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为切入点,运用1995-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为风险指标,对财政分权和由财政分权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的赤字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的影响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财政赤字水平也越高;并且由财政分权带来的地方政府的竞争效应能够更好解释地方政府的赤字膨胀,而非财政分权本身。  相似文献   

2.
服务型地方政府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但受财力不足等限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建设并不能够一蹴而就。地方政府应从维护效率和保障民生出发,兼顾财政约束和“地方公共经济人”特性,尊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客观事实,设计良性委托一代理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维护地方公共经济的效率,降低公共服务和政府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举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表明,仅仅禁止地方政府举债并不能消除中国许多地方业已存在的政府债务。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将威胁社会经济的稳定。一种解决方法是。在法律上允许地方政府举债的同时,必须实施一套类似于美国州政府的财政约束规则。为了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公债制度,在允许地方政府举债之前.应首先摸清地方债务家底、明确政府的相关责任:其次是建立地方公债制度,提高财政透明度,构建独立、公乒的信用评估框架,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其他旨在减少地方政府财政信息不时称的政府间机构等;最后是分步实施地方公债制度。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对经济的影响涉及宏观、微观、金融、财政、区域发展等多个层面.其在缓解地方财政困难的同时也可能助长地方政府负债冲动,对中央财政的影响则取决于地方政府自身的偿付能力及发债规模的控制.在微观层面.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会促进地方性公共品的供给,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公共品受益的代际公平;在宏观层面,有助于克服利用外资的本币化倾向,规避汇率风险问题.此外,地方政府债券的推出也有助于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发债地区的选择标准.在推出地方债券的同时,必须通过审慎的管理来防范其风险.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与房价的关系,地方政府对农地征收的垄断和土地变更的用途管制是土地财政的基础,许多地方政府主导成立了大量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政府的融资平台,并以土地为抵质押物和以土地出让收益为还款来源进行大规模举债.同时,地方政府官员面临经济和政治双重压力,在"政治竞标赛"的考核与激励下,用举债资金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导致了房价上升.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实践,本文刻画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财政赤字和转移性收入之间的理论关系。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总体呈扩大态势,中央转移支付目前整体上仍是地方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式,但债务资金在弥补资金来源中占比上升明显。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如果我国地方政府上一年度的负债率上升一个百分点,相应的地方政府同年的财政赤字率会上升0.9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惯性增长,并没有随着政府负债率的上升而作出相应调整。最后,本文量化分析了地方政府负债率、财政赤字率、债务利率、经济增长率对地方政府财政稳健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王振雄 《中国外资》2013,(21):217-219
本文以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制度安排为研究对象,回顾了建国以来财政体制改革的变迁过程,并分析了各种财政体制的利弊。本文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强度作了实证分析,并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范围的变化考虑进去,结果说明改革后的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强度得到了大大加强,而分税制改革前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理论及实践方面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其次,在与美国和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比较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波 《福建金融》2014,(7):23-26
本文分析经济转轨背景下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演变,运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财政资源配置进行阐释,揭示地方政府融资缺乏规范性的深层次原因及经济转轨背景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融资的影响,并提出地方政府融资"变堵为疏""阳光化"融资的制度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基本内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出发,在对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理想状况及其反差原因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财政方面权责平衡协调发展的视角,对促进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合理化建设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近几年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融资体制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相应发生转变.地方各级政府融资平台这一特定目的的公司,在地方经济舞台上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但平台企业总体负债过高、治理结构不健全、率意担保承诺、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等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导致地方财政风险日益凸显.由此衍生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风险,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时期的特殊经济现象,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多元复杂的原因.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形成的理论分析,有助于控制风险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财政竞争视角,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同级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行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吸引资源要素流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应政策时,往往会考虑其他地区政府的策略选择,利用财政手段展开竞争,从而导致债务规模膨胀.基于此,应从完善现行政绩评估机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加强地方政府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等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13.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向中央集聚,社会公共事权不断下放,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部分依靠出让土地和与土地相关的产业产生的财源,财政收入模式明显呈现出土地财政特征。土地财政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产业结构畸形、财政风险加剧、农民利益受损等问题。本文以成都、广元、遂宁、资阳四地市为例,通过对土地财政的现状调查,分析形成的原因,进一步探讨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发展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我国省区间GDP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攀比效应明显;分税制改革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支出、文教科卫支出、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韩建兰 《投资与合作》2011,(11):110-111
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在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的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本身的缺陷和多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困难和损失的不确定性。地方财政风险是当前困扰各级地方政府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频繁出现地方政府减持上市公司股票的现象,地方政府减持被理解为充实地方财政、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手段。以我国证券市场2009~2013年发生地方政府减持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地区财政压力与地方政府减持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被减持公司特征的影响后,所在地区财政压力越大,地方政府发生减持的概率越大,并且减持规模越大。这意味着,当地方政府面临财政资金紧张的局面时,会通过减持其持有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股票来缓解其财政压力。应警惕地方政府在减持过程中利用信息优势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5~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针对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的地区差异效应进行计量检验。研究发现,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竞争形式、地方政府父爱主义倾向以及地方政府对境外投资资本优惠力度等是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两大重要挑战,征收存量房房产税与否直接影响到这两大问题解决的可行性。本文对存量房房产税的初步估算显示,存量房房产税将导致房地产价格和土地价格下跌,也能对地方财政起到一定补充作用,但1%水平的税率设定不足以令存量房房产税替代现有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土地出让金,大部分城市可能面临财政缺口。DSGE模型分析显示,存量房房产税在调控房价的同时,还会对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削弱产出、消费、房价、地价等地方政府的征税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博弈模型研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内在机理。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别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动态博弈过程,解释了在有限次博弈条件下,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和金融机构争相放贷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有限次博弈推广至无限次博弈,从而得出抑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严酷策略和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已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然而,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中国的"土地财政依赖"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土地财政"模型面临重要拐点。"土地财政"的转型已成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一个绕不开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