环境中信用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企业和个人逃废债务蒙受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信用经济成了“赖账经济”。有的地方政府从狭隘的地方利益考虑,在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过程中推波助澜,使得银行在债权债务诉讼中“胜诉率高、执行率低”。金融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经济发展中矛盾和风险的反映点。因此,重建金融信用环境,整治金融秩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  相似文献   

5.
维护社会信用秩序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快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是关系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揭示了当 前社会信用秩序混乱的表现形式,并从历史、经济运行、体制、政策操作和法制等方面剖析了其原因,最后提出了维护良 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的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秩序混乱的现状是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企业之间拖欠有增无减;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情况日益严重;证券市场信用匮乏等。妨害健全的社会信用秩序建设的主要因素有: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市场发育不全、社会信用法制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西南金融》2005,(11):1-1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没有信用关系维系,就没有顺畅、安全、和谐、健康的交换关系,因而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经济,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就无保证。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 ,信用交易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和完善的表现。可是近几年来 ,经济生活中突出的失信行为正日益侵蚀我们正在建设的市场经济肌体。加入WTO后 ,我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 ,国内市场经济将极度活跃 ,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活动将日趋频繁。而薄弱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 ,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笔者试谈管见。一、信用缺失的表现(一 )政府方面。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关系和信用行为 ,其发展有赖于…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信用关系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信用关系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社会信用关系弱化的原因主要是:产权不明晰是社会信用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序信用关系的形成是各经济主体无序竞争的结果;社会信用基础脆弱,信用观念淡薄;市场参与主体没能及时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造成了信用关系扭曲;法制不健全,法律约束存在缺陷。本文并对改善社会信用关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信用关系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社会信用关系弱化的原因主要是:产权不明晰是社会信用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序信用关系的形成是各经济主体无序竞争的结果;社会信用基础脆弱,信用观念淡薄;市场参与主体没能及时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造成了信用关系扭曲;法制不健全,法律约束存在缺陷.本文并对改善社会信用关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完善金融信用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的本质是社会信用,银行的基本特征是以比较低的资本金来运营大量的负债,没有社会信用的支持就寸步难行。金融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经济状况的集中反映点以及经济发展中矛盾和风险的反映点。金融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非常重要,金融信用缺失对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金融信用环境的恶化在严重影响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快速发展,重建金融信用环境、整治金融秩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信用制度缺失、信用秩序混乱已引起上下的高度关注。重塑信用理念、构建信用制度、净化信用环境、打造信用品牌也随之成为社会各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环境不佳。社会民众对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的认知程度不够,且雅安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信用关系淡薄,总体信用环境不容乐观。从金融情况看:一是逃废债情况严重。全市逃废债企业共91户,逃废债笔数102笔,金额17726万元。二是企业欠息收回难。截止2004年11月末,全市欠息企业892户,欠息1615笔,余额共计10.87亿元。全市被起诉企业146户,  相似文献   

14.
重建社会信用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运行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不仅是资金、技术及各种物资资源,而更重要的是信用.信用是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进行市场经济活动所必须遵循的法律原则,也是一项基本的道德原则,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有良好的信用环境做保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建立严格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根基.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中暴露出的"瓶颈"问题是社会信用环境差,信用体系不健全,造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建信用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仅就社会信用环境的重建及企业融资渠道拓宽的若干问题作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信用是指遵守诺言,履行成约,取得信任的意思。经济信用则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或是两个经济主体之间一方向另一方主张物质价值的最终实现,而要求得到人格化和伦理性的一种担保方式,银行信用和企业信用正是这种特定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曾制定过一些适用于企业信用评价管理的规定或办法,如对多种指标进行考评,把企业定为不同等级等,以此作为重要依据,银行向企业发放的主要是信用贷款。现代市场经济既是法制鲳瞒,又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交易实现的,而且各种交易是建立在严格的契约和信用基础上,交易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交易规则和信用秩序。本文拟就重塑银行和企业信用形象问题,探讨如何重建社会经济信用的新秩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信用”可以理解为信任、信赖、信誉等,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信用时,就主要表现为经济交易主体的债权债务关系以及对债权债务关系的态度,良好的信用秩序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人们把市场经济称为信用经济,介近年来,由于诸我原因,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假、冒、伪劣产品斥市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金融诈骗屡见不鲜,企业“三角债”、“多角债”难清难解,借“改制”、“改革”之名,行逃废债务之实,形成“赢了官司不赢钱”、法院判决“执行难等诸多导致社会信用恶化的难治顽症,尤以商业食用银行信用的恶化最为突出,对此人们提出了多种对策,笔者认为鉴于整饬社会信用秩序的长期性、全局性和艰巨性,要彻底改善我国社会信用状况,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体现为一种由信用维系的债权、债务关系,每个单位或个人作用经济交往中的一环,由无数的信用链接起来,共同构成一个市场经济的整体。可以说,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部由政府计划统一配置,信用在我国社会中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社会信用一度中断。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确立的初期,由于整个社会认识不足、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观念落后、用以规范信用的法律法规滞后,给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破坏。  相似文献   

18.
纳税信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税信用评估工作在中国走的是“先实践,后理论”之路,纳税信用理论研究甚少,更不用说纳税信用评估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税收实践对税收法律关系的认识仍没有实现观念上的转交(即税收征管当局一直把纳税人当作被动的管理对象,而没有将自身视为一个公共服务部门,没有将征纳关系视为一种服务和被服务的合作信用关系),税收征管当局也没有很好地从公共产品和税收信用角度来理解税收的法律关系。因此,纳税信用评估在实践中遭遇一系列的问题。因而,本试图从税收法律关系入手,从理论上对纳税信用加以浅探,以便能从观念上更好地指导我国纳税信用评估工作,推动我国税收征管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影响着经济增长,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未来。当前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信用状况令人担忧,失信行为屡见不鲜。从内部问题来看,一是缺乏互信交易;二是缺乏诚信经营。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地方政府管理职能未到位,使一些中小企业不讲信用的行为有可乘之机;二是监督机构处罚机制未规范;三是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与地方保护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当前,社会信用缺失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也是当务之急。我个人认为,国有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